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贪爱是苦的根源(1 / 1)

为执取所蒙蔽,终究我们将沉沦堕入爱欲的苦海。焦虑日甚一日,充盈心中,正如池塘因潺潺细流而盈满。

——《爱欲网经》偈三

如果持续滋养情欲,那么无可避免我们将达到性渴爱与欲求的境地。我们不应低估情欲的破坏力。它生起的刹那,就应当施以关注。

每个人都希望爱与被爱。这是天性使然。然而,爱、欲望、需要和恐惧这些概念却往往被捆绑在一起。太多的歌词这样写道:“我爱你,我需要你。”这样的歌词等同了爱与贪爱的概念,而对方正好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或许会觉得,没有对方,自己就活不下去,当我们说“亲爱的,没有你我就活不下去。我需要你”这种话时,我们以为自己说的是绵绵情语。甚至觉得这对另一半而言还是一种赞美。然而,那样的需要事实上是孩童时期起一直伴随我们的原始恐惧与欲望的延续。

婴孩时期,我们无法自立。虽然有手有脚,但无法行走去任何地方。我们能够自己做的事情屈指可数。孩子的降生,是从子宫内部十分温暖、湿润和舒适的环境落入这个冰冷坚硬,到处充满刺眼光线的世界。出生后的第一次呼吸,我们必须首先要把肺脏当中的**排出。这是十分危险的一刻。

我们的原始欲望是生存。所以我们的原始恐惧是害怕自己无人照养。在懂得说话和理解语言之前,我们知道不断靠近的脚步声意味着有人会来哺育和照料我们。这让我们感到快乐,我们确实需要那个照养我们的人。

婴孩时期,我们能够辨别母亲或照料者身上的气味。听得出她的声音。慢慢地就开始爱上那种气味和嗓音。那是最初的、原始的爱,孕育于我们的需要,爱完全是天性使然。

长大之后开始寻找生活伴侣,这时我们很多人原始的生存欲望却依然还在。我们觉得没有他人的陪伴,自己就无法生存。我们或许是在寻找生活的伴侣,但心中的那个小孩却在寻找我们的父母和照料者最初给予我们的那种安全与舒适的感觉。

婴孩时期,母亲身上的气味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气味,因为我们需要她。在亚洲,人们亲吻时用到更多的不是嘴巴而是鼻子。他们相互分辨并享受对方的气味。

我们在一段关系里或许会觉得安心,心想:“现在好了,因为有人爱我,支持我。”但心里的婴孩却在说:“现在我可以安心了,照养我的人就在身旁。”这种喜悦感并不仅仅源自真正的感激之情,感谢对方的陪伴。更确切地说,我们觉得快乐与平和,是因为跟那个人在一起让我们感到安全和放松。然而过些时候,当关系遭遇挫折,我们不再觉得安心时,快乐也会离我们远去。

恐惧和欲望连为一体。原始恐惧催生欲望,我们渴望找到一个可以让自己感到舒适和安全的人。婴孩会有这样的感受:“我不能自立;无法照顾自己。我很脆弱。需要他人照顾,要不然就会死。”除非我们辨认、照顾并放下心中这些感受,否则它们还将继续支配我们的决定。如果成年后仍然缺乏保障和安全感,这是因为这些未被我们辨识和理解的原始恐惧还在我们身上延续。

贪爱生恐惧

欲望止熄,恐惧不再。如此,我们才能真的自由、平和与快乐。修行者止息过甚的欲望,以及任何的行蕴,他便走出地狱的深渊解脱了自我。

——《爱欲网经》偈三十

我们多数人都行走在恐惧的边缘:恐惧与亲爱人分离,恐惧孤独,恐惧无有。我们最大的恐惧是害怕自己死后将化为乌有。我们很多人都相信自己整个的存在仅仅是一世的生命跨度,从呱呱坠地的一刻始,至生命完结的一刻。我们相信,我们生于无有,最终也将归于无有。

我们内心充满了湮灭恐惧。然而湮灭只是一种观念。佛陀为我们开示“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这“八不中道”。潜心修习禅观,我们可以产生正念与正定的能量。此等能量引导我们通往不生不灭的智见,真正去除死亡的恐惧,理解自我不可坏灭的真相后,我们便从恐惧中解脱出来。此是大自在。无恐惧是终极喜悦。

心中有恐惧,你就不能拥有快乐。追逐欲望的目标,你就仍有恐惧。恐惧于贪爱如影随形。止息贪爱,恐惧自然也就消散不在。

有时候你感到恐惧,却并不明了其中的缘由。佛陀开示,恐惧乃是因为我们仍然执着于贪爱。如果停止追逐贪爱的对象,你将不再恐惧。没有恐惧,你就能够获得平和。身体与心灵都保持平和,不再受忧虑的困扰,灾祸也会减少。你是自由的。

