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个夏天的访问002(1 / 1)

行成于思 王志纲 6000 字 2个月前

同她们聊天,云:手艺除刚开始受广东师傅启蒙外,以后多从电视、画报获灵感摸索而成。她们还说,温州姑娘上进心强,能干;但也承认,温州女人太好扮靓,三五天整一次发型,均穿时装,也太累人,不好。

姑娘说她们没出过温州,以后有机会出去,定去广州开开眼界。

洗理完毕,总的感觉是:温州人厉害,不仅吃苦,而且素质较高,温州女人更厉害。

可以想象,若中国大政方针不变,再隔十年,这块地方,这些人,将会成为“中国的日本”。

1992年7月15日晴

温州人靠自己吃苦耐劳、心灵手巧、极富创造进取的精神而立业;广东人靠的则是大气候,国际、国内二传手地位而发财。

如果说广东人获得某一成就花十分努力的话,温州人得花五十分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如假以时日,气候不变,我深信,中国未来世界弄潮的好手不在广东,而在温州。今天上午看了南沙打火机厂并听了此厂小老板李坚的创业史,对这一判断更加确信。

1989年“六四”时,这个仅初一文化程度的青年还在北京跑外贸,给人当马仔。“六四”一来,外贸被阻断,年轻人打道回府。回家前琢磨下一步生财之道,见市场上日本打火机走俏,返还后他买回一大批一捉摸,竟在日本第四代打火机——防风红外线基础上,独创出自己“感应式”打火机。而且,不少核心零部件获专利,日本人还得通过香港人来买其产品。另外,由此还带出若干配套行业。一花引来万花开,一场“打火机革命”迅即在温州爆发,国内庞大的打火机市场,让温州人占领。温州若干产业都是如此发展起来的。

温州人聪明,在李坚打火机厂见到一例。一青工一边装配打火机,一边在简陋的车间中放着悦耳的立体声。我们寻找半天,立体声竟是从墙脚一个掩盖着的酒坛子内传出的,而且音色绝不亚于美国名牌狮龙的效果。一了解,原来他用一简单放声机配上一个自装增容器之类,接上喇叭,再将喇叭倒伏在酒坛上,由此有了这种奇妙效果。总计不过花了几十元。

厂长介绍说,这小子不务正业,整天就捣鼓这东西,早就叫他走,他不走。我想,用不了多久,一个发明家就将从这里产生了。

温州出发明家,如赵章光及其101生发精即为一例。赵不仅发明,而且自身还是企业家,时下已有个人资产上亿元。

我在想,若中国的方针不变,允许并扶持民间资本发展,且让个体企业家出国等,用不了多久,温州会生出日本的松下幸之助等从民间小老板长成的大企业家的。从根本上说,温州人更接近成功点。为什么?相对于广东人,一是这里人素质高;二是其从事主业多为制造业,创造性甚强,不像广东,所从事的多为组装业,赚钱靠打时间差;三是这里人多从低等工业起步——民间小手工业虽然档次低、规模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企业运行机理同大企业是相通的,照样能练出深谙企业运营核心要素的企业精英阶层,而不像广东人,从引进到组装,实业没有根。

一路走下来,一个意外的感慨是:万般皆下品,唯有实业(自办实业)高。

从武汉于志安到广东钟华生,直到温州小老板,敢想、敢为、能为,在实业这个天地内,有多大潜力都能发挥出来,活得充实潇洒。而我等作为一介文人,不仅天地有限,而且动辄得咎。

又,李晓岗说,《哈默自传》一书十分精彩,特别是关于人生及意义的篇章,值得一读,到京后该找找。

1992年7月19日晴

又是一个艳阳天。

清晨一起来,外面就热得站不住人。上海之热,远甚广州。报载:今年又是上海少见的炎夏。

今天是星期天。陈雅妮积极张罗,己联系好了市长黄菊。大上海的市长百忙中答应星期一下午接受我们的采访,并索去了采访提纲。粗略想后,拟出三题:

1??上海龙头地位怎么发挥?这种作用在变化了的形势下(全方位开放,政策优惠时间差已丧失)可得发挥?

