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二年(759)八月二十九日,李亨任命李光弼为幽州长史、河北节度使,让他尽快整饬军备,准备收复河北等地。在这点上,李亨和史思明算是想到了一块儿,两军经过几个月的休整,军力逐渐恢复,是得出来搞点事了。
乾元二年(759)九月二十四日,史思明让小儿子史朝清镇守范阳,将大军分为四路:
史思明从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市)出发。
史朝义从白圭(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西北黄河渡口)出发。
大将令狐彰率五千人马从黎阳(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渡黄河,取滑州(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
周挚从胡良(今河南省滑县西北)渡黄河,南下汴州。
四路大军在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会合,与唐军展开会战。
史思明南下的时候,李光弼正在黄河沿岸视察官军的防御工事,他听说史思明准备在汴州会战,星夜赶回洛阳布置。
第一道军令丢给了滑州节度使许叔冀,让他无论如何也要坚守十五天,十五天后,李光弼便会带大军前去支援。许叔冀拍着胸口保证,完全没有问题。
讽刺的是,李光弼前脚刚到洛阳城,汴州便宣告沦陷。投降的包括许叔冀、濮州刺史董秦、部将梁浦、刘从谏、田神攻等人。在此之前,宰相张镐预言过,许叔冀是个软骨头,一旦遭逢困难就会背主求荣,预言果真在这里得到了应验。
出师就取得大捷,史思明颇为兴奋,于是任命许叔冀为大燕中书令,让他和范阳战将李详一起镇守汴州。然而,史思明却大意了,他让许叔冀做了大官,却没有封赏刘从谏、董秦等归降的部将。大家原以为投降可以获得荣华富贵,不料到头来却是一场空,还背负了背叛朝廷的罪名,因此心中愤愤不平。
不仅如此,史思明还下了一道军令,让刘从谏、田神攻等人跟随亲信南德信前往江淮,伺机占领江南的赋税重地。
开什么玩笑,自己好歹也是朝廷的将军,没捞到好处,还得给你去卖命?田神攻、刘从谏合计了一下,在路上刺杀了南德信,重新归降了朝廷。
面对史思明的攻势,洛阳方面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李光弼召集洛阳众将、东都留守韦陟、河南尹李若幽等人商议对策。
韦陟建议,官军应该直接放弃洛阳,留兵陕州、退守潼关,利用潼关天险去阻挡史思明的兵锋。然而,李光弼拒绝了这个提议。
在他看来,敌我双方目前势均力敌,官军如果不战自退,放弃数百里的国土,反而助长了叛军的嚣张气焰。事实上,李光弼还有潜台词,皇帝为了让他上位,不惜拿下郭子仪,如果贸然撤退,他的下场恐怕就不是罢官那么简单了。
众人:“大帅的意思是?”
李光弼:“放弃洛阳城,将大军转移到河阳,和叛军形成对峙之势,东都留守韦陟率领官员们退守潼关,河南尹李若幽率领洛阳百姓出城躲避。”
李光弼放弃洛阳,驻军河阳的决策非常正确。
洛阳城本就无险可守,如果不遗余力地固守洛阳,伤亡将会非常惨重。河阳城就不一样了,不仅城高壕深,而且背靠黄河天险,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史思明的大军**,很快就到达洛阳城下。令史思明苦恼的是,洛阳是座空城,如果选择进城,势必要派兵防守,那自己岂不是接了个烫手山芋?如果继续向西推进,攻打潼关,李光弼包抄后方怎么办?
史思明怒吼一声:兔崽子,放弃洛阳!