我们能够施予他人最珍贵的馈赠之一,是成为一个不恐惧与不执着的人。这一真教法要比钱财与物质资源更加宝贵。恐惧扭曲我们的生活,令我们痛苦。我们依附于人与物,如同溺水之人紧紧抓住一根浮木。修习不执着并与他人分享这样的智慧,我们施予无畏这一馈赠。万物无常,刹那不住,聚散离合,快乐却可长留。

爱一个人,我们就当深入观察爱的本质。真爱之中没有痛苦与执着。它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幸福。真爱源自内心。拥有真爱,心中自觉圆满无缺,不再需要身外之物。真爱如同太阳,光亮朗照,并把光亮照耀在每个人身上。

众生易受贪爱的驱使

爱欲犹如树木根深且固。爱欲之木即使被砍伐,枝叶却再度抽枝发芽。

——《爱欲网经》偈八

我亲爱的情欲,我已了解你的源头。一颗渴求的心意来自于欲求和妄见。

——《爱欲网经》偈三十一

《爱欲网经》偈三十一当中,佛陀以真名称呼我们的欲望:贪爱。尽管我们希望爱与疗愈,却依旧追逐感官贪爱。为什么会这样?贪爱在我们意识更深处打结。这些爱结驱使我们。有时候,我们无意那样动作、言语和行为,但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却驱使我们那样做。事后,我们感到非常羞愧。爱结肆意指使我们。它驱使我们违背自己的意志去做一些事,说一些话。待事已完毕,则悔之晚矣。我们不禁自问:“我怎么可以说这样的话,做出这样的事情?”然而过去的错误不可挽回。贪爱的根本是我们的习气。深入观察它,我们就可以解开爱结。

转化贪爱的习气

爱欲之意是常流之水,习气与我慢也是如此。我们的思维与认识受爱欲的染污;我们掩埋真如实相因而蒙蔽了自我无所照见。

——《爱欲网经》偈十

习气以种子的形式存在我们每个人之内,有些种子沿袭自我们的祖先、祖父母和父母,有的是由此生经历的困难所创造。通常情况下,我们并未觉知到这些能量在体内的运作。我们想要忠守一段关系,但习气在我们的认识上着色,引导我们的行为,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艰难。

修习正念,我们开始觉知这些沿袭而来的习气。我们或许会发现自己的父母和祖父母,他们在这些习气面前同样也是不堪一击。我们可以不带判断地觉知这些负面习气根源于我们的先辈。笑对我们的各种缺点,笑对自我的习气。

或许在过去,在意识到自己无意识间在做一些事,一些可能是承袭而来的行为模式时,我们会把这归咎于个体的孤立自我。修习觉知,我们开始明白自己的行为有更深的根源,并且可以转化这些习气。

修习正念,我们辨识到惯性的欲望。正念与正定帮助我们观察并发现知己行为的根源。我们的行为可能是昨天发生的一件事所引发,又或许根植于我们的祖先,源于三百年前的某种经历。

笑对外在激怒不动心,引导性能量投向善业,这时我们能够觉知自己的能力,珍视它,并继续下去。关键在于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有觉知。正念帮助我们理解行为的根源。

如果我们还不能转化习气,那么,即使跳出一段关系的牢笼,也不过是再次堕入了另一座牢笼。我们与伴侣或配偶相处过程中一旦遭受挫折和痛苦,就会想到分手和离婚,这是普遍的做法。离开对方,我们以为自己就将获得自由。认为对方造成我们的痛苦。但事实上,即使分手或离婚之初,我们可能会觉得更加自由,但往往不多久又会与新人纠缠不清。我们想忠实这段新的关系,但最终还是重蹈覆辙。我们都是习气的受害者。思维、言语和行为的方式并未因为新人换旧人而有所改变。我们的行为给旧人带来的痛苦,现在施加在新人身上,于是制造了另一座地狱。

但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行为有觉知,就会知道这些行为是否有益,从而决心不再重复它们。如果我们对自身的习气有觉知,更加留心我们的思维、言语和行为,那么我们不仅可以转化自己,还可以转化种下这些种子的祖先们。我们能这样做,这意味着我们的祖先也有能力笑对愤怒。如果一个人保持冷静并笑对愤怒,整个世界就有更多的机会获得和平。

去除贪爱,先去除分别之心

傲慢与习气是同流之水。它通常与性的自我价值感紧密相关。如果有人被我们吸引,我们会觉得自己的傲慢获得了满足。我们感觉自己拥有某种价值、吸引力或优秀品质,所以对方才会依恋我们。我们希望与某人为伍,以此证明自己的才干或美貌。如果是孤身一人,这通常会被看作是自己无趣或不够美的证明,并因此感到痛苦。

