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成为自我的皈依(1 / 1)

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这样一种欲望,希望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并被人认识和理解。这是一种心灵深处的自然渴求。然而,这样一种渴求,却往往促使我们等待身外之物。

通常,我们还没时间了解我们自己,就已经找到了爱的对象。又或者,我们不断等待外在事物来满足我们。如今生活在工业化国家的人们,很多人不是一直在打电话,就是在查看邮箱,这是其中一个原因。

所有人有时都会感到孤独和空虚。这些感觉袭来时,我们通过消费食物或酒精,或参与性活动来填补空虚感。然而,纵使我们享受其中,空虚感不仅没有消退,反而愈发深切。只有真正了解了自己以及我们的亲爱人,我们才能够转化这样的孤独感。

两个人即使在一起有了孩子,仍然是分离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这种分离感不是两人同居,抑或保持性的关系,甚或拥有共同的后代就能够排遣的。只有修习正念,真正回归自我并相互守护,我们才能够驱散相互间的分离感。

接纳自己的情绪

自囚于爱欲的罗网,恰如蚕儿作茧自缚。智者斩断并舍弃引发欲望的认识。无分别观照爱欲的所缘,所有痛苦不再近前。

——《爱欲网经》偈十七

经书中利用蚕的形象譬喻世人。蚕缠丝绕茧裹缚自己,待结茧完毕,它就在里面休眠。蚕筑造自己的茧。我们选择注意的对象也为自己筑造了一个茧。注意有不同类型。有一种注意对我们是有益的,比如注意我们的呼吸或钟声。这种注意称作如理作意。注意对象决定我们内心的平和与否。比如说,我们专注于钟声时,心神自然平静下来且安然不动。

感受有苦受和乐受之分。眼观一相或是耳闻一声时,我们对它辨识并生起感受和认识。我们的感受引发认识。认识跟随并从属于感受。我们以为事物有丑陋和美好,喜人与厌人之分。喜悦感觉是乐受,忧苦感觉为苦受。

我们的感受通常都是错误的。我们接触对象并以为它是爱乐我净的化身。以为爱是柔情蜜语填补我们内心的空虚。我们把自己的痛苦归咎于他人或其他群体,又或者是时运不济,然而外在因缘并不是痛苦显现的原因。痛苦早已在我们心中。

一个人的降生不是生命的开始而是延续。我们出生时,所有各色种子——善的种子,残忍的种子,觉醒的种子——就已潜藏心中。然而,究竟是善的显现还是残忍的显现却赖于我们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滋养了什么种子。心中真实的伤痛感受,强烈情绪和烦恼认识,让我们**或是恐惧。但在正念能量的庇护下,我们可以与这些不良情绪共处而不是逃跑。如同父母拥抱孩子一般拥抱它们,对它们说:“亲爱的,我就在你身边;我回来了。我会好好地照顾你。”按照这样的方式,我们照顾自己的情绪、感受与认识。

接纳自己的身体

众生散乱,心念放逸,妄计爱欲所缘为净,殊不知此种执着的迅猛生长将去除我们所有的自由,生发莫大的痛苦。

——《爱欲网经》偈十八

正念之人能够照见爱欲所缘不净的本性。如此,他们得以舍弃欲望,逃离束缚并斩断老死的忧患。

——《爱欲网经》偈十九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我们在外在形象上投入大量资源。对形体美的执着,是我们需要舍弃的东西,然而似乎大多数人对此却追逐不息。在全世界各大都市,你都可以明显地看到这种现象。化妆品商店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产品承诺可以让我们变得美丽而时尚。人们跑去看医生,要求改变他们的身体或面部。依赖手术刀和化学药品来切割调整自己的身体部位,以为这会让他们变得更有吸引力。

眼识色相便受之迷惑,乃是无明世事无常所致。愚蒙之人妄计色相圆满而美好。殊不知,外相都虚妄无实,流转不息。

——《爱欲网经》偈十六

每一个人都希望他们的外貌更加迷人,然而外貌即无法持久,也非真实。纵然如此,我们仍受自己镜像和他人外表的迷惑。我们能够确信的一件事是外貌和肉身终将改变,因而执着于此毫无用处。数以百计的杂志和网站都告诉我们,为了成功,我们的外貌必须是这样或是那样,必须使用这样或那样的产品。因为无法接纳自己的身体,无数人为此遭受了极大的痛苦。他们希望改变自己的外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被人接纳。

接纳自己的身体对平和与自由至为重要。每一个生命的降生,都是人性田园里的一朵花。世上每一朵花都各不相同。不能接纳你的身体,你的思想,你就无法成为自我的归属。很多年轻人都拒绝接受他们本来的样子,却妄想成为他人的依靠。然而一个飘零无着没有归属之人,如何又能够庇护他人?

