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枭雄李密(1 / 1)

李密出生于贵族家庭,祖上四世三公地位显赫,但李密却加入了反政府的农民起义瓦岗军。李密文武双全、机智多谋,而且志向远大,以救国救民为己任,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他最终的结局却是身首异处,让人唏嘘。

出身高贵却遭革职

李密出身于贵族家庭,曾祖父为西魏八柱国将军之一,祖父为北周的刑国公,父亲为隋朝上柱国,是真正的四代三公世家。

年少的时候,李密就在宫廷当任侍卫。那时的他是一个好奇、活泼的少年,皇宫多奇珍异宝,所以李密在值班的时候没能做到专心致志。隋炀帝发现后认为他没出息,连侍卫都当不好,更别说担当重任了,就把他革职了。

三计取其下

革职回家的李密并没有沮丧懊恼,而是决心发奋读书,做一个有学识的人。有一次,李密骑牛出门去看望好友。为了能多看点书,多积累知识,他就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这件事被传颂开来,成为一段佳话。

杨素见李密读书十分勤奋,就回到府中告知儿子杨玄感,杨玄感便有意与李密交心密谈。后来杨玄感对隋朝不满,并于公元613 年起义反隋。杨玄感起兵后,李密前来相助,杨玄感十分高兴,就把李密当作主事之一。

杨玄感向李密问计策,李密告诉杨玄感,他有上、中、下三计可供杨玄感选择。

上策,隋皇帝出征远于辽水,距幽州隔千里之遥,此间南面大海,北有胡兵,中间只有一条道路,十分艰险。现在你手握重兵,可以直入蓟州,取隋军咽喉重地。那时隋军前有高句丽,后无退路,不用多日,等其粮草用尽必定内乱。到时只要招揽其部下,便能不战而胜。

中策,关中有天府之国,虽有卫文升把守,但不必担心。先带领兵将轻装越过其他城,早日到达关中。隋帝返回都城的时候便失去了天然壁垒,我们占据关中险要之地,易守难攻,一定能战胜他。

下策就是就近攻打,先攻洛阳,守将必定告诉皇帝,他们定会坚守,拖延时间后便胜负难分了。

不过杨玄感觉得下策才是上策,便采用了下策。

杨玄感手握重兵到达洛阳,取得了接连的胜利,便认为天下百姓都响应他的号召,大事可成了。他俘获韦福嗣,对其委以重任,军队要务都交给了韦福嗣,李密遭到冷落。但是李密却发现,韦福嗣并没有忠心于杨玄感。李密告诉杨玄感,要杨玄感果断杀了韦福嗣。然而杨玄感并不相信李密,觉得事情没那么严重,便让韦福嗣逃跑了。

杨玄感被围攻,李密献计用反间计:宣扬主帅与你同谋,蒙骗其部下,你就可以借此入关。途中,杨玄感想要围攻弘农宫,李密劝说:“你现在是蒙骗别人而入关的,兵贵神速,攻打会拖延时间;如果攻打失败,后有追兵,那就后患无穷了。”但是杨玄感不听,结果追兵赶到,杨玄感就这样败了。

智破隋军,狠夺瓦岗军

李密因杨玄感失败被抓,后在被押送途中用计谋逃脱。公元616 年,翟让在河南发动起义,拥兵过万,以瓦岗寨为据点,称瓦岗军。李密投靠翟让,但是翟让的部下并不认同李密,还暗中让翟让杀掉李密。李密靠王伯当的关系向翟让献策,翟让便派李密去劝说小贼。没想到李密所到之处,贼子皆来降,这让翟让对李密很是敬佩,大事也都愿意与他商量。

李密对翟让说:“虽然我们兵士过万,但是并无粮草供给,日子长了,如果有大敌来犯,很容易失败。攻取荥阳休养生息,让队伍强大起来才是长久之计。”翟让听了李密的建议,成功夺下荥阳数城。没多久,张须陀前来支援荥阳。翟让因多次被张须陀打败,所以很是害怕。李密又献计,暗中伏兵,让翟让诈败而走。张须陀中计追赶翟让,不料伏兵四起,李密将张须陀斩于阵中。

至此,翟让更加信任李密,将其视为心腹。后来李密再献计于翟让,让翟让袭击粮仓,然后分发给贫苦百姓,百姓们都来感恩并归附翟让。

之后李密屡屡战胜隋军,不断为瓦岗军立下功劳,在翟让军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权力也越来越大。翟让的部下和翟让的兄长劝说翟让夺取李密兵权,却被李密暗中听到,于是李密有了杀死翟让的打算。

没过多久的一次宴会中,李密拿出一把好弓让翟让看。翟让试射时,李密命蔡建从后偷袭杀死翟让,然后又派人杀死了翟让兄长,夺得大权。

相关链接:

李密之死

李密战胜宇文化及后便骄傲起来,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尊重士兵、爱护军士了。另外,百姓恨隋朝统治荒**,对李密受降十分反对。自此,李密的军队军心不稳,加上李密听信奸人言论,令部分猛将疏远李密。后来王世充出兵攻打李密,李密失误损失大将,使部分大将投靠王世充。

李密最后只能出逃,盛极一时的瓦岗寨走向末路。

之后李密归附大唐,李渊十分高兴,还把表妹嫁给了他。

但是李密并不想居人之下,对自己的地位很不满意,便密谋反叛,王伯当劝说无果,李密最终被李渊设伏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