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想明白自己要什么(1 / 1)

华与华正道 华杉 7567 字 2天前

人生两大问题,一是啥也没有,二是啥都想要。

084

找好定位,练好手艺最重要

你思考的层面太低,事物的本质就会完全在你的想象之外。找好自己的定位,练好自己的手艺,别老是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这样并不能获得进步。

085

不要心太大

从事咨询业二十多年了,见证了很多的失败,都是老板心太大。“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话太害人了。人生只需要成功一次,不要为了夺取更大胜利,反而输掉了老本。一切依靠点滴的积累,滴水穿石都可以滴穿地球,何必加速,弯道翻车。

086

人只能赚一种钱,不要啥都想要

人性的弱点,就是不关注自己已有的,老盯着自己没有的,无论在事业上还是感情上,都是这样。做低端市场的,想搞个高端品牌;做高端市场的,想进入下沉市场。我常说:“留点钱给别人赚行不行?”人只能赚一种钱,不要啥都想要。每个企业都有它的最佳规模和边界,不要把企业扩张到失控为止。

087

想明白自己到底要啥,就要啥有啥了;

一旦真正搞懂一件事,就对其他事没兴趣了

人生两大问题,一是啥也没有,二是啥都想要。第二个问题是解决第一个问题的钥匙。想明白自己到底要啥,就要啥有啥了。学习也是两大问题:一是啥也不懂,二是啥都想懂。第一个问题是解决第二个问题的钥匙。一旦真正搞懂一件事,就对其他事没兴趣了。

088

时刻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定位

任何时候你都得清醒,知道自己是干啥的。你是干广告的,就好好干广告。老想弄点儿别的,搞点儿自己的追求,弄出点儿“不朽”的作品,那就越来越自欺欺人了。

089

“聚焦”就是努力钻研,掌握你所在领域的“人类总智慧”

什么叫聚焦?就是努力钻研,掌握你所在领域的“人类总智慧”。如果你居然还能给这个“人类总智慧”添砖加瓦,那就是对人类有贡献。如果你有这个志向,自然就会一生只做一件事,对其他事没兴趣了。否则,就是游戏心态,看见什么都想玩一把。

090

多关注自己该干的事,少关注别人的事

一个人最糟糕的就是,该自己干的事,真没办法;对别人干的事,特有想法。

091

对自己的时间要“铁石心肠”,与自己聚焦的事无关的不参与

对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除了理解孔子本意,我还把“礼”延伸到我的志向上。如果你想有所成就,就要对自己的时间“铁石心肠”。与自己聚焦的事无关的,不仅不参与,而且不收听,不收看,从一开始就屏蔽。

092

抵制**,不乱行动

成功的秘诀,就是抵制**,绝不干那些明知道不会成功的事。

093

只读自己非读不可的书,其他的书,非礼勿视

子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读破万卷书,不如把一件事做彻底,是为“凡事彻底”。陆九渊说,尧舜以前有何书可读?如果不尽心尽力,不遗余力地做好每天的平凡事,总惦记着一年要读多少本书,就把读书变成了一种玩物丧志。只读自己非读不可的书,其他的书,非礼勿视。

094

随机应变是一种思维缺陷

没有缺陷的思维,是先往前想,之前本来可以在哪个环节解决此问题,不让它出现。再往后想,改进流程,以后再也没这问题。至于这回,恐怕就“平仓止损”得了。如果你习惯了随机应变还自鸣得意,那你一辈子都在随机应变,你还以为你能变出花儿来吗?只会把自己变没了。

095

以不变应万变,而不要随机应变

这世界瞬息万变,一共有一亿万变,我始终不变,就能应对其中亿分之一,即一万变。以不变应万变,不是能应所有的,而是应一小部分。能应一万变,也是万倍于普通人的成功了。如果什么都想要,“随机应变”,以为哪儿哪儿的都是你的,最后就会找不到自己,一无所获。

096

见识越少,越觉得人人都在变;

见识越多,越能看见“不变”

见识越少,就越觉得年年都在变,人人都在变。见识越多,就越能看见亘古不变。

097

不要盲目求变,有时改变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让我们失去更多

我们常常会认为A有某方面缺陷而放弃A。这样的决策往往有两个后果:

1.我们失去了A的价值,而那个价值正是我们生存的前提。

2.缺陷并没有得到解决。很多时候人们都盲目谋求改变,却认识不到那改变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让我们失去更多。

098

做事不要跟风,也不要往风口跑

千万不要赶潮流,潮流是赶不上的。千万不要往台风口跑,跑去都是一片狼藉。人要在一个方向坚持努力。至于台风大潮,那都是天意。

099

人们总会夸大自己所处时代的变化

人们总会夸大自己所处时代的变化,每年都宣称遇到了百年不遇的挑战。而实际上,你稍微读一下历史,把过去一百年的大事儿捋一捋,就会发现自己一直是温室里的花朵,哪里遇到过什么挑战!最大的困难,无非就是钱不好赚了,走路上捡不到了,赚钱需要有点本事了,如此而已。

100

新观念不一定是正确的

有的人啊,一得到一个错误的新观念,就把正确观念称为“传统观念”。

迷途的羔羊呀!