2??如何看待当前形势?在体制未有根本变化前,高速度和高效益可否兼得?

3??上海是国有大型企业密集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不可行?

另外,适时而动,采访时还想就计划与市场、国有大中型企业能否最终搞活等问题请教于他。

据上海分社同志介绍:黄菊原为市府秘书长,朱镕基时代为常务副市长。此人精明干练,不仅行政能力强,而且思维敏锐,善谈。

昨夜偶开电视,恰逢中央台“下周节目预告”,有《大潮涌珠江》,且安排在从周一到周四晚上较好时间。自己搞电视的尝试初举告成,十分快慰。

1992年7月21日晴

昨日下午采访黄菊市长,上午采访黄市长文胆蔡来兴,均靠陈雅妮和分社社长沈世纬多次联系,方得以谈成。

蔡的正式身份是上海市计委副主任,市长的众多战略决策、宏观思路多同他有关。同其长谈3小时,方知此人名不虚传。从上海未来发展到中国格局,从国际形势到国内情况,从定性到定量,他如数家珍,而且有虚有实,确实是个人才。

下午老沈和陈雅妮陪同采访黄菊。秘书只给1小时时间,但黄谈兴上来后,谈了近两小时,而且十分放得开。对上海地位、战略胸有成竹,对上海未来前景充满信心。

据介绍,黄曾任上海副市长近十年,朱镕基调走后才扶正。而上海老人多,他的辈分浅,干起事来诸多掣肘。

黄菊刚从北京参加完关于浦东、长江三角洲以及沿长江经济发展会议回来,他以长江龙头市的身份在会上作了重点发言。

黄菊透露说,这次会议实际是对小平今春南方讲话有关精神的具体落实,会议原本计划在上海开,但考虑到中央主要领导难以出席,后改在北京,中央在家的主要领导全出来了。“九十年代看浦东”,这表明了中央对重振上海经济地位及沿长江经济发展的重视。

黄菊重点阐述了上海如何发挥沿长江龙头的作用问题。其大意为:龙头不是封的,而是客观条件造就的。上海要发挥龙头作用,关键在找准位置。经过若干年反复和努力探索,上海终于找准了自己的位置。这就是说,既不当消费中心,也不当生产中心,而是当生产要素集散中心。具体来说,未来上海要发挥“五个流”的功能,即资金流、科技流、人才流、物资流、信息流。如此,既避免了同邻近省市争原料、争市场的同构性矛盾,又能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地服务于沿长江各省市。皆大欢喜。

看得出来,黄菊对上海的未来,充满信心!

访谈完毕,合影一张。奔忙四五日,上海采访基本完毕。此番上海之行,总体感觉是:较我去年底的上海之行,上海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最典型者莫过于南京路。这个被称为“上海橱窗”的中国最大商业街,几十年来无多大变化,如一个人老珠黄的贵妇,倚身黄浦江畔打发余年。而今却面貌大变,沿南京路穿行,沿街店铺几乎全在翻新。南京路重焕青春,其背景是上海有了生机和转机。这次上海采访的另一深刻印象是,较诸国内各省市领导,上海领导人素质确实高人一筹。由此我在想,中央真正“马缰归主”后,上海的重新崛起将是必然的!1992年参加新华社派出的调研小分队到全国采访,为撰写《中国走势采访录》采访时任上海市长的黄菊。下午2时乘火车由上海赴济南。

分社不少同志下楼相送。

此次上海采访,得到上海分社不少同志,特别是陈雅妮同志的热情相助,内心十分感激。

1992年7月23日晴

从上海赴济南,算是遭够了罪。自嘲为从杭州到上海是“从天堂到天上”,那么从上海到济南,则是“踏上地狱之旅”了。

中午气温高达四十来度,酷热难当,浑身**,汗水也禁不住直冒。熬到晚上,好容易凉了些,但仍属热境,一夜没能入睡。

抵济南境时,头晕目眩,人已有虚脱之感。

晨7时抵济南站,分社派车来接。

山东人确实爽朗、诚挚。

一到山东分社,采编主任老孙、副社长杨凤山即来看望,并按我们的要求已提前预约了采访对象。江泽民来山东巡视,省委书记和省长均陪同去了,家中值班的是一个常务副省长。尽管诸事繁忙,还是抽出半天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常务副省长叫李春亭,他还兼省委副书记,是山东实力人物。下午4时,老杨、老孙陪同,如约到省府,这里解放前是山东省主席王耀武办公地点。

