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十四年(726)冬,吐蕃国内的好战势力蠢蠢欲动,大将悉诺逻恭禄率军进攻甘州(今甘肃省张掖市)。还是老一套,趁唐军不备,烧杀抢掠一番后迅速离去。
消息传到长安,李隆基异常震怒!
李隆基的御驾刚从泰山封禅回来,吐蕃便在边境搞出这样的小动作,这是挑衅皇权,故意让李隆基难堪吗?
李隆基:“让凉州都督王君趠速回长安,朕有要事相商!”
群臣有点恐慌了,看李隆基的架势,这是要对吐蕃宣战啊?
想当年,姚崇给李隆基进献治国十策,其中有一条就是不要轻易发动战争,要给国家发展创造和平的环境。李隆基登基十多年,宰相班子换了无数,但他们都秉持一个原则:不管国内如何折腾,不能将大唐卷入到无尽的战火中!
战争就像是潜伏的魔鬼,能彻底撕裂盛世的和平,将帝国带入到灾难之中。古往今来,战争摧毁的政权,几只手能够数得过来?
张说见势不妙,于是奏请道:“陛下,吐蕃出尔反尔,屡次入侵,大唐本应该狠狠地教训。然而,这些年来,甘、凉、河、鄯等地无端卷入战火,朝廷虽然打了胜仗,但是这些地方的百姓却流离失所,食不果腹,长此以往不是办法呀!希望陛下能接受吐蕃的请和,派遣宗室子女和亲,两国永结盟好!”
李隆基:“你说得很对,等朕和王君趠商议之后再做定夺!”
退朝之后,张说找到源乾曜:“王君趠有勇无谋,打仗全靠侥幸取胜,如果两国和亲,他就会失去建功立业的机会,陛下恐怕不会采纳我的建议啊!”
张说并没有说错,李隆基压根没想过和亲的策略,他只给王君趠交代了一个任务:狠狠地教训吐蕃军队,为大唐出一口恶气!
开元十五年(727)正月,西北地区大雪横飞,气候寒冷至极,王君趠预测吐蕃会暂时撤退,于是派遣小股部队绕道背后,将附近的枯草全部烧光。天寒地冻,吐蕃军队没有足够的草料,战马因为饥饿相继死掉,悉诺逻恭禄只好下令撤军。
当时,悉诺逻恭禄带着前锋和主力仓皇逃走,后勤部队带着辎重和牛羊马匹完全跟不上节奏。王君趠联合秦州都督张景顺一同追击,在青海湖附近赶上了吐蕃的后军,一边是大唐的主力精锐,一边是毫无战斗力的后勤部队,结局可想而知。经过一场厮杀之后,王君趠等人获得数以万计的辎重和牛羊马匹。
消息传到长安,李隆基毫不犹豫地下了一道恩旨:封王君趠为左羽林卫大将军,兼任河西节度使。加封王君趠的老爹王寿为少府监(皇宫大内采购主管),准许他退休之后,依旧享受少府监的待遇,直到去世!
李隆基如此恩遇有战功的将军,这在开元朝可是头一遭,这也让文武大臣产生了一种错觉:李隆基接下来恐怕要开疆拓土了。问题是,王君趠真的是大唐的超级战神吗?他能帮李隆基实现开疆拓土的野心和抱负吗?后来发生的一切,证明了一个事实:张说对王君趠的判断,完全是对的。
开元十五年(727)九月,悉诺逻恭禄卷土重来,不过这一次带了个帮手,名为烛龙莽布支,他们对瓜州发动奇袭,生擒了刺史田元献,以及王君趠的父亲。
这一次,吐蕃大军似乎没有撤退的意思,他们以瓜州为中心,对周边的村落实行了惨无人道的劫掠,最后派人前往凉州给王君趠送信:你不是很能打吗?你不是自称忠勇,想要报效国家吗?赶紧出来交战啊!
当时,王君趠镇守凉州,面对吐蕃大军的挑衅,最终选择闭门不出,坐看吐蕃人将他的父亲俘虏而去。悉诺逻恭禄于是分兵去攻打瓜州西边的常乐县。按照悉诺逻恭禄的设想,常乐县城很快就会失守,可最后没想到,吐蕃大军竟然会在这里遭遇到滑铁卢……
常乐县令贾师顺,有勇有谋,他带着城中军民坚决抵抗,接连挡住了吐蕃大军的数次进攻,最后竟然引得悉诺逻恭禄率领主力大军前来。事实上,吐蕃并不想在常乐县折损太多的将士,于是想着骗贾师顺打开城门。
当时,有个吐蕃小兵的老婆是汉人,她的弟弟刚好在常乐县城。悉诺逻恭禄于是让这位小兵私下求见贾师顺,希望他顾念百姓的性命,不要再负隅顽抗。
贾师顺:“按照大唐的律法,投降贼寇的人要被诛灭九族,俺们身为朝廷命官,只能死命抵抗,怎么能率众投降呢,你就别想了。”
不投降,那就继续打吧!
说来也奇怪,吐蕃大军在常乐城下攻打八天之久,却撼动不了半分。第九天的时候,使者又来到了城下,大声叫喊着:“县令大人,你既然不肯投降,那就算了,咱们吐蕃可以选择退兵,不过你得意思一下吧?”
听明白了,这是公然要钱啊!无耻!
贾师顺转头对军士们说:“既然吐蕃人答应退兵,你们赶紧把衣服脱下来,权当送给他们的礼物吧!”