101

时刻控制自己的边界,要学会“知止”

人成功之后,在征服欲的驱使下,会不断拓宽自己的边界,一直到失控为止。我的哲学,是绝对控制自己的边界,这就是《大学》里讲“知止定静安虑得”的“知止”。只在自己这一亩三分地里深挖,那边界外的世界就不要了吗?要的,但不是我去抓,是等他自己来。这就是“知止定静安虑得”的“得”,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不来怎么办?这个问题不存在,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将迎意必,“无可无不可”。

102

不要做随波逐流的人,过去、现在、未来都属于有一技之长的人

其实,过去、现在、未来,都属于有一技之长的人。不必讨论未来属于懂什么的人。你懂什么都行,老研究未来属于懂什么的人,你就是随波逐流的人。

103

忠臣有立场,奸臣则无立场

忠臣有立场,有观点,不计个人得失,始终坚持自己的意见;奸臣没有立场,没有观点,一切服务于个人得失,观察老板的意思,投其所好,见机行事。人都喜欢跟自己意见一致的人,所以奸臣永远得到老板喜欢。奸臣附和甚至鼓励老板的错误意见,即便最终结果是错的,因为是老板带的头,他也没有责任。

104

要敢于说出实话,而不是一味从众附和

人类审美的最大公约数,就是皇帝的新装,每个人都说它美,因为它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没有。人们发表看法,只是为了管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至于对事物的鉴别能力,他们是不具备的。他们确信的一点就是,一切自己能理解的东西,都是不应该被欣赏的,因为“太直接了”。

105

所谓坚持原则,就是不出卖原则

“原则上”不是原则,是可以被打破的原则。

所谓坚持原则,就是不出卖原则,愿意为原则付出代价,能拒绝只要放弃原则就能马上到手的利益。很多人的原则都不是原则,而是“原则上”,就是可以被打破的原则,他就容易以为别人的原则也可以被打破。

我的原则不可打破,因为除了原则我一无所有。

106

对自己不知道的事保持沉默,对自己真知道的部分,坚持意见绝不动摇

大部分事情我们都不知道,我们只知道一小部分,但我们是真知道。对不知道的事情,不归我们管的我们不说话,不给建议;归我们管的我们只等待,不动作,让事物自己发展,我们接受结果。我们真知道的部分,坚持意见绝不动摇,压倒性地投入去干。最糟糕的是反过来,啥都想知道,妄图全知道,频频出招儿。或者啥也不知道,犹疑不定。

107

只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有人说思维不要像锤子,看见什么问题都当钉子,遇到螺丝怎么办?我说:“大哥!留口饭给人家拿螺丝刀的兄弟吃。”只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做到全世界最擅长。

108

先认识到什么事情是我们做不到的,然后再积极地去做现在能做的事

华与华所起的作用首先是消极的,然后才是积极的。消极,是认识到我们认知的界限和能力的界限,认识到什么事情是我们不知道、做不到的,然后再积极地去做现在能做的事,哪怕是一件小事,先把它做到,把成果拿到。这种消极的意义是巨大的,能让我们避免一厢情愿的侥幸心理,堵塞一切错误的源头。

109

干一行,爱一行,不投机,不外慕

唯一要关注的是,我到底在哪一个领域,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然后,倾其一生积累,成为十四亿人或七十五亿人当中最有用的那一个。至于这个领域的选择,完全是由参加工作早期的命运决定的,遇上哪个命运,就接受哪个安排。干一行,爱一行,不轻于去就,不投机,不外慕,不动心,不走神,志有定向,滴水穿石。

110

成天关心新闻和沉迷于打游戏差不多

不是时事不重要,而是它在我们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重要性排序太低了,实在是排不上。成天关心新闻,和沉迷于打游戏差不多,都是玩物丧志。

111

要认识到我们知道的有限,能做的事情很少,然后把最少的事情做到最彻底

寻找确定性的道路,需要缩小确定性的目标,把更多的空间留给运气。想要得到一切,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幻想。要认识到,并接受现实——我们所知道的有限,我们能做的事情很少,然后把最少的事情做到最彻底。把最小确定性的目标实现,则运气上不封顶。想要的东西太多,则所得下不保底。