李十分客气,声言受省委书记和省长之托,出面介绍情况。

李的介绍很实在,态度诚恳,而且不打官腔,勇于交底。两小时交谈,李不仅谈了山东全局,而且还透露了不少奥妙,其中有如何“变通”、“闯红灯”之策。

听李春亭介绍情况,对山东人津津乐道的两大资源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自然资源,一是人文资源。

自然资源:无论是农产品资源还是矿产资源以及海产资源,山东多在全国各省市中名列前茅。择其要者有:石油、黄金、粮食、棉花、水果等。自给有余,致使山东形成自给性甚强的两个70%市场结构:资源70%靠自己,产品70%销本省。

人文资源:这里主要特指“人际关系”资源。山东人拉老乡在国内是1992年采访山东省委副书记李春亭颇有名声的。1988年那次我到全国各地跑调查,曾听到这样一个顺口溜:“广东靠南洋,山东靠老乡,北京靠中央,东北靠的是毛泽东思想。”当时还不知山东怎么靠老乡,今天听李省长一介绍,才恍然大悟。李说:山东人忠厚仗义,故中央首长大多喜欢用山东人当警卫。远的不说,仅中央警卫团、国家仪仗队起码半数以上是山东人。另外,李省长不否认,山东能从中央拉来这么多大项目,同北京各部委老乡多不无关系。

谈毕,知我们有意考察胶东,豪爽的副省长即让秘书为我们专门安排一台车,并关照沿途,方便采访。

另外,还有办公厅副主任代陪,设宴款待。

豪爽,练达,识大体——此乃山东干部大聪明处。有了省长指示,行车有了保证。

国内时下有“南看广东、北看山东”之说,山东作为中国北方新崛起的经济最发达省份,其地位已同南边的广东成合璧之势,相映生辉。广东有“四小虎”,山东也有“四小虎”。这次得抓紧时间,好好跑跑山东的“四小虎”。

计划后天出发,以6天时间,跑潍坊、青岛、威海、烟台“四小虎”。完成对胶东半岛的考察。

另外,山东老书记梁步庭在青岛休假。闻听此君很有见解,届时也要好好请教他一番。

1992年7月24日晴

昨日上午,安排采访活动,在分社记者小刘陪同下,乘车浏览了济南市。

济南素有“泉城”之称,古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誉。今天走来,方感名不副实,盛誉已成过去。同是比较朴素也比较土气的城市,不用说同南方城市比,就是比之郑州、石家庄等城市,济南也略为逊色。城市土,除城建差外,更重要的是第三产业落后。没有繁华的市容,何来繁华的城市?

晚饭,张百新拉分社经理请客,宴设该市一新装修豪华的粤菜酒家。中国菜肴最驰名的有粤、鲁、川、淮扬四大菜系,鲁莱本同粤菜齐名,不知何因,自广东近年获得中国独领新潮的特殊地位后,鲁菜故地也时髦开了粤菜。毕竟是东施效颦,菜肴不敢恭维,可齐鲁好汉的酒量和热情却让人开眼界。

张百新,人称“齐鲁酒神”,两斤白酒打不倒,自称“从未醉过”。

同其饮酒,真是痛苦异常。山东好豪饮,饮酒有“舍命陪君子”之慨。此番齐鲁之行,如何过酒关,可是一桩十分头痛之事。

今日上午6时,依约乘省府车赴潍坊。济南到潍坊两百多公里,沿途公路建设之佳,确实名不虚传。公路宽阔平坦,甚少弯道,属一级公路。据闻山东此类路不少。这些年国内交通界有“山东的路,广东的桥”之说,依小刘介绍,概括原因如下:一是在“准备打仗”的年代,山东一直作为一个独立战区统筹,国家不遗余力投资;二是山东人团体意识强,政府一声令下,千军万马齐上阵,基础建设有系统、有规模。

