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十八年(730)九月,吐蕃使者来到长安,表达了想要迎娶唐朝公主的意愿,只不过这一次,使者的态度谦卑低调,再也不提和大唐平等交往那点事。
和亲与否,完全取决于李隆基的态度。
李隆基想建立武功吗?
当然想!而且心痒难耐。但是,李隆基的理智始终在克制自己,一旦爆发全面战争,唐朝或许会战胜,但付出的代价却是好几代人都不能承受的。
据史料记载,大臣皇甫惟明借着奏事的机会,向李隆基灌输与吐蕃和亲的种种好处,希望皇帝能够答应吐蕃和亲的请求。
李隆基依旧端着姿态:“哼,这些年来,吐蕃赞普给朕写了多少信,每次都是傲慢无礼,朕怎么能轻易放过他呢!”
皇甫惟明:“陛下,吐蕃赞普只不过是个小孩子,这些信件恐怕是吐蕃大将伪造,用来激怒陛下的!一般来说,边境发生战事,武将就可以建立战功,甚至胡乱上报杀敌的军功来获得功勋和爵位。战争,只不过是奸臣的盛宴,却不是朝廷的福气。更何况,打起仗来,朝廷每天都得花费无数的钱财,河西、陇右两地因此贫困凋敝,长此以往,终归不是办法。”
李隆基:“依爱卿的意思,朕该如何处置?”
皇甫惟明:“陛下,您可以派一位使臣前往吐蕃看望金城公主,借此机会和吐蕃赞普当面达成约定,让他对大唐俯首称臣,从此永远平息边境战祸!”
李隆基:“好,就由你出使吐蕃吧。”
皇甫惟明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人不仅要有才华,还要学会主动创造机会,让领导记住你,进而赏识你。
据史料记载,皇甫惟明到达拉萨后,受到了极高的礼遇。吐蕃赞普为了讨好大唐,将贞观朝以来获得的皇帝诏书全都翻了出来,在皇甫惟明的面前码了一溜儿,意思是咱们两国的关系从来就没断过,以后还得继续下去。
吐蕃赞普的态度,让皇甫惟明发出了满足的呻吟。从吐蕃回来之后,皇甫惟明的仕途一路高歌,最后竟然做到了地方节度使的高位。
开元十八年(730)十月,吐蕃大臣论名悉猎来到长安,递交了吐蕃国书:舅舅啊,外甥家族两代都娶了天朝公主为妻,两国如同一家人。这些年确实发生了不愉快,可都情有可原。外甥是个明白人,知道什么叫尊卑贵贱,都是边境将领挑拨离间,这才让我得罪舅舅。外甥屡次派使者入朝说明真相,都被他们给拦住了,如今承蒙您派遣使者前来探望金城公主,外甥不胜欢喜。如果能和舅舅重新回到过去亲密的关系,外甥虽死无憾。
瞧瞧,这国书写的,李隆基就算不答应也不行啊!
开元十九年(731)九月,以吐蕃宰相论尚它为首的使团再次前往长安,除了向李隆基问安之外,还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大唐在赤岭(今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西南四十公里的日月山)设立集市,促进两国贸易往来。
开元二十一年(733)二月,金城公主送来表书,希望在赤岭设立界碑,作为大唐和吐蕃在西北地区的边境线。
此时,吐蕃和大唐刚刚进入难得的蜜月期,李隆基自然全部应允。此后数年,吐蕃每逢重大节日,都会派使者前往长安朝拜,而赤岭一带更是聚集了无数的商队进行贸易,两国的友好关系让人称羡。
当时,河西节度使崔希逸还给吐蕃大将乞力徐写了一封信:兄弟啊,你看吐蕃和大唐的关系如此亲密,就像一家人一样,咱不如把镇守在边境的军队全部撤掉吧,免得影响边民耕田放牧。
乞力徐回信道:“崔兄忠厚老实,肯定不会欺骗我,不过,大唐朝廷未必把边防大权全部交给你,如果朝中有奸诈小人使坏,乘我们不备的时候出兵袭击,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
崔希逸:“不不不,大唐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只要吐蕃不乱来,我们绝不会主动出击。这样,我准备了一条白狗,咱俩约个时间,杀白狗盟誓如何?”
据史料记载,这两人还真杀了白狗,两国边境的维和部队还真撤军了。不过,吐蕃军队在唐朝边境捞不到好处,又转移到小勃律国,接连攻下了几座城池,抢了不少财物。消息传到长安,李隆基万分震怒。
开元二十五年(737)三月,崔希逸的副手孙诲正好在长安出差。
身为武将,想要工作业绩看得过去,就得说打了多少次仗,砍了多少人头。然而,边境和平,武将自然拿不出任何军功。孙诲临机一动,向李隆基奏道:“陛下,眼下吐蕃并没有在大唐边境布防,咱们可以乘此机会发动突袭,一来惩罚吐蕃入侵小勃律国的行为,二来可以深入吐蕃国内,对他们实施威慑!”
李隆基听闻此言,如同打了鸡血一样亢奋起来:“好,朕派遣内给事赵惠琮和你一起回河西,研究部署发动军事袭击的事宜!”
