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拾 佞臣弄权惹大乱 安禄山的发家史(1 / 1)

安禄山(703—757),营州柳城人,本姓康,名轧荦山。

但凡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身世大多会蒙上一层神话般的色彩,安禄山自然也不例外。安禄山的老爸是谁,谁也不清楚,不过他的母亲是突厥族的巫婆阿史德氏。相传,安禄山的母亲婚后多年都没有生育,于是便去轧荦山祈祷(突厥人将这座山视为民族的战斗之神),没过多久便生下了安禄山。

安禄山的父亲死得很早,他自幼跟随母亲生活在突厥部族,日子过得非常凄苦。当时,有人劝说阿史德氏找个男人再嫁,好歹寻个靠山,在大家的撮合下,阿史德氏最终改嫁给突厥将军安波注的哥哥安延偃。

也许,安禄山的母亲是为了他的未来考虑,这才改嫁给安延偃,然而对小小的安禄山来说,寄人篱下,认他人做父亲的滋味并不好受。

先天二年(713),年仅10岁的安禄山带着突厥将军安道买的儿子逃离了突厥部族,他们身上没有盘缠,没有食物,更不知道将来何去何从。在突厥境内游**了一段时间后,安禄山便被安道买的二儿子、岚州别驾安孝节抓了回去。

当时,安氏家族的子弟非常多,比如安波注之子安思顺、安文贞,安禄山和他们的感情非常要好。有一天,安禄山突发奇想,决定和几个小伙伴结为兄弟,自己则将姓氏正式改为安,至于名字,就是我们后来熟知的安禄山。

安禄山性格活泼,没事就喜欢到外面的世界闯**,后来跟着别人学做生意,还学会了六门外语,成为突厥部族为数不多的翻译家。当时,大唐和突厥的关系逐渐缓和,边境贸易开始变多,安禄山依靠自己的外语优势,逐渐成了边境赫赫有名的牙郎(促成买方和卖方达成交易的中介)。

赚钱是肯定没问题的,可安禄山是小伙伴中的大哥,日常开销非常大,以至于入不敷出。工作之余,安禄山便想着捞点外快,比如偷盗大肥羊。当时,安禄山带着小伙伴来到幽州,已经踩准了点,正准备大干一票。不巧的是,就在他埋头干活的时候,被巡夜的人给生擒,随后送到了官府。

那是开元二十年(732),正值大唐名将张守珪出任幽州节度使,双方就这样完成了一次不那么愉快的会面。对于偷盗者,张守珪自然没什么好脾气,再加上安禄山长得胖乎乎的,让张守珪看得发腻。于是,张守珪高喊了一声:“给我往死里打!”

安禄山看到形势不对,这官老爷想玩真的,于是壮着胆子喊道:“张大人,你难道不想灭了契丹和奚吗,是的话就不要杀掉俺。”

张守珪原以为安禄山就是个喜欢偷盗的小蟊贼,打算将他乱棍打死,为民除害,没想到安禄山居然还有这种豪气。张守珪重新打量着安禄山,对他临危不乱的气魄非常欣赏,居然心生了是个好苗子,可以培养一下的想法。

张守珪:“好样的,你以后就留在幽州,帮我捉俘虏吧!”

张守珪可能没想到,就因为自己的一念之仁,为大唐埋下了一场噩梦,安禄山也没想到,自己扯着嗓子这么一喊,居然为自己喊出了一片光明前程。

与安禄山一道留下的,还有小伙伴史思明(安禄山的同乡)。

当时,兄弟俩接到的任务便是到幽州附近捕获契丹和奚族的百姓。说来也奇怪,张守珪派了那么多人,唯独安禄山和史思明二人每次都能顺利地完成任务,安禄山甚至创下了五人小团队活捉十多名俘虏的历史最好成绩。

为了嘉奖安禄山的忠勇,张守珪将他和史思明同时提拔为捉生将(大唐军队中的低级军官,相当现在的特种侦察兵,主要从敌方战区俘获敌人)。

在张守珪的眼里,安禄山几乎是个完美的下属,美中不足的只有一点:身材实在是太胖,有时候看着都腻味。

在边境做牙郎的这些年,安禄山不仅学会了六门外语,还将人情世故看得极为透彻,至于揣摩人心,更是他的强项。安禄山心里清楚,张守珪是大唐数一数二的军事帅才,迟早会一飞冲天,为了攀上这棵大树,他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开始惨无人道地减肥。

不仅如此,安禄山时常揣摩张守珪的心思,说出的话,做出的事永远是张守珪最乐意接受的,经过不懈的努力,安禄山最终换来了一个名分:义子!