悉诺逻恭禄很嫌弃,他没想到常乐城已经穷到这种地步,最后只好悻悻地离去。发生在常乐县城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西域,就连李隆基也有所耳闻,贾师顺经此一役,顺利地进入到李隆基的考察名单中,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一路升迁,最后竟然坐到陇右节度使之职。
相比之下,王君趠的运气就不那么好了。
据史料记载,当年东突厥强盛的时候,侵占了铁勒部族的领土,逼迫回纥、契苾、思结、浑四个部族迁徙到甘州和凉州附近,王君趠那时候官职卑微,经常游走在四个部族之间,希望成为酋长们的座上宾。然而,铁勒部族的首领们并没有心情去巴结一个小官,因此冷眼相待,让他受尽了各种委屈和白眼。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王君趠竟然升上了河西节度使的高位,成了铁勒部族的顶头上司。自此以后,酋长们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因为王君趠时常会找他们过去谈话,训斥、侮辱、抢劫成了酋长们的家常便饭。
四位酋长都明白,王君趠这小子根本没打算饶恕他们。于是,他们联名给李隆基写了一封信,详细叙述了当年发生的事情,希望长安方面能为他们做主。
与此同时,王君趠也给李隆基写了一封信,状告铁勒部族的首领暗中和吐蕃勾结,意图背叛大唐。李隆基一时间难以分辨,只好派宦官前去调查。很遗憾,宦官只认钱,而王君趠很有钱,还舍得花钱,结局可想而知。
没过多久,李隆基便下了一道旨意:
回纥酋长药罗葛承宗流放瀼州。
浑部酋长浑大德流放吉州。
契苾部酋长契苾承明流放藤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
思结部酋长思结归国流放琼州(今海南省海口市)。
悲剧的是,回纥酋长药罗葛承宗在流放途中不幸身亡。在回纥百姓的眼里,首领遭到流放,本来就是王君趠的错,如今酋长无辜惨死,他们无论如何也难以接受。自此以后,王君趠就上了回纥部族的黑名单,而且是头号敌人。
开元十五年(727)闰九月,吐蕃派遣使者前往东突厥送信,王君趠提前探知消息,于是率领麾下的精锐骑兵在半道拦截。谁料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在回程的途中,王君趠遇到了前来报仇的回纥军队,首领便是药罗葛承宗的侄子,瀚海司马药罗葛护输!
据史料记载,护输的伏兵向唐军发起突袭,抢走了王君趠的节度使旌节,并斩杀了河西节度判官宋贞。王君趠率领手下的上百位士兵奋力抵抗,从早晨一直战斗到下午,最终力竭被杀,为自己的任性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不管是蓄意反叛,还是故意仇杀,屠杀朝廷的河西节度使就意味着背叛,李隆基说什么也不能原谅,护输自知犯了大错,于是率领族人投奔了吐蕃。
王君趠的被杀,让河西、陇右地区十分不安。
接下来,朝廷的任命诏书非常频繁:
朔方节度使萧嵩,调任河西节度使。
左金吾卫大将军、信安王李祎,调任朔方节度使。
刑部员外郎裴宽,调任河西节度判官。
建康军使张守珪,调任瓜州刺史。
当时,李隆基担心吐蕃会乘机发动大规模的入侵,因此在陇右道征调了五万六千名百姓,从河西道征调了四万名百姓,又从关中和朔方各征调了一万名正规军前往临洮。一时间,西北诸道气氛紧张,如临大敌。
事实证明,不是吐蕃太强大,而是王君趠太软弱。
张守珪刚刚上任,便以一招空城计吓退了吐蕃大军。随后,萧嵩在吐蕃国内散布消息,声称吐蕃主帅悉诺逻恭禄和大唐暗中勾结,拿了朝廷的好处,想要在边境打持久战,趁机霸占吐蕃的兵权,是阴谋夺权的节奏。
这一次,轮到吐蕃赞普发怒了,他派人传令,让悉诺逻恭禄暂时回国休息,随后找了个借口将他处死。
开元十七年(729)三月,李隆基放出话来:让朔方节度使、信安王李祎和河西、陇右地区的诸位将领,不惜一切代价拿下石堡城!
石堡城也叫铁刃城,位于青海西宁市西南湟源县,是唐朝和吐蕃都想争夺的军事重镇。当初,吐蕃大军拿下石堡城后,派遣重兵把守,以此地为前哨阵地,屡次侵略河西和陇右地区,可以说石堡城是大唐将领心中的噩梦。
接到李隆基的命令后,边境将领的态度十分消极。
在他们看来,石堡城距离中原腹地太远,而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如果拿不下来,进攻的军队将会全军覆没。最好的办法就是据守城池,等待时机。
信安王李祎偏偏不信邪,他认为石堡城的守军数量有限,而且防备不会太严密,唐军正好可以发动长途奔袭,打吐蕃一个措手不及。
李祎是李唐宗室,思考的是如何让大唐江山永固,前面纵然有千难万难,也得硬着头皮顶上去。而边境的将领只等着升迁,或者调往其他地方任职,打不打石堡城无所谓,不求无功,但求无过。
事实证明,李祎的决策英明无比!唐军经过长途奔袭,成功拿下了石堡城,随后派遣军队驻守在附近。
石堡城的战略意义实在是太大了,自此以后,河西和陇右地区的军事防御区完全连成一片,不管吐蕃从哪个方位进攻,唐军都可以组织有效的反击。消息传到长安,李隆基万分振奋,当即下旨:将石堡城改名叫振武军。
此役过后,大唐彻底扭转了西北边境的颓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