小刘作为山东人,谈及充满自豪感。他承认:山东人忠厚、听话,有革命传统,十分听政府的话,不论集资办学、扶贫还是搞建设,政府一声号令,大家都能积极响应。故山东对中央大项目能保质保量完成,中央也愿在山东摆项目。

另一信息是:中央各部门领导人中山东人不少,由此既强化了山东人的听话意识,也使山东获得开小灶饭较多的优势。还有,讲到山东成就,干部们常会讲起前任省委书记梁步庭。梁1984~1989年任山东省委书记。据说山东腾飞,开始甩掉近邻河南、河北兄弟省即是从其上任开始的。其成就有三:

一是解决了积压多年的派性问题,使干部能上下齐心奔四化;

二是解决了干部只唯上、不唯实的习惯思维,依据山东实际确立经济发展战略,抓出了乡镇工业;

三是大抓基础设施建设,上了不少大项目。

“过去山东人听话,没有中央红头文件不敢动。而今能有初步成功,今后还要大发展,一个成功经验,就是不跟风,只唯实,依据自身实际求发展。”——这是山东干部一个十分普遍的共识。

论据有:1980年山东乡镇企业同江苏一块起步,可因第一次调整,上面认为乡镇企业抢了国有企业的原料和市场,不让再发展,山东听话停了下来,结果苏南上去了。到了1985年国家第二次调整,山东不听,吸取教训不动摇,结果乡镇企业上去了。

明天去青岛,主要访梁步庭,就若干宏观问题向他请教。

晚宿潍坊宾馆。

1992年7月25日晴

25日上午由潍坊赴青岛。

200公里路程。由潍坊出来后,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公路。公路平直,路况之好,国内少见。有时行低洼之处从车上远眺,笔直的公路这时又如通天梯一样。饱尝了广东行车阻塞之苦,更觉此情此景,令人开怀。触景生情,真想放开喉咙,放歌一声“通天大道九千九百九”。

公路甚好,车速常达l00公里以上。公路两侧棉花绿油油,玉米秆粗、棒子大。农民的住房大多红墙红瓦,虽土一点,但质量甚高。

行驶在这美丽富饶的大地上,使人耳畔禁不住响起“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一歌曲,其中歌词的描写,很符合眼前境界。

12点进入青岛。

先进崂山,顿觉景色大变。绿树掩映下,一栋栋、一排排哥特式建筑,隐隐露出耀眼的红瓦,洋气十足。加上傍山临海,地势起伏,更使城市结构气度不凡。

青岛最美的是这个海湾。海水碧蓝,几乎四面环山,城市就依山建在海边,与香港十分相似。海湾又酷似维多利亚湾。

在内地,如青岛这样得海湾之利的城市不多见。广东的汕头、深圳、珠海、湛江等城,虽说临海,但没哪一个城市得海之利如此直接。青岛的泳场就在大街下,涨潮时海水可直接溅到大街上。遗憾的是人太多,浅海处如下饺子,人山人海,城里到处走着的也是携家带口带游泳圈的人。一切都围绕下海者转,连服务业,如卖吃的也全把摊摆在海滩上,且直接为泳者服务。

市府将我们安排在黄海饭店。软件服务虽不敢恭维,但硬件不错,可达三星级。

下午到新华社青岛支社,见到张荣大、刘海民等。聊了半天青岛后,晚上即乘车逛市容,并找了家新开的“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解决晚餐。牛肉面很丰厚,但风味远比不上兰州牛肉面,可因沾美国光,生意今日十分兴旺。