客观地说,两国交锋,靠的就是大国实力,谁的拳头硬,谁的底气就足。对李隆基来说,他也想建立武功,隐忍了那么多年,终于有了实力,手脚痒痒是正常的。更何况,吐蕃一贯出尔反尔,给大唐带来无数麻烦。
身为李隆基的使者,赵惠琮说出的话就是圣旨,到达河西之后,赵惠琮就传达了一个意思:李隆基要对吐蕃发动突袭。
可怜的白狗,刚刚为了两国和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当然了,崔希逸不敢违背李隆基的意思,他硬着头皮,率领大军深入吐蕃境内。然而,吐蕃国土广袤,人口稀少,唐军主力跋山涉水,最后只遇到了小股部队,唐军以杀鸡用牛刀的气势,斩杀两千余人,随后灰溜溜地班师。
事后,李隆基将崔希逸调回内地,让他担任河南尹。据说,崔希逸觉得自己背叛了当年的盟约,羞于面对两国将士和百姓,或许也觉得对不起当年无辜而死的白狗。就在次年,崔希逸郁郁而终。
想当年,多少将士流血牺牲,这才换来了两国边境的和平,就因为统治者想要满足那可怜的虚荣心,将大好局面毁于一旦!此时,李隆基已经蜕变成一位好大喜功的君主,而征伐四方的野心也彻底暴露。
开元二十六年(738)六月,李隆基下诏:
岐州刺史萧炅调任河西节度使。
鄯州都督杜希望调任陇右节度使。
太仆卿王昱调任剑南节度使。
摧毁在赤岭所立的边境界碑,正式对吐蕃宣战。
当时,吐蕃进攻大唐主要通过三条战线:
河西道的瓜州、沙州、凉州、甘州、肃州、伊州、西州、庭州,其中凉州是河西道的治所。
陇右道的秦州、成州、武州、渭州、岷州、宕州、叠州、洮州、河州、兰州、廓州、鄯州,其中鄯州是陇右道的治所。
剑南道的彭州、蜀州、益州、汉州、嘉州、眉州、邛州、益州,其中益州是剑南道的治所。
因此,唐朝才会在河西、陇右、剑南三道发动反击!
李隆基的宣战来得太突然,吐蕃人有点猝不及防。当时,率先传来捷报的是陇右道的杜希望,他率领唐军发动偷袭,成功夺取了吐蕃占领已久的黄河桥,并在黄河的南岸筑起了盐泉城(今甘肃夏河县北积石镇)。
吐蕃立马在陇右道集结了三万精兵,一路奔向盐泉城,吐蕃大兵耀武扬威,气势汹汹。当时,论士兵的数量和军队的战斗力,吐蕃都占着上风,望着黑压压的吐蕃大军,杜希望深感恐惧,竟然没能下达任何进攻或抵抗的军令。
杜希望很幸运,他虽然没有大将之才,却有识人之明。临行之前,他特意向朝廷举荐了王忠嗣,让他以左威卫郎将的身份前往陇右道效力。
危急存亡之秋,王忠嗣单骑挺进敌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据史料记载,在这场突袭战中,仅王忠嗣一人便杀死数百名吐蕃大兵(战斗力直逼楚霸王项羽)。杜希望率领唐军从侧翼包抄,吐蕃在陇右道的防御土崩瓦解。
事后,唐朝在盐泉城设置镇西军,宣布了对此地的占领。然而,陇右道的胜利并没有改变整体局势,因为剑南道出现了严重的溃败。
数十年前,唐朝在茂州西南(今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建造了一座安戎城,后来不幸落入吐蕃军队之手。由于安戎城属于战略要地,易守难攻,唐军虽然发动了数次争夺战,却始终难以攻克。
剑南节度使王昱上任之后,在安戎城旁边新筑了两座城,并驻军于蒲婆岭,随后运送粮食和军用物资屯于城中,准备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不过,吐蕃人并不想给他这个机会。很快,大批的援军便从吐蕃本土赶来,他们以安戎城为中心,扫**了整个茂州地区,王昱双拳难敌四手,留下数千具尸体后率众溃逃,所有的军用物资拱手送给了吐蕃军队。
要知道,此次宣战关乎李隆基的天子威严,更关乎大唐和吐蕃政权在边境地区的攻防态势。对李隆基来说,你可以不交战,也可以不获胜,但是将军备物资双手奉上,就是不可饶恕的罪过。
李隆基大怒之下,将王昱贬为栝州刺史,也许是觉得不解气,随后再次下诏,将他贬为高要县尉。王昱深感羞愧,在贬黜的途中抑郁而亡。
两年后,安南节度使章仇兼琼使用诱降计,与安戎城中的吐蕃将领翟都局和维州别驾董承晏里应外合,赚开安戎城门,这才重新夺回城池的控制权。
大唐和吐蕃的第一次全面交锋,双方互有胜负。不可否认,李隆基自信满满地发动战争,却以平手告终,这是他无法接受的。开元二十八年(640)十一月,金城公主去世,吐蕃政权派人前来求和,却遭到了李隆基的严词拒绝。
对大国来说,战和就是战败,战和的情况下和谈,就是委曲求全。更何况,李隆基如果答应和谈,下一次该如何开启战争?
吐蕃和大唐的恩怨,注定是不死不休的世纪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