我曾经写过这样一句书法:“做美丽的自己。”这是非常重要的修习。心中建造自己的皈依时,你会变得越来越美。你内在的平和、温暖与喜悦,熠熠闪耀,光芒世间。

心意触摸到愉悦之际,五欲生起。真正的勇士能迅速断除这些欲望。

——《爱欲网经》偈二十九

我们总是被可喜、可爱和迷人的东西俘虏。然而,迷人外表是虚妄。我们受它们引诱,而一旦为之所捕,接下来就要受苦。

佛陀曾讲过饮鸩止渴的故事。一个口渴难耐的人看到一杯清水,他以为喝下这杯水自己就会获得满足。不过,凑近一瞧,他看到上面的标签说这是一杯毒药。喝了它,人就会死去。然而这水看上去是那样清澈、新鲜和芳香。智者会对自己说:“我最好别喝。我会找到其他水源的。”但对我们很多人来说,外表是如此诱人,我们会说:“我要喝了它。如果死了,至少也死个痛快。”

我们拥有智慧,我们拥有理解。我们知道喝下那杯水自己将会死去。但最终还是喝了。很多人都是这样,随时准备为徒有迷人外表的事物去死。然而有很多水源可以满足我们的渴欲,而又不让我们陷于危险的境地。

佛陀还曾说过水塘游鱼的例子。水塘里一条鱼看到一片诱人的鱼饵,正准备咬的当头,另一条鱼对它说:“不要,不要这么做,那饵里面有鱼钩。之所以知道,是因为我以前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但是这条鱼还很年轻,涉世未深,还很容易冲动。它说:“不行!鱼饵实在太诱人了,我想吃。我会像你上次一样活下来的。”欲望是如此强烈,我们甚至愿意为此冒险。很多年轻人说:“我想活得爽快。无论什么后果我都会自己承担。”然而,食饵一时爽,痛苦即时生。

消弭爱欲的痛苦

爱欲以痛苦折磨世人,系缚我们于尘世间。忧虑与不幸日夜生长,漫延无际犹蔓草随地而生。

——《爱欲网经》偈二

这段偈中提到的蔓草是指的是那种可作茅草屋顶的野草。巴利文称它为“dirana”。蔓草缠根盘结,但新芽看上去却非常甜嫩,所以人们只想采上面的新芽。但在地面之下,这种草却生长得异常迅猛,根根相错紧密相连。浇养这种草却只摘除上面的新芽,蔓草根部盘结相错的生长并不会停止。只有拔草除根,这种野草才会停止生长。

我们大多数人都尝过性欲渴求的痛苦滋味。自觉陷于人际关系和工作无法自拔,却以为满足感官欲望就可以解放自己。正是这种欲望在制造我们的忧虑和不幸。凡为爱欲所制者,忧虑与不幸便时时紧随。即使金钱与权力也无法保护我们。

大多数人都尝试逃离自我的痛苦。我们努力掩盖痛苦,通过消费来填补内心的空虚。我们消费食物、音乐或性。有时候,我们开车和打电话是为了忘记自己的痛苦。市场提供很多自我逃避的手段。但逃避不起作用。

承认这些手段的无用并深入倾听内心的痛苦,这需要勇气。我们可以运用呼吸与行走产生的正念能量为自己获取力量和勇气,回归自我,辨识内心的痛苦,然后温柔地包容它。深入倾听自己的痛苦,甚至可以对它说:“我的痛苦,我知道你在这儿。我回家了,我会好好照顾你。”

有些时候,我们痛苦却并不知道原因。不懂痛苦的本质。那种痛苦或许代代相传,承袭自我们的父母和祖先。他们或许没有能力转化自己的痛苦,如今这种痛苦又转移到我们身上。首先,我们只是承认它的存在。不去倾听痛苦,我们就无从了解它,不能对自己慈悲。悲悯是疗愈我们的良药。只有对自己慈悲,我们才能真正倾听他人。

所以,我们运用正念能量包容自己的痛苦、悲伤与孤独。这一修习孕育的理解与般若智慧将帮助我们转化内心的痛苦。我们感觉更加轻松,内心开始感受温暖与平和。这对我们有益,对他人也是一样。然后,当对方加入你共同建造这个皈依,你就有了一个伙伴。你帮助他,他也在帮助你。

四项妄见

智伟者走完觉悟的道路,解脱了所有的执与苦,消解了所有的分别心,超越了所有的二元思维。

——《爱欲网经》偈二十二

解脱的道路向你敞开,你为何要拿绳索把自己和他人捆绑起来?佛陀教法的真义是“此有故彼有”,彼此相依,无法于彼取此。一根浮木搁置河流一边,它就停下了。无法继续向前到达海洋。落于两边,无论是河流的哪一边,都是前行的障碍。行于中路,不执着于任何一边,是为中道。

佛陀教导四种错误知见(颠倒)。颠倒,指的是上下倒置或翻转。我们所有的苦皆是四种违背实相的妄见所生。第一种妄见是常颠倒,世无常而人以为常。第二种妄见是乐颠倒,有时苦而人以为乐。比如说,我们以为毒品和酒精让人快乐,或在一段风流韵事之初,我们以为这会带来持久的快乐,而实际上这会让我们和亲爱人受苦。

第三种妄见是我颠倒。众生没有一个独立自我的存在,正如一朵花没有一个独立的存在。云朵在花朵当中。父亲在孩子当中。看到这一真实就是看见无我。完全理解无我真相后,我们便不再执着。执于二元思维,落于此和彼的概念中时,我们眼中的父子就成了两个不同的实体,肉体与意识,生与死成了两个独立的存在。