联系梁步庭。他初不愿谈,认为自己已退二线,不好说三道四。后经电话里反复说明,勉强答应26日下午3时半谈。今日下午,因江泽民来,他们要去见江,故难以安排。

1992年7月26日晴

下午3时半,依约去七八公里外的“物资大厦”见梁步庭。梁携省顾委一干人马,正借这里办学习邓小平南方讲话的读书班。

上楼,秘书迎进客房。

令人惊讶的是,梁虽是七旬老人,但头发乌黑、身体健壮,没有一丝老态。

梁不仅思路清晰,而且相当放得开。就我所提问题,包括“高速度与效益”问题、“治理整顿反思”问题、区域经济问题,真正做到了知无不言。除此之外,关于东部和西部、山东经济发展轨迹问题,主动谈了自己的观点。

不知不觉近3小时,晚饭时间已过。梁邀我们共进晚餐。餐桌上他随意谈的几个问题更是令人眼界大开,特记录于此。

政治改革要同经济改革配套。他说,我们改革有一大弊端,不敢动政治,甚至不敢说民主,这是很危险的。他说,“文革”前他去苏联、东欧访问,见那时东欧领导人晚饭后上街散步,同普通人一样,而我们的领导人能做到这一点吗?

梁说,人的需求有三,先是物质,接下来是文化,再下来是政治,即民主权。当人民实现温饱、进入小康、物质基本满足后,民主的问题就日益强化起来,而我们有的同志却总是回避这个问题。殊不知,回避民主,没有监督,再伟大的人物、再英明的党会腐败;而人民的知情权、监督权、选举权得不到实现,社会也是进步不了的。他认为,伴随经济改革的深入,这个问题已日益突出出来。

他赞成解散中顾委。他说,近日老干部们在一起讨论中顾委的存留问题。他的观点是:应取消。为何?老干部在中国政治中地位太特殊了,但因种种原因,他们对急剧发展的新形势又缺乏了解,干起政来,后果严重。

若不是其夫人在旁打岔,不让梁“再乱谈”,这位可敬的老人还会放得更开。

中共第三代领导人要自己树立有自己风格的权威。梁说,江一上台,他就叫人带话给江,大意为:毛等老一代领导人有本钱,也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新一代千万不要原样照搬,一是没这个本钱,二是没这个权威。

他还说,毛泽东原来去天津还去吃狗不理,尽管把汪东兴忙得够呛。今天,我们第三代领导人若连中南海也出不来,后果不堪设想!

1992年7月27日晴

威海酷似广东珠海。

洁净的海滨之城,清新、幽静,且小巧玲珑,颇为秀美。

原计划上午离青岛来威海,无奈青岛市府所有小车都去接待江泽民。刘海民费了不少周折后,市府采取非常手段,租了一台出租车送我们来威海。

青岛距威海近200公里,下午3时半出发。司机有时把车速开到每小时160公里的指针上。能行如此车速的公路,只有山东吧?同潍坊到青岛的路一样,公路宽阔笔直。司机说,此路改造于两三年前,山东不少干道公路大都如此,属一级公路。

相比之下,广东路况远不如此,可民间经济活跃。过分倚重市场经济的广东,远远暴露其短期行为的弊端。看来,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应该说,层次越低的经济形态,市场化发挥的天地越大,而要高档次、上水平,无为而治的经济形态和完全市场化并非上策,适当的计划性十分必要。

市场不是万能的,计划不是无能的。搞现代经济也得讲两只手: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法则;一只看得见的手——政府调控。此番山东之行,同广东比较,一个最大收获就是对市场、计划之间的关系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

车进牟平县,见沿途大企业不少,什么化纤工厂、铸造厂、纺织厂,且厂房新颖,规模亦中等。据闻,牟平为山东首富县,县乡镇企业发展令人瞩目,其中两个镇还是全国百家明星镇。看来其支撑点仍是乡镇企业。

到威海市已是晚上9时。市委接待同志安排我们住市委内部宾馆。宾馆坐落于一个半岛上,面临湛蓝的大海,出得门即可下海游泳。威海是一座历史名城,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海湾中央,名扬遐迩的刘公岛依稀可见。清末北洋海军成立,海军公所就设于岛上,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不宣而战的日本海军偷袭威海港,就是在这里将清王朝新创的海军扼杀掉的。

