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定神闲的政治家谢安(1 / 1)

谢安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从王羲之学行书,他的书法非常出色,尤以行书为妙品。也许是书法艺术给了他从容不迫的气度,谢安在政治上的表现也可以用气定神闲来形容。无论是挫败桓温篡位,还是指挥淝水之战,他都稳如泰山。

隐居山林

谢安隐居在会稽郡的东山,与王羲之、许询、支道林等名士、名僧频繁交游,出门便捕鱼打猎,回屋就吟诗作文,就是不愿当官。

当时的扬州刺史庾冰仰慕谢安的名声,几次三番地命郡县官吏督促逼迫,谢安不得已,勉强赴召。但仅隔一个多月,他又辞官回了会稽。后来朝廷又征召他为尚书郎、琅玡王友,谢安一概推辞。

吏部尚书范汪举荐谢安为吏部侍郎,也被谢安写信拒绝。有关官员上疏认为,谢安被朝廷征召,历年不应,应该禁锢终身。谢安知道后一笑了之,仍旧沉醉于游览东部的名胜之地中。

谢安曾到临安山,坐在石洞里面对深谷,悠然叹道:“此般情致与伯夷有何区别!”又曾与孙绰等人泛舟大海,风起浪涌,众人十分惊恐,谢安却吟啸自若。船夫因为谢安高兴,照旧驾船漫游。

众人无不钦佩谢安宽宏镇定的气度,谢安虽然纵情于山水,但每次游赏,总是携带歌女同行。

谢安虽然屡屡不愿出山,但当时执政的会稽王司马昱说:“谢安既然能与人同乐,也必定能与人同忧,再征召他,他肯定会应召。”

当时谢安的弟弟谢万任西中郎将、豫州刺史,担负守边的重任。谢安虽然隐遁山林,但其名声超过谢万,有任宰辅的声望,这也为他日后出山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竭力辅政

公元372 年,即位不到一年的司马昱因受制于桓温而忧愤非常,以致病重,桓温上疏举荐谢安接受遗诏。同年七月,司马昱驾崩。

公元373 年,桓温入京朝见孝武帝司马曜,太后褚蒜子命谢安及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

建康城里人心浮动,有人说桓温要杀王坦之、谢安,晋室的天下要转落他人之手。王坦之非常害怕,谢安却神色不变,说:“晋室的存亡,就取决于此行。”桓温抵达后,百官夹道叩拜。桓温部署重兵守卫,接待百官,当时有官位声望的人都惊慌失色。王坦之汗流浃背,连笏板都拿倒了,只有谢安从容就座。他坐定以后,对桓温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守卫在四邻,明公哪里用得着在墙壁后面安置人呀!”桓温笑着说:“正是因为不能不这样做。”于是就命令左右的人让他们撤走,与谢安笑谈良久。由于谢安的机智和镇定,桓温始终没敢对二人下手,不久就退回了姑孰。王坦之当初与谢安齐名,这件事后众人才分出二人的优劣。

当时孝武帝年幼力弱,在外又有强臣,谢安与王坦之竭尽忠诚辅佐护卫,最终使晋室得以安稳。同年三月,桓温病重,暗示朝廷对他加九锡①,让袁宏起草奏表。谢安见后,动手修改原稿,十多天仍未改好;等桓温一死,加九锡之事就此搁置。

①九锡:九种礼器。是天子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用之物,是最高礼遇的表示。锡,在古代通“赐”字。九种特赐用物分别是:车马、衣服、乐、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鬯。 记载见于《礼记》。

淝水之战

公元383 年,前秦苻坚率领着号称百万的大军南下,志在吞灭东晋,统一天下。当时军情危急,建康一片震恐。可是谢安依旧镇定自若,以征讨大都督的身份负责军事,并派谢石、谢玄、谢琰和桓伊等率兵八万前去抵御。谢玄手下的北府兵虽然勇猛,但是前秦的兵力是东晋的十倍多,谢玄心里还是有点紧张。出发之前,谢玄特地到谢安家里告别,请示一下这个仗怎么打。谢安神情泰然,毫无惧色,回答道:“朝廷已另有安排。”谢玄不敢再问,便派好友张玄再去请示。谢安驾车去山中别墅与亲朋好友聚会,然后才与张玄坐下来下围棋赌别墅。

谢安平常棋艺不及张玄,这一天张玄心慌,反而败给了谢安。谢安回头对外甥羊昙说:“别墅给你啦。”说罢便登山游玩,到晚上才返回,把谢石、谢玄等将领都召集起来,面授机宜。

当时桓冲在荆州听说形势危急,打算专门拨出三千精兵到建康来保卫。谢安对派来的将士说:“我这儿已经安排好了,你们还是回去加强西面的防守吧!”将士回到荆州后告诉桓冲,桓冲很是担心。桓冲对将士说:“谢公的气度确实叫人钦佩,但他不懂得打仗。

眼看敌人就要到了,他还那样悠闲自在。兵力那么少,又派一些没经验的年轻人去指挥,我看他们都要失败被俘。”

同年十一月,谢玄遣刘牢之以五千精兵奇袭,取得洛涧大捷。

十二月,双方决战淝水。谢玄、谢琰和桓伊率领晋军七万战胜了苻坚和苻融所统率的前秦十五万大军,并阵斩苻融,淝水之战以晋军的全面胜利告终。

相关链接:

晋朝的豪门大族——王谢

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诗这样写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地处金陵南门朱雀桥附近,为东晋时期王导、谢安等世家巨族聚居之处。王谢两家是名门望族,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之合称,后成为显赫世家大族的代名词。王家的领袖王导、谢家的首脑谢安及其后继者们于江左五朝因文采风流、功业显著而彪炳史册。他们成就了后世家族无法企及的荣耀,为后人所嫉羡,故有“王谢”之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