随后,史思明派手下骁将刘龙仙前去河阳,尝试攻城。有趣的是,刘龙仙是个狂妄自大,不可一世的人物,他觉得官军不敢出城一战,于是单骑来到河阳城下,口出污言秽语,将李光弼的祖宗十八代全都问候了一遍。
李光弼笑呵呵地说道:“仆固怀恩,你手下是不是有位猛将叫白孝德,让他也单骑出城,背后埋伏五十名精兵,教训一下这个狂妄自大的叛军将领。”
二人对阵,刘龙仙辱骂之词不绝于耳,白孝德却抠着鼻屎,掏着耳朵,就是不理他。刘龙仙自觉没啥意思,打算开溜。就在此时,白孝德身后的五十名精骑如箭一般飞了出来,可怜的刘龙仙绕城逃跑,被白孝德当场砍了脑袋。
史思明得知消息后,命大军在黄河南边的白马寺驻守,同时在黄河北边、河阳城南修筑了一座月城,准备与李光弼展开对峙。
接下来的十天,史思明让部下轮流带着一千多匹战马前去黄河边上洗澡,以示自己兵强马壮。李光弼也不甘示弱,让部下把小马驹拴在营中,挑选出五百匹母马,到黄河北面晒太阳。有趣的一幕发生了:李光弼的母马离开小马驹后便开始大叫,叫声又吸引了黄河南边正在洗澡的战马,就这样一来二去,史思明的战马撒欢似的纷纷渡水前来寻找母马,史思明损失惨重,暴跳如雷。
史思明又想了个主意,既然你李光弼想要躲在黄河北岸,那我就切断你南渡的通道,他命人用连接起来的数百艘木船顺流而下,想要用带火的战船烧掉黄河浮桥。李光弼命人制成前段带钩的百尺长杆,将史思明的木船勾住,史思明只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木船在黄河中央燃起了一场滔天烟火。
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史思明和李光弼一直在河北对峙,算是老对手,当时双方互有胜负,谁也不服谁。如今,史思明升级为大燕皇帝,却被李光弼如此戏耍,心中郁闷无比,一心想要活捉李光弼,以解心头之恨。
史思明想了想,决定拿李光弼的粮道做文章。他派了一队骑兵在官军粮道上晃悠,而官军哨兵早已经将消息禀告给李光弼。李光弼如果想要护卫粮道,只要派遣一位大将即可,不用自己出面。然而,戏耍了史思明几次之后,李光弼突然心生了一个想法,用自己**史思明主动出击。
当时,李光弼亲自来到了屯粮之所野水渡。李光弼就想传达一个信息:哥们儿已经离开了河阳城,在野水渡等着你!
不过,李光弼在野水渡逗留了一会儿便悄然离开,临走之前,吩咐守将雍希灏:“史思明手下的高庭晖、李日越和喻文景有万人敌的称号,今夜必定会有一人来抓我,你率一千人守住营寨,不要主动出战,到时候带他们来见我。”
雍希灏蒙圈了,不主动出战,怎么带他们去见你?难不成,这帮臭小子会主动投降?雍希灏确实在质疑李光弼的智商,不过没有表现出来。
当天夜里,史思明传诏李日越,给他下达了一道严厉的军令:李光弼今夜必定在野水渡,你率领五百精骑前去偷袭,如果抓不到李光弼,你也不用回来了。
第二天凌晨,天还没有完全亮,李日越来到野水渡,却发现雍希灏带人趴在壕沟里面对着他引吭高歌,似乎是在等着他一样。
李日越也蒙圈了。他是偷袭李光弼的奇兵,如今却暴露在敌人的眼前,还被敌人看透了心思,顿时觉得有点尴尬。
李日越问官军:“你们的大帅李光弼呢?”
官军回答:“昨晚已经回河阳城了。”
李日越:“你们这有多少人?”
官军:“就我们一千人。”
李日越:“守将是谁?”
官军:“雍希灏。”
双方在阵前就像是朋友聊天一样,丝毫看不到敌意。
聊完之后,李日越觉得很空虚。史思明已经下了严旨,让他来活捉李光弼,可眼前的雍希灏只是一个普通将领,将他带回去,史思明怎么会轻饶他?思之再三,李日越决定投降官军,上岸洗白。雍希灏将李日越带到河阳城,李光弼对他热情有加,还封他做了大将军。
野水渡的八卦新闻,很快就在史思明的大营传开了。
前面说过,史思明手下有三位“万人敌”,论资历和地位,李日越都是排名最末的,高庭晖听说李日越去唐军那里做了大将军,心理开始不平衡了,心想既然他能做大将军,自己岂不是比李日越还要受待见?
几天之后,高庭晖也偷偷前往李光弼的大营投降了。
李光弼对高庭晖的到来非常欢迎,三员虎将,如今已经招揽了两位,既增加了生力军,又羞辱了史思明,堪称是两全其美啊。李光弼立即上表朝廷,希望能够对高庭晖和李日越给予重用。李亨也很配合地宣布:任命高庭晖为右武卫大将军,李日越为右金吾大将军。
这两个职位都是朝廷卫兵领袖,官居三品!
