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后宫,最厉害的角色就是宦官高力士。高力士是中唐的传奇人物,对皇帝忠心,对朝臣宽厚,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必须隆重介绍一番。
高力士(684—762),本名冯元一,祖籍潘州(今广东省高州市),祖上三代都是潘州刺史。准确地说,高力士是岭南的超级贵族,如果不出意外,高力士长大之后就会世袭老爹的潘州刺史之职,过着逍遥无边的生活。然而,他的命运却因为一个人的闯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长寿二年(693),正值武则天的黑暗统治时期,监察御史万俊国来到广州,诬告流放到岭南的犯人谋反,诛杀了两千多人。时任潘州刺史冯君衡也遭受池鱼之殃,被撸官不说,家产全部充公,至于高力士,莫名其妙地遭受阉割,成为一个废人。
有些人被阉割,是因为想进皇宫讨生活,可高力士被阉割,纯属非自愿的刑罚,惨无人道的那种。几年之后,岭南讨击使李千里遇到高力士,将他送到了洛阳城,同行的还有另一位阉人。李千里给他们分别取了称号:力士和金刚。这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高力士长相清秀,聪慧机敏,武则天颇为喜欢,于是将他带在身边,可没过多久,高力士就因为一件小事,被鞭打后轰出了皇宫。身为宦官,又没有一技之长,高力士只能过着流浪生活。高力士穷困潦倒的时候,遇到了宦官高延福,觉得高力士人品不错,于是将他收为养子。机缘巧合的是,高延福出自武三思的府中,高力士因时常往来,和武三思也有了交集。
聪明机警,人品过硬的人,向来就受大家的欢迎,武三思也不例外。一年之后,武三思在武则天的面前美言了几句,高力士便重新回到了宫中。对高力士来说,武三思确实杀过很多人,也干过很多恶事,可这份再造的恩德,高力士没齿难忘。遗憾的是,高力士还没来得及回报,武三思就去世了。
当时,武三思留在世间的亲人不多,女儿武氏就是其中之一,此女已经嫁给了宰相裴光庭,衣食无忧,前途不愁。不过,高力士还是很关心武氏,能照顾的尽量照顾。为了和高力士搭上关系,李林甫使出了撒手锏:勾引人妻。
在唐朝,婚外恋是常有的事,大到皇室的公主,小到平民百姓,并非伦理所不容。李林甫极尽谄媚,卖力表现,终于睡到了武氏的**,几番云雨过后,武氏便对李林甫死心塌地,奋不顾身。
开元二十一年(733),侍中裴光庭去世,武氏找到高力士,希望他能推荐李林甫接替裴光庭的侍中之职。然而,高力士能有如今的地位,靠的就是忠诚和谨慎,就算武三思对他有再造之恩,也不能践踏他的底线。
高力士表示,他没法答应这个请求。不过,出于愧疚之情,在萧嵩推荐韩休为宰相的时候,高力士把消息提前透露给武氏,而武氏又转告给李林甫。大家都是明白人,知道这种绝密信息的价值有多么大。李林甫转头就去拜访韩休了,话没有说得很透彻,可李林甫的意思很清楚,韩休要升官了,他先送上祝福!
不出所料,韩休升任宰相。出人意料的是,他对举荐人萧嵩没什么好感,可对主动献殷勤的李林甫倒是颇为感激。韩休下台的时候,什么话都没多说,只说了一句:李林甫这个人不错,陛下可以考虑起用他!
想想看,武惠妃、高力士、韩休等人都说李林甫的好话,李隆基如何能不动心。当时,李隆基已经心生了提拔李林甫为宰相的想法,不过考虑到张九龄担任中书令,全面主持中央朝廷的工作,觉得有必要征求一下他的意见。
有一次,李隆基和张九龄闲谈。
李隆基:“张爱卿,你担任中书令也有半年了,有什么感受?”
张九龄一本正经地说道:“承蒙陛下信任,臣自从上任以来,不敢有丝毫懈怠。不过,臣的才能的确有限,唯有勤能补拙而已!”
李隆基:“爱卿,你太谦虚了。不过,国家事务繁多,朕担心你和裴爱卿压力太重,因此想增设一个宰相,平日里给你们打打下手,你觉得如何?”
张九龄:“如此甚好!不知陛下要提拔哪位贤才啊?”
李隆基:“你觉得李林甫怎么样?”
啥?李林甫?张九龄有点蒙了,皇帝这是要搞事情啊。
张九龄正襟危坐,严肃回应:“陛下,宰相的任命是您的特权,不过陛下既然拿此事问臣,臣就斗胆说几句了。宰相身系军国重任,影响社稷安危,李林甫善弄权术,心机深沉,而且据臣观察,胸怀似乎不够坦**,人品也经不起考验。陛下如果任用他为宰相,臣担心会给社稷带来隐患,还请陛下三思!”
张九龄性格耿直,他必须要把自己的看法说清楚。然而,这样的回答让李隆基十分难堪,这岂不是说他有眼无珠,任用奸佞嘛。
并非李隆基不会看人,实在是李林甫将自己隐藏得太深。他通过李隆基身边的宦官,随时掌握皇帝的动态,了解皇帝的心思,说出的话滴水不漏,再加上武惠妃吹了枕边风,李隆基岂能生出猜疑之心。
于是,在李隆基的眼里,张九龄有点危言耸听了。这家伙是不是担心李林甫拜相之后威胁他的地位?是不是嫉妒李林甫的才华,担心自己失宠?
一场君臣会晤,就这样不欢而散。
不可否认,李隆基对宰相的任命有着决定权,他拉着张九龄商量,是给他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很遗憾,张九龄选择坚持自己的原则,反而忽略了李隆基的感受,挫伤了李隆基的帝王尊严,这是李隆基完全不能忍受的。
开元二十二年(734)五月二十八日,李隆基做出了新的人事任命:
封张九龄为中书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封裴耀卿为门下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封李林甫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从李隆基的人事安排就可以看出来,张九龄还是首席宰相,在他心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至于李林甫,虽然拜相了,却只有参与政务的资格,话语权完全不够,而且他担任礼部尚书,权力的含金量也跟着大打折扣。
不过,聪明人都看得出来,未来一定是张九龄和李林甫的战场。
张九龄是什么样的人?
才华横溢、气质高雅、风度翩翩。
忠正耿直、敢于劝谏、一心为公。
李林甫是什么样的人?
不学无术、自以为是、嫉贤妒能。
善于钻营、窥测圣意、行事苟且。
这两个人凑到一起,确实可以碰撞出火花,不过不是闪耀美丽的烟火,而是燃爆朝堂的爆竹。李林甫是个聪明人,他看出来了,张九龄深得李隆基的信任,而他自己还没有完全站稳脚跟,主动出击绝对不是上策。他的目标只有一个,盯紧张九龄首席宰相的宝座,等张九龄先犯错,再一招毙命!
张九龄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子的完美标本,他们拥有忠君爱民的价值观,悲天悯人的情怀。外在的表现就是,凡是他们认为不对的人和事,就会不顾一切地怼上去。
想想看,张九龄惹李隆基生气这件事,不是太容易发生了吗?
李林甫表示,他只需要蛰伏待机,坐看好戏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