112

专注做事,自然不缺回报

有的人一直不专注,所以从未赚到钱;有的人钱多了就不专注,之后就没赚过钱;有的人一直专注,一直赚钱,一直赚钱,一直专注,就赚到了超出别人想象的钱。别人因为没专注过那么长时间,所以想象不到这买卖也能赚这么多钱,说给他听,他也不会信。这就是我二十年来目睹之几类人。应该一辈子就干一件事儿,最好的状态就是不惦记钱,也不关心赚钱的机会,只专注于干自己的事儿,钱就来了。钱来了之后,就更专注于干自己的事儿,更不惦记钱,更不关心赚钱的机会,钱又来了……钱又来了之后,就更专注于干自己的事儿……又来了……更专注……又来了……更专注……

113

首先解决既定安排的第一件事

我的习惯不是要事第一,而是既定安排第一,多大**也不乐意为它打乱既定安排和节奏。否则插进来的“要事”太多了。

114

放弃顺应外部环境,一心修炼自己的本事

关键是把握两点:一是当我改变自己就能多获得利益的时候,我不要那利益。二是不认为我通过改变自己,就能解决外部环境的困难,有损失就买单,绝不要“把失去的夺回来”。

放弃顺应外部环境,一心修炼自己的本事,一以贯之,始终不变,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活在他人的想象之外。

115

若想挣钱,想的招儿越多,就越挣不到

你如果想把事情做好,总能找到办法做好。你若想挣钱,想啥招儿你也挣不到,想的招儿越多,就越挣不到。

116

不要盲目地“见人优先”,要案头工作优先

我们在时间安排上,总是盲目地优先“见人”和会议日程,排日程,就是排会议和会面计划,没有会议又不见什么人的,就算“有空”。随时来了个什么人要见面,就又把这个“空”填了。这个习惯一定要改!先把自己的案头工作排了,然后再去见别人,不速之客不要见!他就是那种没时间计划的人,临时发现自己有了“空”,就拿你去填。实际上你对他也并不重要,你说没时间,他马上就翻电话本找下一个备胎了。拒绝这样的临时约见不需要有任何心理负担。人生就是时间安排,不会安排时间,就是浑浑噩噩过一生。

117

我们不能伟大,往往是因为不肯平凡

与其说《孙子兵法》博大精深,不如说它简易平常。博大精深和简易平常是同义词。我们不能伟大,因为我们不肯平凡;我们总是把事情弄得很复杂,因为我们羞于简单;我们不能成为赢家,因为我们不懂认输;我们不能拥有,因为我们没学会珍惜。

118

不贪心,才能节约精力办大事

凡是可挣可不挣的钱,一律不挣。这个意识有了,才能做到可干可不干的事,一律不干;可参加可不参加的活动,一律不参加。这样才能集中时间办大事,只有大块大块地使用时间,随时能调度充裕的时间,才能成就大事。不贪心,就有时间。时间第一,因为人生即时间,时间是最特殊的资源。

119

不要荒谬地觉得别人有的我都要有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变”是没头脑的胡话。但人们就那么荒谬地觉得别人有的我都要有,还要比他的好!不知道“人无我有,人有我无”才是自然生态。人家有的你都有,你样样都比别人强,可能吗?别人不活了?

120

人们总是习惯用“复杂”来营造安全感

杰克·韦尔奇说过,你很难想象让人们做到凡事从简有多艰难,也很难想象人们对凡事从简的畏惧。这个我见得太多了,很多人畏惧简单,总需要用复杂来抚慰自己。如果事情还不够复杂,他就会很恐慌。你给他把事情弄简单了,他还不敢相信!

121

世上根本没有复杂的事情,要相信“简单公理”

简单公理:这世上根本没有复杂的事情,所有的事都很简单。复杂是因为你不会干,遇到这种情况,你要相信“简单公理”,找到简单之道,或者,找别人来干。当然,还有一些事很“复杂”,老干不成,那是人家不愿意干,说复杂是骗你的。

122

愿意大材小用,才会下学而上达

成功的秘诀,就是大材小用,虽自命不世之材,五百年才出一个,但是不贪心,愿意一辈子就做一件小事,这就有机会名垂青史。人人都容易自命不凡,高估自己,导致好高骛远。愿意大材小用,“下学而上达”,就负负得正,平衡回来了。

123

成功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膨胀

人一成功就膨胀。每个成功者都会大大膨胀一阵子,并始终保持一定程度的膨胀。不过我也见过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那种力量实在是太强大了。这始终谦虚谨慎的人,也有他随时释放自己的膨胀的方式,蛮有意思的。世界是公平的,如果成功的人都谦虚谨慎,后人哪有出头之日啊!

