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让有价值的信息自动“上钩”?(1 / 1)

为了做到“想他人之不曾想”,我们又应该如何收集信息呢?

前文提到的7-Gold系列也好,“黄金面包”也好,都是来自于我的创意。此外,返现促销和以旧换新活动也是由我制定的方案。而现在已经成为每家便利店必备存货的便当、饭团、方便面、关东煮等产品也是我力排众议、坚决推出的。

因此,经常有人问我:“你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思维方法,为什么总能想到这些别人想不到的东西?怎样才能搜集到有用的信息呢?”实际上,我从未刻意收集过信息,反而是这些信息咬住了存在于我脑海中的“鱼钩”。

我一回到家就马上打开电视,坐车则习惯收听广播。我在每天开车上下班的途中,总会打开收音机,听一听最近又在流行什么,或是有什么有趣的新闻,当大脑接收这些信息时,留在印象中的各种相关内容就会不知不觉地主动“上钩”。

简单地说,每个人都在无意识地吸收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连一些别人漠不关心的细节也听得津津有味。而对另一些话题,比如我就对娱乐圈毫无兴趣,听见了相关的内容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工作上的信息也同样如此,自己关注的事情常常会自然而然地咬上我脑海中的“鱼钩”,而活用这一信息就可能触发某个新项目的灵感。

著名出版社幻冬舍的见城彻社长也说过类似的话。他曾介绍过著名歌手乡裕美那本卖出百万册以上的畅销书——《Daddy》的出版契机。见城与乡裕有十多年的交情,虽然之前一直想邀请对方写书,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题目。听说在此期间,乡裕美也提出了好几个想法,却都因为缺少决定性的因素而暂时搁浅。

然而某一日,在他们一起打高尔夫时,乡裕美突然感叹道:“离婚真叫我痛苦不堪。”这时,见城心中灵光乍现,提议道:“说不定通过写作能帮助你从离婚的痛苦中得到解脱。”三天后,乡裕美决定开始撰写自己婚姻从幸福走向破裂的始末,并逐渐在写作过程中坦然接受了离婚的事实。

打高尔夫时的无心之谈成为了出版的契机,见城把这一过程比作纸牌游戏,他说:“我抓住了这张只会出现一次的决定性机会。”之所以见城能够把握唯有一次的机会,是因为他的脑海中也置备了感兴趣的“鱼钩”,而乡裕美的感慨正好咬住了这一“鱼钩”。

秋元康也同样如此。他曾说过:“新的策划案不是关在会议室里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源自与同事吃饭时的闲聊、会议间隙无心的交谈以及平凡生活中让人感到有趣的事。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能启发人获取新奇的创意。”

因为秋元的脑海中准备了好几个“鱼钩”,所以才能经常钓到重要的素材。例如他刚抵达美国纽约时,最出乎意料的发现是冰咖啡中居然没有混合胶糖蜜,客人需要自行把砂糖倒入咖啡,哗哗地搅拌半天。在想不通为何不事先放入胶糖蜜的同时,他也猜想这样做一定有什么特别的理由,然后在调查原因的过程中果然萌发出了有趣的创意。这正是秋元式的思维模式。

我曾在第二章介绍过,BALS的高岛社长一有时间,就会暂时抛开日本的工作,前往纽约、巴黎、伦敦等地,以自己的眼睛观察国外街道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并不完全和产品相关,而是囊括了社会动向、时尚潮流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当高岛以普通人的视角漫步在海外街头时,决定性的信息随时可能咬上他脑海中的鱼钩,帮助他预测未来消费者的关注点,引出有效的“假设”。

我们作为卖方,平时必须不断捕捉顾客的各种需求。为此,在信息大爆炸的现代社会,稍不留神就会自负地觉得“一定要吸收最前沿的信息”“不能落后于信息的浪潮”。结果,反而被海量信息弄得身心俱疲,难以撷取到真正需要的内容。或者,即使每天接收了大量信息,却还是因为受制于历史经验和业界常规形成了思维定势,错过了真正重要的信息。

正确的做法是,持续留意和自身工作相关的信息,常常自问是否在脑海中置备了一个“鱼钩”,是否已把针尖磨得锃亮。

为了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让大脑恢复一张白纸的状态,抛却一切思维定势,在心中保持“顾客明天追求什么”的问题意识和“能开拓什么新项目”的挑战意愿。这两者其实都是我所指的鱼钩。如果既没有问题意识也没有挑战欲望的话,不论脑海中的信息量有多么庞杂,也无法梳理出自己最需要和最有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