深爱唐朝的日本人喜爱的唐诗有很多首。但要论一千多年来,令日本人爱得持久,甚至爱到疯狂的一首唐诗,当属中唐诗人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一首虐心的诗

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人中,一生坎坷的张继只是其中一个小人物。有关他的史料记载可谓寥寥,一首《枫桥夜泊》也是他入选《唐诗三百首》的唯一代表作。但就是这么一首“普通作品”,在邻国日本却实现了完美逆袭,自从漂洋过海“登陆”后就快速蹿红,远远反超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唐诗明星”,至今依然大红大紫。

《枫桥夜泊》在日本究竟红到什么地步?用清朝学者俞樾的形容来说:“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者。”自从该诗诞生一千多年来,日本列岛历经战火更迭,但这首《枫桥夜泊》却得以口耳相传,代代深受青睐。甚至在今天的日本中小学教科书里,《枫桥夜泊》也是重点必考诗篇。不会背《枫桥夜泊》,上学都没脸见人。

痴爱此诗的日本人,对此诗还充满了深深的情怀。诗中提到的“枫桥”与“寒山寺”都成了日本粉丝心中的胜地。20世纪初,很多日本人跑到中国来看还看不够,干脆又在日本东京都青梅市郊,有样学样地造了“枫桥”与“寒山寺”,苏州寒山寺的巨钟也是1905年日本工匠们铸好后赠送而来。某位日本前首相更是直言不讳:“苏州和苏州寒山寺是我向往的地方。”看看每年12月31日扶老携幼、蜂拥跑来苏州聆听寒山寺钟声的日本人,就可知这一千多年里《枫桥夜泊》在日本有着怎样震撼的影响力。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日本人会对这首唐诗爱得如此深沉?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就是张继的这首诗写得太过虐心。

作为一位半生历经挫折的落魄诗人,一首《枫桥夜泊》是途经苏州的张继满心伤怀的咏叹。先是“月落乌啼”,然后“江枫渔火”,凉薄的环境笼罩而来,然后城外的寒山寺里“夜半钟声”遥遥而来,直达客船。凄苦中的一声钟鸣,空灵清远的效果,直穿人心。

这样的“虐心”风格,不但在唐诗中独此一号,更对上了日本人的审美胃口。日本的文学作品,最推崇的就是这种凄苦孤冷的咏叹风格。包括日本文学史上那些脍炙人口的作品,甚至日本经典的电影,往往都充斥着类似的意境。而将这种风格运用到极致的《枫桥夜泊》自然也就触动了一代代日本人的心弦,引来了不少感同身受的仰慕。

2.一位不朽的人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日本人对中国唐代文化的一种浓厚的“寒山”情怀。

其实,整个《枫桥夜泊》打动日本人的不只是孤独的忧伤,还有诗中的“寒山寺”三个字。因为这个让日本人无比仰慕,不惜隔空山寨一版的寒山寺里,藏着一个在中国相对低调,在日本却家喻户晓的人物:寒山。

寒山,是唐朝出身于官宦世家的一代诗僧。这位寒山寺的创立者,是《全唐诗》里存诗312首的牛人,一生倡导诗歌的白话风格,却不为时人所理解。他的诗歌朗朗上口,却被同时代唐朝诗人的光辉所遮盖,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发绽放出异彩,那通俗易懂的风格,同情民间疾苦的主题,越发受到后人的尊崇。其独特魅力,正如寒山本人生前所说:“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大约在中国元朝年间,寒山的作品传入日本,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推崇。比起唐代其他诗人,寒山在日本成了“红人”,不但诗作一版再版,甚至日本小说家森鸥外还“加工”了寒山的履历,写成小说《寒山拾得》,成了20世纪日本畅销书。对“寒山寺”的情结,自此成了日本人心中一种深深扎根的情怀。

因此,作为一首咏叹寒山寺的诗,《枫桥夜泊》的“人气”持续飙升,成为日本人心中中国诗歌的不朽经典。热爱如此之深,让不少国人咂舌称奇,也证明了另一个硬道理:博大精深的中国诗歌文化就是拥有这样恒久的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