124

大师做事是以失败为假设前提来思考的,先避免失败

什么叫大师,大师就是知道自己跟别人一样,上手去干,多半是大败亏输,所以特别谨慎,总是以失败为假设前提来思考,先避免失败。若有吹嘘自己神机妙算、战无不胜的,那不是大师,是大失所望。

125

撇去不必要的顾虑,干就完事

对某些追求完美的同志说一句:不要怕自己水平低,别人水平更低!动手干最重要!上!

126

砍掉多余的废行动,少干活儿!

传授一个迅速完成任务的超级绝招儿,就是——取消任务。大多数人们想干的事儿根本都是不需要干的,都是庸人自扰,都是给自己添乱。成功人士都动作极少、极简单,动作越多的越干不成事儿。我们的一贯口号是:少干活儿,多挣钱!面对每一件事先想一想:这事可不可以不干?

要工作,不要制造工作。但公司里往往有两拨人,一拨人工作,另一拨人制造工作。

127

重复创造一种事实感,创造相信,带来行动

重复创造一种事实感,创造相信,带来行动。维特根斯坦说过,重复创造一种节律,什么是主旋律,就是乐章中不断重复的那一段,没有重复,就不能成为主旋律。拿破仑说宣传三部曲:“断言、重复、传染。”那人们为什么不愿意重复,老是要搞点新创意呢?因为怕别人说自己没干活儿,没用。为什么怕别人说自己没用呢?因为自己确实没啥用,所以没法自信。

128

唯有具体的行动,才能带来结果

哲学级的思考,基于词语、因果和逻辑,清洗词语的定义,靠逻辑推进,探寻最根本的因果关系。把握现状,找到真因,制订目标,规划出实现结果需要采取的行动。将该行动立项,明确成果物,则可以制订计划。唯有具体的行动,才能带来结果。

129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明白一些词语的真正含义。比如说女孩子年轻漂亮,以前以为是又年轻又漂亮的意思,不年轻后才知道年轻就等于漂亮。“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现在明白这是一种主动,不因贪心而被控制,我耕耘过了就耕耘下一个去,你爱来不来。

130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要活在他人想象之外

人的认识来源于经验,当事物超出了他的经验,甚至超出了他的想象时,他就认识不到。“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活在他人想象之外。你远在他射程之外,但他不知道,要向你射出嫉妒之箭。若干年后他认识到了,服了,曾经挑战过你,就成为他一生的荣耀,可以说给子孙们听了。

131

用成果物思维去思考,并落实到具体行动

随时思考,但绝不空想。一定要落实到一个具体行动,而行动前要先定义成果物。一个成果物,就是一个资产,能永续产生效益。

132

只有深刻认识运气原理,才能理解不败兵法

人们总是在失败的时候,认为是自己运气不好;在成功的时候,就全部归因为自己的本事。只有深刻认识运气原理,才能理解不败兵法。每个人都有好运和坏运。如果你想抓住所有好运,就大开风险敞口,那你很可能在百战百胜之后,就突然一败涂地。我们需要做的,是堵塞一切坏运,明哲保身,修道保法,滴水穿石,日日不断,我们只需要等待,好运自己会来。在积累的过程中,平台不断垒高,运气就越来越好,越来越大,鸿运的气象,充塞天地。

133

少关注未来,多回望历史,对过去犯过的错,认真复盘总结

我们预测不到特朗普上台,也预测不了新冠肺炎发生,预测不了美股熔断,现在也预测不了哪个国家会怎么样。德鲁克说,未来只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肯定跟我们的预测不一样。所以,少关注未来,多回望历史。过去犯过的错,认真复盘总结,下次不要再犯。

134

快乐的三个层次:比较的快乐,自我实现的快乐,随心所欲自然而然的快乐

最低层次:比较的快乐,比别人强就快乐,一看别人比自己强就受不了;中间层次:自我实现的快乐,不在乎别人,只在乎实现自我,实现不了就焦虑,实现了快乐一会儿又追逐下一个目标;最高层次:随时随地、随心所欲、自然而然的快乐,以至于根本不思考什么叫快乐。

135

工作最重要的是钻研精神,钻研的关键在于记录

每个人对自己的业务都钻研不够,无一例外!知道自己钻研不够,就要去钻研。

钻研首先始于记录,记录数据。不要夸夸其谈“大数据”,而要养成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行为产生的数据的习惯。

其次,记录之后要整理,找到数据结果和作业动作的对应关系。

最后是复盘,日三省吾身,是对自己的每一天进行复盘。小组要一起对每一项工作进行复盘,回顾过去比展望未来重要一百倍,如果对过去不认真复盘,就会再次掉进过去的错误里。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复盘,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复盘,才能找到成功或失败的真因。在复盘中钻研,钻研工法,持续改善,最终实现全公司的技术进步。

