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是三国魏晋时期著名的知识分子团体“竹林七贤”
的精神领袖,他不为名利所诱的铮铮铁骨成了中国文人精神的象征,也成了后辈人效仿的榜样。他性格外露,愤世嫉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最终死在了司马氏政权的屠刀下。他面对生死大限,神态自若,视死如归,千百年来一直为人称颂。
被小人陷害
嵇康和曹魏家族的渊源很深,早年曾担任过曹魏政权的中散大夫②,并且娶了曹操的孙女为妻。后来,随着司马氏篡权自立,不少朝廷官员选择退隐,嵇康也辞了官,到山阳隐居起来。他每天打铁,却不是为了生计。有人找他打铁,嵇康分文不取;假如客人带着酒菜表示感谢,嵇康很乐意和客人一起一醉方休。
①嵇:jī。
②中散大夫:官名,简称“中散”。王莽时置,或为东汉光武置。掌论议政事,员额三十人。历代沿置。
当时有个书法家叫钟繇①,他的儿子钟会文采出众,受到司马昭的赏识。钟会很仰慕嵇康,想结交他,于是有一天,便骑着高头大马领着很多仆人去找嵇康。
嵇康正在院子里的大树下挥汗如雨地挥舞着锤子打铁,丝毫没有理会。钟会有几分清高,就站在院子里看着嵇康打铁,一句话也不说,也没有问好。
一个时辰过去了,钟会看嵇康还没有理会他的意思,实在是忍不住了,就转身想悄悄离开。这时嵇康突然开口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反应很快,马上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说完就头也不回地骑马走了。
钟会被嵇康傲慢的态度激怒了,恨之入骨。后来嵇康被投入大狱后,钟会给司马昭上书说:“嵇康从来不把司马氏放在眼里,平时自恃有几分文采,高傲得很。如果放他出来,将会祸国殃民,还不如杀掉,警告一下那些不肯为我所用的人。”
听了钟会的建议,司马昭决定处死嵇康。
①繇:yáo。
归隐山林
嵇康生活在魏晋交替之际,恰好是典型的乱世。从公元240 年开始,到公元265 年司马炎废掉曹奂建立晋朝,这二十多年间,司马氏与曹氏围绕着政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后司马氏得胜,曹氏几乎遭到灭顶之灾。
嵇康由于名望很高,又顶着曹操孙女婿的头衔,早就是司马氏的眼中钉、肉中刺。起初,司马昭还想招揽嵇康为自己所用,便用高官厚禄拉拢嵇康,却被嵇康严词拒绝。他说:“我喜欢睡懒觉,独自弹琴漫步,或者捕鸟钓鱼,做官以后行动就不自由了。做官需要懂得人情世故,到处应酬,而我不喜欢这些俗套,难免招人怨恨,遭到中伤。另外,我生性怪僻孤傲,没法与人交往,所以不适宜当官。”
言尽于此,司马昭也无可奈何。
随着司马氏的政治势力越来越大,嵇康彻底辞去了无权无势的官职,归隐山林,与志趣相投的几个朋友一起过上了**不羁的生活。
嵇康死,广陵散绝
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后,嵇康一直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公然反对司马氏。后来由于为朋友说了几句公道话,被朝廷抓住把柄,进了监狱。由于嵇康的名声如日中天,京师的三千太学生①联名上书朝廷,请求放了嵇康,并且想让嵇康来当他们的老师。此外,还有许多大家族子弟请求陪嵇康一起坐牢,抢着去和他做伴,还放出话来,如果不放嵇康,他们宁可不出监狱的门。但这些激烈的行为,都救不了嵇康的命。
公元262 年夏,嵇康被朝廷判处死刑,执行地点在洛阳东市。
嵇康神态自若地坐在地上,平静地环视着身边林立的持刀刽子手,以及不远处坐在凉棚下的监斩官。刑场周围,三千太学生和数不清的百姓围在刑场边,鸦雀无声,人们都为嵇康担忧心痛。
嵇康抬起头看了看天色,行刑的时间还早,便说:“与其陪我受煎熬,不如听我最后再弹奏一曲吧!”
监斩官答应了,派人送来一张古雅的七弦琴。这是嵇康生命中最重要、最喜欢的一把琴;也是他卖了田地换来的珍宝;更是倾听他这么多年来心声的知音。
①太学生:指在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生员。
嵇康久久地盯着自己的琴,想到要和心爱的琴永别,便将琴轻轻地放在膝头,开始演奏起最喜欢的《广陵散》。嵇康双手轮番在琴弦弹奏,清越的琴音不断响起,时而迅猛像黄河波涛汹涌向前;时而又如低声倾诉人生无奈。在场的士兵、太学生和百姓,都被嵇康悠扬的琴音吸引住了,太学生们更是一边听一边流眼泪。
弹奏完后,余韵久久不散。嵇康平静地抬起头,哀叹着说:“唉,只可惜,我死后《广陵散》就要绝迹人间了!”
说罢,嵇康从容地闭上了眼睛,结束了自己高贵而伟大的生命。
相关链接:
古代音阶:宫商角徵羽
中国古代的汉族音律只有五声音阶,从宫音开始到羽音,依次为: 宫—商—角—徵—羽。以宫为音阶起点的是宫调式,意思是以宫作为乐曲旋律中最重要的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音;以商为音阶起点的是商调式,意思是以商作为乐曲旋律中重要的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音;其余依此类推。五声音阶就可以有五种主音不同的调式,不同的调式有不同的色彩,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这里说的就是徵调式和羽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