威海市还是中国对韩国开放的桥头堡。这里隔渤海湾与朝鲜半岛遥遥相望,每天有海轮来往韩国仁川等地。伴随中韩建交,威海的经济一定会有一个飞跃。也许不少人都看出这一点,故从中央到地方,不少企业和部门以种种方式来威海圈地,搞房地产开发。

1992年7月29日晴

气温高达36度,酷热难当。山东人亦称“几十年少见”。报载,烟台昨日7万人涌向大海。当地人称“洗海澡”,这个澡想来也解决不了大问题。

昨夜从威海赶到烟台。路程两小时,中途大半地界属牟平县,放眼望去,草垛谷场,红墙瓦舍,农家日子过得不错。只是住房出奇地稠密。

市新闻办安排住市“新闻中心”,房中无空调,也没有电风扇,一夜燥热,浑身冒汗,整宿没有睡好。

从杭州过来后,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接待呈递减效应,始感滋味难熬。好在今日即过海去大连,可望马上结束旅程,不然,真受不了。

上午市府孙副秘书长来谈烟台外经贸。有材料、有见解,对了解胶东,特别是烟台颇有好处。

晚上市委宣传部领导来设宴饯行。本来只是例行公事,酒过三巡,该部长突然发现我就是近日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放的大型电视片《大潮涌珠江》的主持和撰稿后,宴会气氛发生了戏剧性变化。部长惊奇之余大喜过望,又是敬酒,又是添菜,酒喝得耳红之后,部长郑重提出:“王记者,你能拍《大潮涌珠江》,为何不能来一部《大潮涌渤海》?我们烟台可搞的东西有的是,只要你愿意来做这个工程,需要什么条件我们都可以提供、配合。我们山东人说到做到。”

见我态度暧昧,部长在频频劝酒之际,向我不厌其烦地展开了攻关战和攻心战。急迫之下,甚至端出了新华社领导:“我们同总社穆青等领导同志十分稔熟,穆青同志马上就要来烟台休假。只要你点头,借人的事我们去找穆青……”

我何尝不想出来再弄一部电视大制作,胶东确实亦是一个颇有刺激性的选题。但我深知,我经年忙碌,时间已大大超支,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乘着酒兴答应人家,尽管能取皆大欢喜之效,但根本上是骗人亦骗己,于是哼哼哈哈,把议题搪塞过去。夜11时,乘海轮渡渤海湾去大连。

1992年7月31日晴

到了大连如同到了天堂。

天气凉爽极了。新华社大连支社的兄弟们更是热情备至,陪吃、陪玩、陪聊,几天来的疲劳为之一扫,由此对大连的印象也好了不少。

30日凌晨抵大连。立船首环视海湾,确为少见良港。四周群山环抱,港池内舰船如云。更令人感叹的是,码头建设发达,不仅有如林的吊机,还有与之相配套的专用铁路线。远处还有油码头。

大连港是日本人当初为掠夺东北资源修的,故而连设计也打上了掠夺的印记。据支社记者李小林介绍,日本占领时期,这里是70%的物资出海,30%的物资内进。为适应之,日本人建铁路时把大连港那段搞成下坡,以便于掠夺物质运出。而今,比例倒了过来,铁路则成卡脖子之态。

下午李小林开车陪逛市容。总体感觉是:城市不新颖,但却颇气派,有大城市格调,且较洋气。大连最迷人的还是海。大连地处辽东半岛顶端,二面环海,海水深且蓝,广东少见。到海边游览,只见一车车人拥到海边,带了不少啤酒饮料和烧烤,既游亦吃。这些都是各单位组织来的职工和家属。大连人把暑天去海滩游泳叫做“上海”、“洗海澡”,各单位均将之作为例行假日,届时还发吃喝。难怪人们都说社会主义好!

