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讲到这里,李隆基的后宫斗争史就要隆重上演了。
主角一:王皇后(不详—724)。
主角二:赵丽妃(693—726)。
主角三:武惠妃(699—737)。
王皇后是李隆基的结发妻子,早在李隆基做临淄王的时候,王氏就嫁到了王府。据史料记载,王氏家族没有显赫的背景,在重视门阀婚姻的唐朝,这样的结合纯属一道奇葩的风景线。
王氏嫁给李隆基之后,生活还算惬意,可唯独有一点,王氏的肚子始终空空如也。皇室的婚姻,一半是为了传宗接代,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景龙二年(708)—景云元年(710),李隆基担任潞州别驾,遇到了能歌善舞、国色天香的赵氏,于是将她纳为侧妃,对其百般宠爱。
有了新欢,李隆基并没有放弃旧爱,王氏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当时,朝中的政治斗争让李隆基焦头烂额,是王氏在身边一直鼓励着他。更何况,在李隆基政变的过程中,王氏扮演了幕后策划者的角色,始终支持李隆基的事业。李隆基做了皇帝之后,王氏顺理成章地被册封为正宫皇后。
开元三年(715),赵丽妃的儿子,9岁的李瑛被李隆基立为太子。
对王皇后来说,生活过于平静,对赵丽妃来说,人生刚刚到达巅峰。可就在此时,她们共同的敌人出现了,此女就是武惠妃。
武氏,恒安王武攸止的女儿,武则天的侄孙女。据史料记载,武氏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她因此被送往宫中,跟随在武则天的身旁。李隆基登基的时候,武氏已经出落成如花似玉、娇羞动人的少女,她精通文史经典,气质出众,堪称才华横溢的美女。站在人堆之中,武氏绝对是鹤立鸡群般的存在。
面对武氏的才华和容貌,李隆基彻底沦陷了。
接下来的几年,武氏接连生育了夏悼王李一、怀哀王李敏。遗憾的是,两位皇子都在两岁的时候夭折。直觉告诉武氏,这其中一定有猫腻。因此,第三子寿王李瑁出生之后,武氏将他送到了宁王李宪的家中,由宁王妃元氏亲自抚养,一直到李瑁十多岁,李隆基才将他接回宫中,进行了册封。
就在此时,武氏心生了两个想法:自己做皇后,李瑁做太子。
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做皇后的宠妃不是好后妃。更何况,武氏只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在尔虞我诈的后宫,她需要绝对的安全感。问鼎后位,扶持儿子李瑁做皇帝,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据史料记载,武氏的意图人尽皆知,尤其是王皇后,先是失去了李隆基的宠爱,又被武氏盯上了皇后的宝座,心里如同吃了苍蝇一般难受。然而,她只是个毫无主见的女人,只能找李隆基大诉苦水,编派武氏的不是。
王皇后只想要一个承诺。遗憾的是,面对丧失理智的王皇后,李隆基已经彻底失去了耐心,嫌弃和鄙视替代了夫妻情分,李隆基只有一个想法:废后!
不过,废黜皇后是国家大事,李隆基不敢轻易提起这个话题,只好找身边最亲近的人商量,此人就是秘书监姜皎。姜皎和李隆基是几十年的交情,既是君臣,也是兄弟,李隆基对他一百个放心。然而,令李隆基没想到的是,姜皎转身就把这个绝密消息放了出去。
一时间,李隆基想要废后的八卦新闻满天飞,深情天子的人设瞬间崩塌,见色忘义的昏君形象横空出世,还有比这更尴尬的局面吗?
很快,李隆基就出来辟谣了,姜皎“妄谈宫掖”,杖责六十,流放钦州。姜皎的弟弟姜晦,从吏部侍郎被撸为春州司马,至于姜家的其他男丁,因为姜皎的一句无心之言,或被杀,或被流放。历史证明,皇宫大内,除了皇帝之外,所有人都是替皇帝背锅的候选人。
接下来的两年,李隆基受制于舆论压力,也为了证实姜皎的话是谣言,并没有提及废黜皇后的话题,可这个想法如同野草,在他的心中疯狂蔓延。体会最深的便是王皇后,她心里明白,时间久了,李隆基还是会废了她。
李隆基的决绝让王皇后心灰意冷,她整日枯坐在宫中,变得木讷呆滞,毫无生气可言。据史料记载,王皇后的处境让她的哥哥,太子少保王守一心急如焚,古往今来,只要是皇后被废,家族的势力肯定会被连根拔起。然而,王守一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有一天,他找到和尚明悟讨主意。
明悟颇为热情,说他最近研究了一个新玩意,可以让女人顺利怀孕。具体的办法就是:做一个霹雳木(被雷击毁的树木),在上面写下天地二字,以及李隆基的姓名,然后将两片木头合在一起,让王皇后佩戴在身上祈祷就可以生出儿子,还可以像则天皇后那样享受无上的尊荣!