136

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盲人摸象,要始终锚定最终目的

任何一个领域,都有该领域的“人类总智慧”,这个“人类总智慧”,在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领域比较明确,在社会科学领域则比较模糊。但是,模糊的不是那学问本身,而是人的辨别能力,再加上总有人要把水搅浑,以图浑水摸鱼,所以民智永远不能开化。你以为黑白分明,他却能指鹿为马。正邪之战,永无休止。“为往圣继绝学”,就是要获取这个总智慧,知行合一,而不是自以为有自己的一套。“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所以,我们终其一生,都是盲人摸象而已。这摸索要有一个锚,就是始终锚定最终目的。

137

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

我们每天的工作,都是程度不一的盲人摸象。只有随时警醒这一点,才明白“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小心行事。

138

目标一定要具体,一定要有挑战性,一定要是有能力实现的

人的行为受目标引导。在没有任何奖励的情况下,仅凭目标设置到位,也能获得持续增长的业绩。目标一定要具体,一定要有挑战性,一定要是有能力实现的,能接受的,并且要有及时的反馈。所以,设置目标很重要!

139

不要信任要确认,只有加强“确认”意识,才能尽量减少错误

送各位一句管理格言:“不要信任要确认。”只有加强“确认”意识,才能尽量减少错误。所有错误都是低级的,但后果是很高级的,甚至是摧毁性的。

140

目的越明确,决策则越有效

对广告语和设计创意方案的决策,当老板只是单纯地想靠这个方案赚钱的时候,他的本能会驱使他选择正确的方案。当他有赚钱之外的其他追求的时候,他会想法很多,定不下方案。当他不是单纯地想赚钱,而是想赚更多钱的时候,他会选择错误的方案。

141

思考问题一定要单纯,要和最终目的直接相关

思考问题一定要单纯,要和最终目的直接相关,比如“品牌年轻化”,应该列入禁止思考的伪命题。因为并不是年轻化了,就能卖了,而且年轻化无法定义。只有找不到真正问题所在的人,才会讨论这些问题,假装自己在思考并且有见地,其实满脑子都是皇帝的新衣——啥也没有。

142

要将自己的观点、立场、抱负、行为一以贯之

为什么一以贯之这么重要?就是我的观点、立场、抱负、行为始终不变,任你地球千百转,我该干吗继续干。不能一以贯之,就每年都颠覆、每年都迭代、每年都转换赛道,就像热锅上的蚂蚁、飞轮上的仓鼠,忙乎个不停。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又说:“后虽百世可知也。”再往后一百代会怎样也知道,何必一年震撼自己一次?未来就像足球赛,你永远无法预测比赛的输赢,但球是怎么踢的,一直就那样。

143

做事心中有底气,怎么想就怎么做才是真厉害

如果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总是很在意怎么做才能让别人认为你很厉害,那就是典型的虚荣心。如果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心中有底气,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做,那么恭喜你!你厉害!

144

一个人能挣钱,他必定是降低了社会的交易成本,为社会解决了某些问题

挣钱本身是个专业,只是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一个人能挣钱,他必定是有创新,必定是降低了社会的交易成本,必定为社会解决了某些问题。如果能有“挣钱博士”学位,有“诺贝尔挣钱奖”,社会就进步多了。

145

是金子总会发光,没被看到是因为你的价值还不够大

人们时常苦恼,甚至怨愤于别人认识不到自己的价值。其实,唯一的原因是你没价值,或者价值还不够大。等你真正有价值那天,就会发现你根本没工夫搭理那些认识不到你价值的人。

146

这世上没有雅,也没有俗,不要怕人家把你看俗了

车上有朋友说跟我在一起“雅俗共赏”,我说这世上没有雅,也没有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雅或俗那是心病!用佛法来说,是你存了“分别心”。从心理咨询来看,是你的虚荣心、自卑心,不自信,老害怕人家把你看俗了。

147

凡事都要高大上,是一种穷人思维

凡事都要高大上,是一种穷人思维。我也有这种心态,因为都是穷出身。但是,我是真金白银、真高大上,经常遇到在设计上跟我讲高大上的,我心中都暗暗叫苦:你哪里知道什么叫高大上哦!