晚餐李小林做东,张民华、李肖平等作陪,杨道立也赶来了。杨现已不在《东北之窗》,专事筹办一年一度的“大连国际服装节”,据闻在大连为超级女强人。四年不见,杨见面即言,我主持的电视片《大潮涌珠江》她每集必看,且叫家里人看,评价不错。

今天一早,李小林陪我们开车去旅顺口游玩。旅顺口地处辽东半岛尖部,距大连几十公里,因有优良港湾,当年日、俄帝国主义为抢夺而在此爆发过战争。现为人民海军军港。

在旅顺,我们参观了当年俄军为防日本人而构筑的要塞,还有日本人为表军功而建的“万忠塔”。

旅顺港是世界著名军港。正由于它在战略上的特殊意义,使旅顺这块土地上数遭兵灾,成为帝国主义虎狼殊死厮杀的血腥战场。

史载: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日军进占又让出旅顺,到1955年最后一批苏军撤出旅顺,60年间,日本和俄国两进两出旅顺。其间,为了争夺这块土地殊死厮杀了70个昼夜。

强盗打架,居民遭殃。就在狼去虎来的几次交锋中,旅顺的主人们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仅在1905年日军进占辽东半岛的那一次,在旅顺屠城3天3夜,疯狂杀戮当地民众两万余人,全城幸存仅36人,还是日人为留收尸者才免于一死的。

旅顺军港现已基本对外开放,昔日军港的神秘气氛已**然无存。伫立岸边,可见码头边停有七八艘鱼雷艇之类的旧式舰艇,据闻仅是供海军学员操演用。

伴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社会生活的主调,大连已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东北之窗”,军事化色彩已十分淡薄了。

1992年8月1日晴

关东人的急公好义、豪爽坦**,此番在此算是有了切身了解。

昨日去旅顺口,车行半路,忽听后面有车又是按喇叭,又是叫喊。扭头后顾,一辆紧跟在我们后面车上的人们似乎在向我们提示着什么,未留意,加大马力,继续前行。谁知其后之车紧追不舍,呐喊之声紧紧相随。正感纳闷,尾车加大油门终于越到我们前头:“小心,后车门开了!”抛下一句话,“追兵”飘然而去。停下车来才发现原来是面包车的后车门开了。大门洞开,安全不保,若不小心,车上物件丢失亦不会知晓。幸遇好心人提醒,由此对关东人生出一丝好感。

上午去火车站购明日赴沈阳的车票。购买者二三十人本来不太多,可售票窗一打开,如同在国内其他火车站常遇到的情景那样,患了“短缺恐慌症”的同胞们一拥而上,一窝蜂将个窗口挤得严严实实。你撞我挤,都想在第一时间买到票,结果如咬在一起的螃蟹,越想快越快不了。

没有警察。经验告诉我,在这种无序状态下,通行的只能是“生存竞争,弱肉强食”之法则了。

正值无奈,突见旁边冒出一个汉子大喊着:“排队、排队!”一边扑上咬成一团的人群:又是喊、又是拉、又是吼、又是骂……嘿,“乱世用重典”,汉子这略嫌粗鲁的维持秩序法竟是立竿见影,刚才还纷乱不已的人群,按他的调度乖乖地排成了队。

秩序井然。汉子就挪到窗口边去防加塞者,继续扮演起警察角色来。经验告诉我,凭近水楼台之利,汉子该优先购票了。话又说回来,自古“打江山者坐江山”,汉子优先购张票,相信众购票者亦不会觉过分的。

我的推断又错了。这位关东大汉守在售票口,硬是让排队的人一一买到票,他最后一个购票离去。

先人后己,急公好义。这同我长期生活的南方泛滥的“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社会风气形成多么鲜明的对照!

见我面呈惊讶之色,陪同的“东北通”李小林解答说,这类现象在东北并不稀奇。至于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关东人急公好义、讲公道这一质朴民风,他的解释有二:一是东北人多山东移民组成,移民闯关东,对付险恶环境得讲互助共济,这成一个传统延续了下来;二是东北是中国重工业基地,亦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密集地,国有经济在运转上纵使有诸多弊端,但在培养人的团队意识、公道意识方面的作用还是不可小看。

言之成理!