注意了,张守珪只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亲的,一个是过继的,至于义子,史书没有记载有多少,但绝不会泛滥。因此,安禄山的义子身份含金量非常高。此后的数年,安禄山就是借助张守珪义子的身份屡屡高升。

如果说安禄山是靠溜须拍马换来前途,那史思明的经历就有点传奇了。

史思明被提拔为捉生将之后,大肆挥霍钱财,最终欠了一屁股债,逃往奚族暂避风头。不幸的是,史思明被奚族的巡逻士兵擒获。奚族小兵十分狂躁,二话不说便要将史思明给杀了,危急关头,史思明理直气壮地说道:“老子是唐朝派来的和亲使,你们如果杀了我,整个奚族都要承担严重的后果。”

巡逻兵被这气势吓到了,说道:“好,那就跟我们去见首领。”

史思明见到奚王之后,简单地行了个礼,然后腰板挺直地站在那里。奚王是个乡巴佬,史思明越是强硬,他心里越是疑惧,两人打了半天的心理战,奚王最终败下场来,派人给史思明安排了塞外最好的套间,让他休息了几日。

奚王:“使者啊,既然大唐有和亲的打算,我也得表示诚意,这样吧,我派遣一百人随你前往长安,咱把这事儿给定下来。”

史思明:“大王,你虽然派了很多人入朝,但依我看来,他们之中没人能挑起重任啊,听说大王手下有位叫琐高的大将,为何不让他随我一同入朝呢。”

奚王:“好,本王就让琐高带领三百人随你前往长安!”

临近平卢军镇的时候,史思明派人给平卢军使裴休子送了一封信,声称奚族名将琐高带着三百人来到平卢,他们打着入朝觐见的名义,实际上是来偷袭城池的,让他早做准备。裴休子在城外埋伏好了精兵,琐高等人刚刚踏入埋伏圈,平卢军便将他们团团围住,除了琐高之外,其余的三百人全部被活埋。

史思明走的时候欠了一屁股债,回来的时候却带着奚族名将琐高,这笔账又该怎么算?张守珪是个厚道的人,他立马写了一道奏折,将史思明的经历向李隆基做了汇报,顺便给他要了个官:折冲果毅!

在皇帝那儿挂了名号,史思明想不发达都不行,后来他入朝觐见,越发得到赏识,李隆基这才给他赐了一个汉名——史思明。

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有能力的人,而张守珪又是李隆基跟前的大红人,有张守珪的推荐,安禄山兄弟想不发达都难。开元二十八年(740),安禄山被提拔为平卢兵马使,成了东北赫赫有名的实权人物。

安禄山性格乖巧,凡是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会说他的好话。每一次,朝廷派遣使者前往平卢,安禄山都会拿出重金来贿赂他们,这些人都是李隆基身边的宦官,手中没有实权,唯独对金钱很看重。回朝之后,他们也都纷纷跷起大拇指,夸赞安禄山是个明事理的人。

开元二十九年(741),李隆基任命御史中丞张利贞为河北采访使,前往幽州、平卢等地视察情况,张利贞是个老好人,前番到河西视察,就为河西节度使牛仙客说了不少好话。张利贞此次前往平卢,安禄山使出了浑身解数,将他伺候得好好的,临走之时还送了一大笔财富。

回朝之后,张利贞便向李隆基说道,微臣巡查了这么多地方,还没见过安禄山这样的人才,此人军事素养极高,通晓边关之事,还精通六门外语,是大唐必须要仰仗的军事奇才,朝廷不可不用。

李隆基相信群众的眼光,一个人说安禄山好,那不一定真的好,这么多人说安禄山好,证明此人必有过人之处。开元二十九年(741)八月,李隆基给安禄山丢了几个头衔:营州都督、平卢军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