148

灵感来自经验、现场和“无我”

灵感从三个地方来。一是从经验来,没有丰富的经验,就没有灵感。大部分创意都不是想到的,而是知道的,知道有人这样干过,而且能成。二是从现场来,一切答案都在现场。三是从“无我”来,这是最重要的。老是关注自己的表现,关注别人怎么看我,就无法关注解决问题。

149

越有经验的人越能一眼看穿没有经验的人,但没有经验的人不知道

比如我一个有钱的大哥跟我说:“只要比我钱少的人,我一看就知道他有多少钱,因为我知道有多少钱是什么状态。”我呢,也有一些体会,比如做我这一行,写文章发帖评论别人的作品,说应该如何如何的,甚至还做一个方案出来比试的,我就知道他没生意做。你如果问我有什么看法,涉及具体商业项目,我没收钱是绝对不会谈看法的,那是我的商品啊,值好多好多钱呢!怎么能免费发表呢?所以我一看那些对别人的项目在网上公开发表方案的,就知道他的方案从来都卖不了钱,他免费干活儿习惯了,对钱完全没概念。

150

如何管理时间?

做到铁石心肠、制定节拍、不追热点

时间管理三大法宝:

1.铁石心肠。没有什么抹不开面子的事儿,我的时间我做主。

2.制定节拍。尽量固定自己的日程,到什么时间干什么事。

3.不追热点。追热点就像街上有人打架,你围观,还评论,最浪费时间。

151

错误的决策,往往就是因为想要的太多

关键不在于你想要啥,而在于你能得到啥。企业对品牌和广告方案做出错误决策,主要病因就是想要的太多,但是对自己能得到什么没判断。不懂得把目标放低。目标一定要低,然后确保把它拿到手,目标太高,最后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152

创意永远是极限挑战,见得多,才能超越更多

一旦你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方法,策略工作就基本没什么难度,了了分明。但是无论你掌握多少方法,创意永远是极限挑战。如何提高创意水平?就一条,见得多,掌握的资料多,类似课题别人以前怎么做的你全见过。

153

有高度是有的东西你看一眼就知道了,有创意才是把那个东西做精彩

我们的事情分为有高度和有创意,有高度就是你有那个思想,有的东西你看一眼就知道了,一秒钟,零成本。有创意才是把那个东西做精彩,这需要的时间投入就大了。

不过,高度是别人无可替代的,创意则有方法工业化生产。

154

自由四大原则

人生最可贵的是自由自在,人人都想“财务自由”,殊不知财务并非自由的充分条件,有钱的人更加不自由。自由一是有志向,持志如心痛,一心只在自己的志向上,就不会为外物所动。二是分清要与不要,可要与可不要,少要一点,只要对自己最重要的部分,其他“该”属于我的也可以不要,让给别人。人们总想“既要,又要”,啥都想要,犯“两多综合征”,想得太多,想要的太多,就把自己整疯了。三是不外慕,不羡慕别人,不跟人攀比,对别人,我从来只有“同情”,没有羡慕。四是原谅自己,从不自责,凭自己的良知和个人的决定行事,做错了,闯祸了,也自己接受。我心安宁,自己消化。

155

明白简单的道理不丢人

人们为什么总是不能明白最最简单的道理?因为他觉得这也太简单了吧?明白这个?那也太丢人了,显不出智商啊!弱智就是这样练成的。

156

成功的四大法宝

成功的四大法宝:

1.知行合一。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且所说即所做,不说废话,不搞废动作。

2.真因。任何事情找到真因,不要因为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而匆忙接受一个解释,然后煞有其事地假装在研究。对没有找到真因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最终目的。凡事始终服务于最终目的,上通天理,下接地气。不要在中间晃**,做什么都与解决问题无关。

4.实诚。对人实诚,不玩虚的。因为我们是真有实力,玩儿虚的我们吃亏。

157

对自己知道的做到知行合一,并切实笃行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王阳明说:“知行合一。”对自己不知道的,知道自己不知道,制订学习计划或放弃学习目标。对自己知道的知行合一,切实笃行,就是我的知之道了。

158

知行合一,是解决困惑的根本方法

我书里写过这个问题,知行合一,你问自己能践行什么?能践行时时勤拂拭,还是能践行本来无一物?多少困惑,都是矫情。反正你哪条都不去做,瞎困惑啥?如果你去做,根本没什么困不困惑。

159

辩生于末学

韩愈曰:“辩生于末学。”此言至理!我向来拒绝与人辩论,明白就拿主意,不明白别瞎说。

160

论证不如行动,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行动会带来改变

想说什么你就说什么,说人话,说口语,下断言,给结论,然后不断重复说。别研究怎么说,别论证。论证不如行动,没有行动,断言就成了谎言,结论就成了欺骗。要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行动会带来改变,会生长出价值和新的境界,到时候你自然知道下一步怎么做。

161

该知道的不知道,就是最大的罪

“不知者不为罪”是中国最糟糕的文化之一。该知道的不知道,就是最大的罪!