1992年8月4日晴

昨日晨抵沈阳。

如同山东半岛的济南和青岛存在的差别那样,辽东半岛的沈阳和大连存在的差异亦是显而易见的。这边土,那边洋;这边暮沉沉,那边喧嚷嚷。省城比不上下面的计划单列城市,我看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一个居内陆,一个靠大海吧。何以如此?恐得专家学者们去深入探究才弄得清!

经济不振的“东北现象”还在困扰着辽宁省。

作为昔日工业大省即辽宁省省会的沈阳,予人一种十分压抑的感觉。这不仅是其缺乏特色的城市氛围带来的,更是当地人的情绪给传染的。来沈阳前,辽宁分社记者何大新、刘欣欣刚分别发表了两组十分有分量的揭短文章,何大新“金牌不是名牌”的评述性新闻通过揭示辽宁这个金牌大省工业产品中金牌不少、名牌却不多的矛盾现实,抨击了这里的企业务虚不务实的弊病。

刘欣欣关于“辽宁十家亏损大户”的调查,更是以触目惊心的事实深刻揭示了导致“东北现象”的内在原因。作者调查的10家亏损千万元以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大多是辽宁省的先进企业,可就是这些有名的企业,“企业有理之混乱,损失浪费之大,令人十分震惊”。“先进”况且如此,其他可以想象。

两组文章在辽宁引起了极大震动,省长岳歧峰作了肯定性批示,促使辽宁人对“东北现象”的反省终于从埋怨外部条件不均转到冷静审视自身不足上了。

从忧天悯人转到无情地自我批判,上海人1990年就开始了这痛苦的转换。辽宁人今天有此省悟,看来“东北现象”有治了。

中午吃饭时,分社副社长李新彦同志匆匆来告,经多方联系,省委书记全树仁同意接受我们的采访。时间约在下午两点半。“全书记为此推迟出差时间两小时,两点半他原计划去抚顺的。”李新彦说。

新彦同志为人十分真诚,单是为我们联系全树仁书记就跑了两三趟。令人感激!

全树仁是一位十分和善的老人。搞工业出身,任省委书记前,干过若干年的企业领导。“我20年前任抚顺钢厂厂长时,产前产后不用管,只管生产出产品装车皮就成。哪像现在这么复杂,要应付市场……”全树仁耳朵有些背,但思维敏捷。围绕“东北现象”问题,就辽宁经济的现状和出路,他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全树仁说:“一年多前,以辽宁为代表的东北各省经济开始陷于十分困难的状态。国内外称之为‘东北现象’。东北现象反映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体制的失败。”

现在怎么看待“东北现象”呢?全树仁的观点是:“东北现象”可以改变,而且正在改变。接下来,他充分而又系统地阐述了各种论据。

看得出,“东北现象”给这位年过花甲的省委书记造成的压力——政治压力、经济压力,是非常大的。所以,在阐述“东北现象”正在改变的见解时,论据中免不了有牵强之辞。但是,也不乏诸多发人深思的见解。诸如“敢不敢用资本主义成功经验改造社会主义老工业基地”的观点,“搞开放促改革、促改造”的观点,“市场化与腾笼换鸟战略”等,对我们的调研选题均有启发意义。

两小时采访结束告别全树仁。回程路上,陪同采访的李新彦感慨地对我们说:很少见老头子谈话这么放开过。显然,思想放得开同邓公南方讲话营造的气氛是分不开的;而思想放得开,水平就显了出来。对全树仁今天这番见解,李新彦的评价是:“超水平发挥。”

长达两月的大跨度艰苦采访到沈阳算结束了。回顾两袖风尘,分外感激的是遍布全国的新华社同仁们。正是有他们的全力协助,我们才能“上天入地”,几乎是无所不能。这是新华社的优势,也是新华社传统团队精神的发扬光大。我在想,若我们的调查能有所成就,功劳将更多地记在无私帮助过我们的这些同仁身上。

明天回北京,接下来是消化提炼、整理写作,到最后冲刺阶段了!

(原载于《南风窗》杂志一九九二年六~八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