我们总是在不断攀比。周围经常看到的形象以及自己对他人肤浅的认识,这些都巩固我们的想法。我们认为自己低人一等,要么高人一等,再不然就是琢磨如何争个不相上下。这三种我慢——低等、高等与平等——与我们的性能量有着密切的联系。

维持一个独立有我的观念是所有我慢的根源。我们看自己是一个独立个体,因而要与人比较并分出个高低贵贱。然而深入观察,我们发现没有一个“我”可用来比较。二元思维是我们执着与贪爱的基础。

我们有两只手并为它们取名,一只叫左手,另一只叫右手。你有见过这两只手相互争斗么?我是从未见过。每次左手受伤,我注意到我的右手自然会过来帮忙。所以身体内部必定是存在如同爱一般的东西。有时,我的双手相互帮助;有时,它们各自行动,但它们从不争斗。

我的右手鸣钟、写作、练字、倒茶,但它不会看低左手而侮慢地说道:“诶,左手兄,你真是一无是处。所有的诗篇,都是我写的。所有德语、法语和英语的书法,也都是我写的。你一点用都没有。真是一无是处。”右手不曾遭受我慢情结的苦。左手也从未遭受自卑情结的苦。这多么美好!当我的左手出现问题时,右手就会马上赶来。它从来不会说:“你一定要报偿我。我经常过来帮你,这是你欠我的。”

经书中阐述欲望之流如何与我慢流水一同流淌。我们希望证明自己是个人物,体现自我的价值,所以需要找个人来认同自己,这种我执把他人也拽入了痛苦的深渊。多么可悲。当能够洞见自己的伴侣,如果不再是与我们分离的个体,不再是高于我们,低于我们,甚至也不是与我们平等的人,如此便拥有无分别的智慧。我们把他人的快乐看做自己的快乐,他们的痛苦是我们的痛苦。

看着你自己的手。五根手指就像家里的五个兄弟姐妹。设想我们是一家五口。当我们记得一个家人遭受痛苦,所有人都会一同受苦时,便拥有了无分别的智慧。而当对方感到快乐时,我们也会觉得快乐。

极少有人可以用无常与无我的慧光观照爱与浪漫。成就无我的境界,我们得以在亲爱人之中看到自己,也可以在自我之中看见亲爱人。那时我们会变得健康、轻松与快乐。轻视或赞美亲爱人就是轻视或赞扬我们自己。无我智慧帮助化解情欲障碍。我们不否定爱,而是要在无我智慧的光照下看到真正的爱。

爱的真正含义是感知无分别。我们应当拥有包容、平等的心性,这样才能没有界限地去爱。包容、平等心,即是三种我慢——高、低、平等——的止息。我们不再分别,能够包容一切,不再受苦。没有分别之爱的地方,就是痛苦灭去的福地。

觉悟,放下

心念如流水自由流淌,爱欲若葛藤抽芽纠结。唯有真正的般若智慧能够清晰分辨此一真实,帮助我们斩断心念的根本。

——《爱欲网经》偈十一

觉悟之后不久,佛陀回到自己的故国。他看到国家的政治状况十分恶劣。父亲已经过世,很多高级政府官员贪污腐败。贪爱的化身魔罗现身说道:“佛陀,你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政治家。如果你决定回来成为国王,你能挽救自己的国家,挽救整个世界。”佛陀回答道:“魔罗,我的老友,环境的改变需要很多条件,而非只取决于国王是谁。七年前,我为了修习离开这个王国。自那时起,我已领悟到很多的真相,我能够帮助无数的人,这要比我成为国王所能帮助的人多得多。”

每个人心中驱使我们的欲望是魔。内心的魔念道:“你真棒,你是最棒的。”不过魔在说这些话时,我们必须知道它们出自魔罗之口。“我知道你,你是我心中的魔。”每个人心中都住着很多魔。它们现身并对我们说话。一旦意识到这个负面的能量,我们可以说:“我亲爱的魔,我知道你在那里。你不能驱使我。”

情欲生起时,你说:“我亲爱的情欲,我知道你的根本。你是错误认识生发的欲望。但我现在心无贪求,所以你不能左右我。即便你在那里,也无法驱使我。我没有更多的希望,对你也不再有错误认识。你如何显现?”

现在,你就像那条已经知道饵里藏钩的鱼。你知道诱饵不是滋养来源,所以不再被它捕获。你头脑清澈。你已觉醒,不再受种种**的驱使。

放下我慢,深入观察我们的习气,这时贪爱也消散了。我们灭除指使我们的能量,解开驱使我们的心结。我们从地狱中解脱出来。看得越深,理解就越透彻。解开所有的心结,然后便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