162

一个人真正懂得了一件事,他就知道什么叫“懂得”,就不敢,也不愿意随便乱说话

什么都不懂的人,在《西游记》里,叫“肉眼凡胎”,在《哈利·波特》里,叫“麻瓜”,专业跟不专业,是两个世界,多少年的修行,才修成那功夫!仗着自己狂妄无知,就敢发表评论?有一天你真正在一个领域取得真经了,你就知道不敢在别人的地盘放肆,对在你的地盘放肆的人,也就没耐心了。只有什么都不懂的人,才什么都敢发表意见。一个人一旦真正懂得了一件事,他就知道了什么叫“懂得”,也知道了什么叫“不懂”,就不敢,也不愿随便说话了。

163

知行合一之难:

一到关键时候,人们就会放弃原则

说“慢就是快”,还是想快,一到关键时候,他就会放弃原则。说“吃亏是福”,还是想要“福”,一到关键时候,还是不能吃亏。知行合一之难,就在这是非曲直、天人交际之处。

164

不能知行合一,至少要言行一致;

不能行为完美,不妨说点丑话

有的书必须一读再读,不是为了背诵那些警句,而是反复对照检查自己,我是否真的一条一条地按那些我信服的原则去做了?我的行为是不是和我喊的口号完全一致?不一致的地方,我是改口号,还是改行为?不能知行合一,至少言行一致。不能行为完美,不妨说点丑话。

165

大多高谈阔论、思想的盛宴,实际都是

搅和思维的泡沫,散布精神的迷雾

多少高谈阔论,所谓的思想盛宴,都是搅和思维的泡沫,散布精神的迷雾。听众在烟幕弹的爆炸中兴奋地吸毒,演讲者则哗众取宠,浑水摸鱼。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往圣继绝学,为当世杀毒,正本清源,是三千年代代相传的使命。

166

要学习行为背后的逻辑和文化,并马上切实笃行

学习,变成一种行动反射,才叫知行合一。你知道他们行为背后的一切逻辑和文化,并且自己也马上切实笃行,这才叫学习。否则,假装感动地说“值得学习”,既廉价又无趣。上回那“千亿老人在虹桥机场排队等出租车”,我就不转发也不点赞,因为那个我不准备学习。

167

知行合一,是人类最后的哲学,也是人与人最后的区别

哲学催生了科学,又逐渐被科学所替代。维特根斯坦终结了哲学,他说过,凡是能说清的,都已说清;凡是没有说清的,都无法说清。所以哲学结束了,止于语言的边界。那么,在语言边界之外,就只剩下知行合一。科学也不能超出语言边界,就算有了脑机接口,也只能传给你语言编码,不能传给你知行合一。所以,知行合一,就是人类最后的哲学,也是人与人最后的区别。

168

没有知行合一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学习就成为“伪学习”

知识转化率,理想的标准应该是1000%,就是颜回的“闻一知十”。及格线是300%,所谓举一反三。为什么知识转化率低,是没有“学习学”,没有切己体察、事上琢磨,没有知行合一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学习就成为“伪学习”,空转。

169

人生信条: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的人生信条,无非是八个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关键在于知行合一。

170

有什么样的认知模式,就会得到什么样的认知

格物致知,“格”是认知模式,有什么样的认知模式,就有什么样的认知。鸡同鸭讲,因为认知模式不一样。我们研究问题,总想建立体系,建立方法论,就是建立认知模式,建立求解的路径。但是,建立体系,必先基于若干假设。在体系不完善不满意的地方,又不免牵强糊弄。所以,任何体系,都不可靠,必须保持怀疑和开放。作为认知事物的认识论,必须选择保守主义,而不求完美解释。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必须基于行为主义的观测,而不轻易设定公式。如此,才能在知行合一中前进。

171

知行合一了,才是真知道了

动脑,是思考;动嘴说,是更高级的思考,因为你需要组织语言去说;动笔写,是更更高级的思考,因为写的东西会留下来,你会努力打磨得更精确,所以不是“下笔如有神”,是下笔就有神!按格式去写,是更更更高级的思考,因为你把每一个格子都按规矩填上,就是完全穷尽,相互独立,算无遗策,滴水不漏,这就是格物致知。

动手去做,这比思考更高一级了,叫学以润身,形成肌肉和腺体的记忆和反射,这就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了,才是真知道了,具备思考能力了,可以重新思考了。为什么说“人们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因为绝大多数的思考,都和事物的本质无关。

172

学习不是学习某种“精神”,而是要模仿行为

乔布斯说,要把电脑里面顾客看不见的布线和焊点也做得非常美!那么,我们把自己平时看不到、够不着的地方也打扫干净,就算学到他的一点皮毛了。如果只学习“精神”,那就是自欺欺人的不学习的借口。