朝廷的意思很清楚:叛军将领们,只要你有能力,只要你主动归降,跳槽到朝廷,升职和加薪不在话下!还有比这更丢脸的吗?史思明气急败坏了,他不想再和李光弼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当即拍板:从正面进攻河阳城。
河阳城分为南城、中城和北城,在史思明的攻击当中,南城首当其冲。鉴于南城兵力缺少,防御力量不足,又要阻挡史思明大军的第一次冲锋,李光弼给南城守将李抱玉下达了军令:全力防御,拼死都要给大军拖住两天时间,两天之后如果没有援军到来,你可以放弃南城,不追究你的责任。
李抱玉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
李光弼离开之后,李抱玉检查了南城的防御体系,又召集全城百姓将能够防御的石头、油锅全部拿出来,以备敌军。叛军虽然势大,但是李抱玉身先士卒,玩命抵抗,直到第二天傍晚,李抱玉耗尽了南城所有能够防御的资源。
所有人都知道,南城必定失守。李抱玉更知道,李光弼是利用这两天时间,抓紧完善中城和北城的防御工事,所以就算约定时间已到,李抱玉也没有弃城后退,他派人给叛军送信,声称自己要收拾收拾,明天开城投降。
围攻南城的是周挚,他也不想耗费军力攻城,听说李抱玉主动投降,也就不在乎这一晚的时间。当天傍晚,周挚鸣金收兵,李抱玉却趁黑夜的掩护,一面派人修补城池,一面派遣人马绕道敌军身后,准备做最后的抵抗。
到了第二天,周挚收到了一封来信,信里并不是他期盼的投降书,而是措辞严厉、语气决绝的挑战书!
周挚气急败坏,下令全力攻城,务必在一天之内拿下南城,擒杀李抱玉。叛军铆足了劲,想要拿下南城,却没有注意到身后的奇兵。在李抱玉的领导下,南城组织了内外夹攻的好戏,叛军损失惨重,周挚权衡之下,最终决定放弃并不重要的南城,转而去围攻中城的李光弼。
李抱玉为李光弼争取到了三天时间,这期间,李光弼在中城外修建了一圈栅栏,由将领荔非元礼镇守,又在栅栏之外挖好了宽深各两丈的壕沟。
当周挚统率大军来到中城的时候,发现自己和城池隔着一道壕沟,又隔着一道栅栏,栅栏里面有随时准备出击的守军,守军背后是城墙,城墙上面还有数千名守军。看着眼前的防御工事,周挚的情绪快要崩溃了。
战场不是流泪的地方,周挚瞬间收住消极情绪,调度将士在壕沟上面填了八条路。就在叛军填满壕沟,准备进攻的时候,荔非元礼带着敢死队从栅栏内冲了出来,沿着八条壕沟阻击叛军。壕沟上面的路本来就不宽,周挚空有大军却飞不过来,只能眼睁睁看着士兵们倒在壕沟里。一场恶战下来,双方死伤惨重。
随着两次进攻受阻,叛军内部士气低迷,想着中城的防御缺口很难打开,周挚的内心也动摇了,下令集合队伍向北城方向移动。叛军士气低迷,可官军却士气如虹,听说叛军向北移动,李光弼也尾随了上去。
周挚表示,他确实不想打了,可史思明严令,必须拿下河阳城,在锐气耗尽的情况下,周挚还是硬着头皮,对北城发动了进攻。
客观地说,范阳军队的优势在于野战,劣势在于攻城,史思明气急败坏,决定以己之短,攻彼之长,结局可想而知。叛军攻城乏术,又分开兵力三面攻城,在官军的顽强抵抗之下,不出意料地溃败了。
李光弼抓住有利时机,接连下了两道军令:战将郝廷玉带领三百名全副武装的精骑出城,狠打敌人最强势的西北角。战将论惟贞带领两百名全副武装的精骑出城,狠打敌人强势的东南角。
据史料记载,这两支敢死队里不仅有普通的士兵,而且掺杂了许多作战勇猛的高级将领,比如仆固怀恩。战役发起后,敢死队人数太少,几次都被叛军挡回来,李光弼手提大刀在后面督战,但凡有主将溃败,李光弼立斩不赦。
这场冲锋战太艰苦了,也太残忍了。
幸运的是,叛军的心理防线已经崩溃,强强较量之后,这些人终于没绷住,逐渐溃败而去。李光弼当机立断,让城中所有精兵出城追击,一番恶战之后,官军杀敌一千,俘虏五百,一直将周挚赶到黄河边上。
当时,周挚带着几名亲信渡河逃走,刚好遇到准备攻打南城的史思明。兵败如山倒,史思明纵然有逆天的决心,也没法让大头兵们鼓起勇气再去冲锋陷阵。思虑再三,史思明决定率军返回洛阳。
河阳之战,唐军仅有两万余人,在兵力上没有丝毫优势,却抓住了叛军不善攻城的弱点,以血肉之躯阻击了史思明潮水般的进攻,可歌可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