佛陀有云:“不生不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生死,来去,这些概念只存在于我们的头脑。科学家能够看到这一真相,哪怕只是在理智层面。法国化学家安托万·拉瓦锡曾经说过:“任何事物都没有消失,任何事物也没有被创造。”万物都在转化。

观察一朵花或一朵云,我们就能看到不生不灭、不来不去这一真相。生死只是事物的外在显现。深入观察,我们看到无物生,也无物死。完全接纳这一事实,我们便不再恐惧万物的变迁。基督教神秘主义者触及这一真相,“安息于上帝”,这是他们对此的表述。在佛教体系中,我们称这为“涅槃”。如果想要达到涅槃的境界,我们必须舍弃生死、来去、主客、内外的二元思维。二元思维见是我们修行的最大障碍。有人说上帝是造物主,他创造了这个世界。造物主与造物被看作两种独立的存在,这就是二元思维。

最后一种妄见是净(shuddhi)颠倒。我们喜欢把事物分离开来,所以看不到堆肥有益于花园的肥沃,泥土促进了莲花的生长,或是污垢、汗水与鲜血共同铸就了钻石的闪耀。不净的而人以为净。我们与人私通或恋爱时经常这样以为。对方让人心动,所以我们认为他们拥有某种我们所希望的纯净。然而众生皆是净与不净,污垢和花朵的和合。

深入谛观并舍弃常乐我净四种颠倒,我们便达到般若智慧的境界。有了这样的智慧,我们就不会理想化情欲的对象,而是能辨识他(她)的真实本质。我们看到他(她)的本质是无常、无我和不净——正如我们一样。

善驭自我

心意放纵**佚的行为上,欲爱之木便破土而出,迅疾吐芽。爱欲所缘在身体内部遍布生长愈加炽烈繁盛,心意因此散乱。那些追逐爱欲的尘世之人,恰如为了贪求各种果实在林中不断跳跃的猿猴。

——《爱欲网经》偈一

绑缚自我于爱欲的罗网之中,抑或躲藏于它的遮盖之下,自我便堕入了执着的地狱轮回不可自拔,恰如鱼儿游弋进入自己的陷阱。

——《爱欲网经》偈二十

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繁忙与重负的环境中。参加无数场活动,见无数的人,很快我们就远离了正念修习。我们有女友、男友、伴侣或配偶,却依然情欲不满。它驱使我们抛下身边人去追逐新的对象。猿猴搜寻果实,在树枝间不断跳跃。吃完第一个,它还要贪求下一个。挣脱妄想与贪爱,我们才能挣脱欲望的束缚。

约束我们的不是他人,而是我们自己。如果感觉陷入困境,这是自己行为的结果。没人强迫我们自我绑缚。拿起贪爱网捆绑自己。举起贪爱盖罩住自己。变成鱼儿游向陷阱入口。越南有一种老式的竹制陷阱,两个开口。这种陷阱,鱼儿游进去容易,游出来很难。

菩提树下觉悟那一刹,佛陀说道:“奇哉,一切众生皆具觉醒、理解、爱与自由德相,却不自知不能证得,任自惑乱沉沦无边苦海。”佛陀看到我们日夜追寻的其实已在心中。我们可以叫它佛性或觉性,真正的自由,所有平和与快乐的基础。觉悟能力不是他人的施予。因为它就在我们心中。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我生命疆域以及五蕴(色、受、想、行、识)的主宰。五蕴是组成我们生命的五种元素,修行就是为了深察这五种元素并发现自我生命的本质——我们痛苦、快乐、平和与无惧的如实本质。

然而我们大多数人已逃离自己的疆域,任由冲突与混乱生起。我们已经完全没有勇气回到自己的疆域,去直面挫折与痛苦。无论何时,只要有十五分钟,一个或两个小时的“自由”时间,我们就会习惯性去玩电脑,打手机,听音乐或者是聊天来忘记和逃离现实。我们会这样想:“我现在太痛苦。又有太多的问题等着解决。我不愿回去面对它们。”

为了收回疆域主权并转化这五种元素,我们需要培养正念能量。这种能量将给予我们力量回归自我。这种能量真实而具体。

修习觉知地行走,我们安稳平和的步伐培养正念能量,让我们回到当下。安坐并随顺呼吸,觉知呼吸出入,培养正念能量。正念就餐时,全身心专注当下,觉知我们的食物以及跟我们一起吃饭的人。无论在做什么——工作、打扫甚至是与爱人有亲密接触之际——我们都可以培养正念能量。这样修习几天,正念能量就会增长并帮助和护佑我们,给予我们勇气回归自我,直面并包容自我疆域内的一切。

解脱与救赎只能自己获取,他人无法施予。你不能等待别人来帮你。你是你自己的岛屿。返回你的吸气和呼气。感触内心的平和,这样你就能看得更深。你将看到困境的根源并解开束缚你的心结。即使心中仍然充满情欲,你也有能力解开所有这些镣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