173

理论的本质是解释问题,方法的本质是解决问题,但不能用解释对照解决问题

理论的本质是解释问题,方法的本质是解决问题。解释比解决“档次”高,拿诺贝尔奖的都是搞解释的,不是搞解决的。但解释不等于解决,也不能用解释对照解决。解释必须解释一切,是共性的。解决则针对的是具体个案,还各有各的风格,是个性的。

174

读书是为了求用,不是为了求解

读书是为了求用,不是为了求解。知行合一,用就是解,用上才能得解。没用上,都是误解。有时一段书,各家各有各的解,谁的对?你看你用得上哪个。若是用不上,谁对谁错跟你都没关系。

175

读书不是为了寻章摘句,背得些“知识”去显摆我知道

切己体察,是对照自己,代入自己:“如果是我,我怎么办”。必有事焉,是放到自己的具体事情上琢磨运用。读书不是为了寻章摘句,背得些“知识”去显摆我知道。王阳明说过,谁要你记得?你若记得,未必晓得。你若晓得,不必记得。

176

学习进步的两个前提:一是立志,二是诚心

第一,不立志,学习就不能聚焦,不聚焦,就啥也学不成。

第二,如果不是诚意正心追求真理,而是老想把客户“搞定”,那就找不到真因,学不到真经,不能进步。进不了这一步,就开始不了下一步的学习,永远没有突破。

177

做个全心全意的读书人,才能从教育中得到收获

一大把半拉子读书人,是每个时代的常态。教育是只有少数人能够有成就的东西,无论你怎么卖劲地教,也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从你最热情的投入中有所收获。

178

书不是读懂的,而是对照你的经验,有的一种共鸣

批判“死记硬背”是完全错误的,就是要不懂也背,等遭遇那经验时,就恍然大悟升华了。书不一定要马上读懂,实际上所有的书都不可能完全读懂。因为书不是读懂的,而是对照你的经验、作者的经验才懂的。懂,是一种共鸣。有时是先有经验,读书对上了。有时是先读到书,后来印证了。

179

人生意义,在于“思想生活”

生活,有工作生活,家庭生活,休闲生活,还有一个思想生活。人,就是一个思想,我思故我在,世界就是我的思想,我思想的进步,就是我的世界的进步。如果我的思想没有进步,世界的进步只是让我被甩得更远。所以,无时无刻不思想,才是人生的意义。

180

知道的东西都会忘掉,学到的东西才能受益终生

知道和学到的本质区别:知道的东西都会忘掉,学到的东西才能受益终生。上了四天的管理学概论课,老师太“知道导向”,反复地要我们记住每一个管理理论,记住每一句话都是哪个理论家说的,不要混淆,否则作业没分。

181

学习是一种意识,和虚心无关

“学习”与“虚心”无关。从小被教的“虚心学习”这个词真是害了不少人!因为这词一下子设置了学习的障碍,提高了学习的成本,不虚心就不学习了,而虚心,是一件很难的事!膨胀要容易得多!学习是一种意识,和虚心无关,你可以骄傲地学习,无耻地学习。山寨别人的人,哪有什么虚不虚心的?

182

一切学科都是历史学,要掌握一个领域,就要看过去耕耘过它的人的全部思想成果

一切学科都是历史学,如果你要从事某一领域,就要掌握过去三千年所有在这领域耕耘过的人的全部思想成果。如果你认为自己有什么前人没有的新思想,那是因为你读书太少!如果说我们有什么比古人知道得更多,那就是我们知道他们,他们不知道我们而已。

183

任何人和事,都有其文化原型,掌握文化母体理论,就能对发生在自己周边的人和事迅速归类

人是文化母体的子孙,任何人和事,都有其文化原型,掌握文化母体理论,熟读历史案例集,对发生在自己周边的人和事,就都能迅速归类,对上他的历史文化原型,就能预知后面的发展,因为历史剧本上都有。

184

先在生活中整体学习,再读书,才能真正提高

在生活中学习,是整体学习,学到的也是事物整体。在书本上学习,是支离的学习,学不到整体,还可能学歪。只有已经在生活中整体学习过,再去读书,你才能真正提高,进入系统学习。所以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有生活经验才能读书。

185

只有系统学习,才能算无遗策

学习,一定要系统学习,不能碎片学习。碎片学习,只能是在你有系统之后,自己知道哪儿还缺一片,然后主动去寻找,把那一片补上。如果没有系统,就会迷失在碎片空间而不自知,知识变成想当然的混乱疯长,只是加速闯祸。谋事必须算无遗策,认识有盲区,思考有遗漏,就会满盘皆输,而只有系统学习,才能算无遗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