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出了名的重文轻武的国家,不过这个文治国家的开国皇帝却是一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大将,这片大好江山当初正是他亲自带兵一点一点打下来的。
战功累累的赵匡胤
赵匡胤出生于公元927 年,是赵弘殷的次子。少年时的他气度不凡,神情威武,无论马术还是箭术都远在他人之上,有远见者均说他必非池中之物。
后汉之初,赵匡胤四处游历,在襄阳的一座庙里居住。有个擅长看相的和尚见了他后说:“我将可以资助你的都送给你,你向北而去,必有收获。”赵匡胤接受了和尚的建议,一路向北而去。
公元948 年,他投奔后汉枢密使郭威麾下,一同征讨李守贞,并立下汗马功劳。
公元951 年,郭威建立后周,并自立为帝,将赵匡胤升为滑州副指挥使,而柴荣则转任开封府马直军使。三年后,柴荣登基,禁军由赵匡胤统领。北汉来袭时,柴荣亲率军队抗敌,战场设在高平。谁知战争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指挥樊爱能等人竟临阵脱逃,后周陷入危机之中。所幸赵匡胤带着同伴一路冲锋陷阵,将北汉军击溃。班师回朝后,赵匡胤很快就被升为殿前都虞候。
公元956 年春,赵匡胤随着柴荣一同出兵淮南,首战大捷,击败南唐一万军马,斩杀兵马都监何延锡等人。之后赵匡胤一举击溃了在清流关驻扎的南唐节度使皇甫晖、常州团练使姚凤带领的十五万大军,并砍中皇甫晖的脑袋,将其与姚凤一同擒获。没多久,赵匡胤又率军在六合东面击溃李景达,杀敌万余人。
就这样,赵匡胤节节升迁,很快升为定国军节度使。
公元957—958 年,赵匡胤随柴荣出征时所立军功无数,接连攻克了连珠寨、寿州、泗州、楚州、淮南等地,其官爵也于公元958 年改为忠武军节度使。
公元959 年,柴荣北伐,并令赵匡胤任水陆都部署。来到瓦桥关,当地守将姚内斌选择归顺。紧接着,他们又一举击退了几千契丹兵,将关南扫平。柴荣在行军途中审批各地所呈奏折时,意外得到一个皮口袋。袋里装了一块长达三尺的木板,板上还写着:“点检作天子。”柴荣对此十分惊异。那时的点检姓张名永德,后来柴荣患病回到都城开封,将赵匡胤改任为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以此来替代张永德。
陈桥兵变
同年,柴荣离世,皇位由年仅七岁的柴宗训继承,赵匡胤又被改封为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次年正月初一,有传言说契丹与北汉联合挥兵南下。消息虚实无从得知,宰相范质随即派赵匡胤带兵前去抗敌。次日,赵匡胤率军离开,并夜宿于陈桥驿。
是夜,赵匡胤的心腹将士四处散播:“皇帝年纪尚小,无法亲政。
最终谁能知道我们拼命为国而战的事?还不如现在将赵匡胤拥立为帝,然后我们再上阵杀敌。”在这样的舆论煽动下,将士们有了兵变之心。正月初三,赵匡胤之弟赵匡义与心腹赵普看准时机,授意将士把早就备好的黄袍披在佯装酒醉初醒的赵匡胤身上,然后又纷纷在廷下行跪拜之礼,山呼万岁,表示要拥立赵匡胤为帝。
赵匡胤见了便装作一脸为难地说:“你们是因为贪图富贵,所以才拥我为帝。要是能听我的命令那还好,要是不听的话,我也不能当你们的天子。”
众人听了这话,齐声表示愿意对赵匡胤唯命是从。于是,赵匡胤当众宣布:“届时到了开封,不得惊犯后周的太后与幼帝,不可欺凌公卿,不可掠夺朝市府库。遵守此命令的人皆有赏,反之则族诛。”众将齐声称是。就这样,赵匡胤带着兵变人马回到开封。
那时奉命驻守开封的主要禁军将领乃是赵匡胤先前的结拜弟兄石守信、王审琦等。他们得知兵变成功后,大开城门迎接赵匡胤。同是后周禁军将领的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闻讯还想抵抗,只是由于时间仓促,未能来得及召集人马便被军校王彦升杀害。如此一来,赵匡胤等人不费一兵一卒便将开封拿下。
这时候范质等人才知道上当了,但是大局已定,他们也只好率众臣听命。翰林学士陶谷随即将一份早就拟好的禅代诏书拿出,宣布柴宗训退位,拥赵匡胤为新帝。赵匡胤轻松地把后周政权收入囊中,并将柴宗训改封为郑王。因为后周时赵匡胤所属的藩镇是宋州,因而赵匡胤将国号定为宋,以开封为京都,改元“建隆”。
相关链接:
赵匡胤死亡之谜
据载,公元976 年十月十九日晚,赵匡胤屏退左右,在一个房间里召见晋王赵匡义。当时房间里只有赵匡胤与弟弟赵匡义两人,左右侍从无法听到他们的谈话内容,只能远远看到室内烛影下两人正谈话的样子。过了一会儿,只听赵匡胤用斧头重重地捶打了一下地面,说道:“好做!
好做!”后来谈话结束,赵匡义离开,而赵匡胤却在万岁殿中离奇死亡。随后赵匡义迅速登基,即宋太宗。而赵匡胤的死亡是否与赵匡义有关,至今都还是个谜,那夜的事情则被称为“烛影斧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