王皇后未必不知道这是歪门邪道,可面前就是怀上龙子,走向人生巅峰的终极**,就算是饮鸩止渴,她也认了。自古以来,后宫就藏不住秘密,更何况王皇后整日神神秘秘地祈祷,自然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
对李隆基来说,他早就想废黜王皇后,只不过苦于找不到借口,如今王皇后自寻死路,他不介意送她一程。只能说,王皇后的倒台是必然的,不过有个坑妹的哥哥,的确会省不少时间。
开元十二年(724)七月二十二日,李隆基下诏:贬王皇后为庶人。至于王守一,先是被贬为潭州別驾,随后在赴任的途中,被李隆基赐死。三个月后,王皇后在冷宫中抑郁而终,宫人们唏嘘流涕,感念不已。
客观地说,王皇后属于小家碧玉的女人,不管是辅佐李隆基,还是与身边的人相处,都是无可挑剔的。然而,凡人都有自己的遗憾,王皇后没能生下孩子,还遇到了一位情感丰富的男人,这让她的人生充满了波折。
王皇后去世之后,李隆基感怀过去的时光,也颇为后悔。然而,在武氏的情感轰炸下,李隆基还是把立武氏为后一事提上了议程。然而,令李隆基没想到的是,他的提议竟然遭到了所有朝臣的反对。
原因一:武氏家族是李唐皇族不共戴天的仇人,立她为后不能服众。
原因二:民间盛传,立武氏为后是张说的计策,他想通过拥立之功,重新回朝廷做宰相,这里面的水很深,不可不防。
原因三:皇太子李瑛并非武氏所生,而且武氏膝下有寿王李瑁,如果立她为后,今后肯定会引发无谓的争端。
这三条理由太有说服力,李隆基想了想,打消了立武氏为后的念头。不过,李隆基并没有彻底退让,他退而求其次,允许武氏在后宫享受皇后的地位和待遇,算是给自己挽回了一点颜面。
此时,王皇后、赵丽妃相继去世,后宫的争斗暂时告一段落。然而,武氏对朝政的影响,却让太子李瑛如坐针毡。武惠妃自己可以不做皇后,可寿王李瑁是必须要做太子的,李瑛就是他们的绊脚石。更何况,李瑛亲眼看见了母亲赵丽妃失宠的整个过程,母亲整日以泪洗面,含恨而终,这个仇该怎么报?
庆幸的是,李瑛找到了反击同盟——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李瑶的母亲是皇甫德仪,李琚的母亲是刘才人,曾几何时,她们也都是李隆基的宠妃,在武惠妃的风头下,她们同样失去了丈夫的宠爱,整日哀叹命运,徒叹奈何。
就这样,三位皇子时常聚在一起,商议如何对付武惠妃母子。
武惠妃害怕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武惠妃也有年老色衰的一天,到时候她将如何自处?儿子李瑁如何在血腥的皇子斗争中全身而退?
皇室的乱局,被李林甫看破了门道。
当时,李林甫还只是吏部侍郎,为求上进,他托亲近的宦官给武惠妃传了一句话,愿意保寿王李瑁的前程!至于交易条件,李林甫没有明说,但武惠妃肯定明白,两人结成同盟,李林甫要宰相的位置,李瑁要太子的位置。
这样的交易,划算而且靠谱,武惠妃自然不会拒绝。想想看,有宦官为李林甫传递李隆基的消息,李林甫就可以投其所好,为自己加分。再加上武惠妃帮他美言几句,李隆基很快就对李林甫另眼相看了。
没过多久,李林甫就升官了,从吏部侍郎调任门下侍郎。虽然还是正四品级别,可管辖的范围变得更大,离宰相只差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不过,武惠妃虽然能够影响李隆基,可毕竟能力有限,而李林甫又是个彻头彻尾的政客,他绝不会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武惠妃身上,他还需要更厉害的人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