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南宋最后一次有组织地对元进行抵抗,自此,在历史舞台上演绎了数百年的大宋王朝就此谢幕。在这场战争中,南宋朝廷虽然力量薄弱,但是南宋的君臣以及百姓却都怀着与敌殊死搏斗的决心,闪耀着铮铮的爱国之情。“崖山之战”代表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并且鼓舞着后人。
一触即发
公元1276 年,南宋向元朝求和无果。太皇太后谢氏、太后全氏只能带着年仅五岁的宋恭帝出城投降。宋度宗的杨淑妃则在国舅杨亮节和殿前禁军的护卫下,与益王赵昰①、广王赵昺逃到了婺州与陆秀夫会合,后又转往温州与张世杰、陈宜中、文天祥等人会合。
①昰:shì。
在温州,赵昰被晋封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赵昺为副元帅。
与此同时,元朝的伯颜统帅仍对赵昰、赵昺穷追不舍。杨淑妃只能带着他们逃到福州。不久,年仅七岁的赵昰即位,史称宋端宗,改元为“景炎”,生母杨淑妃被尊为杨太后,张世杰为大将,文天祥为少保,陈宜中为丞相,陆秀夫为签枢密院使,而秘密摄行军中事的仍是老臣江万载。就此,新朝廷在温州积极筹划抗元计划。
公元1277 年,福州失守,宋端宗等人逃往泉州。临行前,大将张世杰向泉州借船,却遭到当地市舶司蒲寿庚的拒绝。原来,蒲寿庚早有异心,他见宋朝政府无能,便投靠了元朝。不得已,张世杰只能命人去抢船只,并带着宋端宗乘船逃到广州。即将到达雷州之际,他们的船在海上遭遇了台风,宋端宗不慎被卷入水中。在朝臣江万载的奋力营救下,宋端宗方才捡回了一条性命。
但是在迎救宋端宗的过程中,江万载却因体力不支被海浪卷走,以身殉国。而宋端宗因落水受寒,不久后就病寒交加而死。
皇位不能空缺无人,七岁的赵昺因此被陆秀夫、张世杰、江万载之子江钲于同月在冈州拥为皇帝,成为南宋第八位皇帝,史称“宋少帝”。
力突重围
“宋少帝”赵昺继位后,与陆秀夫、张世杰等人在崖山成立据点,继续抗元。但就在此时,在海丰五坡岭等待援军的右丞相文天祥被元军统帅张弘范之弟张弘正抓获,南宋政权力量愈加薄弱。
公元1279 年,元将张弘范率水陆两路元军再次对宋发起攻击。
崖山依山面海,地势险要,张世杰便下令焚烧岛上的行宫军营,将一千多艘战船用绳索首尾相连,将船涂满厚厚的湿泥,又在船的四周筑起城楼,“宋少帝”赵昺的战船则被安置在这些战船中间。
张弘范见宋军战船排列有序,无从下手,便将装满柴草的小船浇上油,点了火后乘风攻击宋军。宋军船只因为涂了湿泥,所以元军被点了火的小船无法起到任何作用。之后,张弘范便干脆封锁海口,阻断了宋军的取水之路。宋军因此饥渴交加,处境十分困难。
千古绝唱
十多日下来,宋军士兵的身体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不适,张弘范见状便派人来劝降,却遭到了张世杰的拒绝。公元1279 年二月,张弘范再次分兵四路,对宋发起进攻。当宋军奋力抵抗时,忽然听见张弘范的指挥船上响起了音乐声,宋军以为是元军将领在举行宴会,便开始松懈。
但是不久,张弘范就指挥战船向宋直逼而来。元军在乱箭的掩护下夺了宋军七艘战船,此后各路元军又从东、南、北三面朝宋猛扑。宋军虽然数量庞大,但是作战的都是朝中文官、宫女、宦官,没有得力的作战主将,基本不堪一击。
宋臣张世杰见大势已去,便抽调精兵,登上预先准备的十余艘舰船和苏刘义及余下的部将突围而去。正午时分,张弘范用布遮住埋下伏兵的船楼,以鸣金作为总攻的讯号。伏兵们悄无声息地接近宋船,双方舰船相遇时,元军突然鸣金撤布,毫无防备的宋军被打得落花流水。
由于赵昺的船只被夹在宋军的战船中间无法突围,陆秀夫只好背起八岁的赵昺奋身跃入大海,壮烈殉国!随行的十几万军民有的与元军作战阵亡,有的见幼主投海自尽,也纷纷跳入海中追随而去。
张世杰率领水军余部突出重围赶到海陵山脚下,却得到了陆秀夫背着赵昺共同殉国的噩耗。张世杰悲痛不已,而杨太后在听闻宋帝赵昺的死讯后悲痛欲绝,也跳海自尽了。张世杰为将杨太后的尸体捞起,不幸溺亡于平章山。
在元朝铁蹄的践踏之下,曾经无比繁荣的大宋王朝自此灭亡。
相关链接:
拒绝招降的铮铮铁骨
文天祥被俘后,忽必烈从群臣口中得知他的贤能,想将其收为己用。忽必烈降下谕旨,打算让文天祥担任元朝高官。文天祥却决断地拒绝了:“当年管仲选择不死,留下了许多功名,但如今我文天祥若是选择不死,只会遗臭万年。”而后忽必烈下令款待文天祥,赐他上等餐食,文天祥又说道:“我已经很多年不吃这些官饭了。”无论忽必烈如何软硬兼施、威逼利诱,文天祥都坚决不肯投降。
公元1282 年,文天祥英勇就义,享年四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