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成为彼此的皈依(1 / 1)

通晓佛陀的教义,我们照见并理解事物的真如实相而不为所捕。

——《爱欲网经》偈二十四

理解自己的痛苦,你就更能感同他人的苦受。理解是一份馈赠。受纳这一馈赠的人,或许因此感到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被人理解。理解是爱的别名,如果不能理解,你也就失去了爱的能力。不能理解你的儿子,你就无法爱他。不能理解你的母亲,你就无法爱她。施予理解意味着施予爱。缺失理解的爱,爱之愈深,对自己和他人的伤害愈甚。

赛珍珠的小说《东风·西风》[1]中,一位年轻男子离开中国赴美学医。他的未婚妻留在了国内。她在中国接受传统教育,包括裹足以及侍悦丈夫的为妻之道。完成学业后,年轻人回国与她成婚,然而此时在西方国家的岁月已经改变了他。他希望妻子能够表达她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畏惧或屈就于他。但这对妻子来说太困难了。这与她习得的为妻之道背道而驰。就这样,夫妻俩一起生活了几个月,相互之间越来越疏远,根本产生不出任何真正意义上的情感或精神上的亲昵。由于彼此的隔阂实在太大,丈夫甚至拒绝与妻子有肌肤之亲。幸好最终他们还是理解并爱上了对方,寻得了为人夫妻的快乐。

有时候,在孩子安睡之际,你可以坐在她身旁安静地看着她。睡觉的时候,孩子会显露出她的温柔、痛苦与希望。你只是静静地凝望着,观察自己的情感。理解与慈悲从心间生起,然后你将懂得如何照顾孩子并让她感到快乐。爱人也是这样。入眠后,你应当抓住这个机会看着他。深入观察,然后你会看见显露出的温柔,安眠中表现出的痛苦、希望和绝望。坐上十五分钟或半个小时,仅仅只是凝视。理解与悲悯将会生起,你将懂得如何守护你的爱人。

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如果我们的父母理解并深爱对方,我们就有机会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如果我们的父母不是这样,我们也就失去了这样的一次机会。相知相爱的父母是爱的教育的启蒙老师。他们不讲课,不开班。他们相互守护的言行举止就是爱的最好课程。

父母赠给孩子最为宝贵的遗产,是他们自己的快乐。父母的快乐是他们能够给予儿女们最有价值的馈赠。这些学习,让你的孩子毕生受用。你或许没有能力留给他们金钱、房屋或者是土地,但你可以帮助他们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如果拥有了一对快乐的父母,那么我们已经受纳了世间最昂贵的遗产。

一对夫妇在一起生活之后,总以为自己已经彻底了解对方,里里外外,清清楚楚。他们相信两人之间已经无所隐瞒。认为自己完全了解对方的肉体与精神。但事实上,一个人就是一座宇宙,广袤深邃不可究竟。我们见到的往往只是外壳;真相需要艰苦的追寻。

修习深入观察自我,我们才能理解他人。然后我们看着对方,开始理解他们的痛苦,因为我们已经看到并转化了自己的痛苦。一旦理解爱人的痛苦,我们就能帮助他(她)。不再斥责或埋怨对方,因为我们心中有了理解。我们以一颗慈悲之心看人。对方也将对你倾诉自己。即使什么都不做,什么也不说,我们观察的方式已经开启了疗愈的过程。

一对夫妻不修习正念,不尝试去理解自己和对方的痛苦,这段关系便不能持久。有些夫妻即使不幸福,却依然长期在一起生活。或许是为了孩子,或者是不想生活变得更加复杂,所以选择苟且地相处。痛苦地生活在一起,这样的夫妻比比皆是。另外一些夫妻因为无法忍受这种现状,于是选择分手或离婚。

只有理解和爱,才能疗愈孤独。有时我们以为找个性伙伴,自己就不会觉得那么孤独。但事实是男女之欢并不能缓解孤独感;它只会让人更加孤独。理解与爱应该伴随着性。没有理解和爱,性就是空洞的。

倾听伴侣的声音

用心倾听是真正守护对方的前提。爱人心中有我们未曾了解的痛苦。最好的朋友是能理解我们痛苦的人。我们希望成为这样的知心人。为了理解他人,我们必须用心倾听。

我们可以问伴侣:“亲爱的,如果你想跟我说说你的童年,我会愿意倾听。你小时候喜欢吃什么?做什么游戏?曾经有过什么挫折?”如果真的感兴趣,我们就会想知道和理解这些事情。有了这样的好奇心加上真心守护对方的愿望,她就会向我们倾诉自己的童年。仅此而已,认认真真地倾听她的讲述——或许那时她很快乐,或许遭受折磨,而痛苦记忆在多年以后仍然残留心中,不为外人所知——这样,我们就成了她最好的朋友。

“让我们相互倾听”,“让我们彼此守护”,我们需要倾诉生活的一点一滴。否则,两个肉体的结合天长日久也会变得寡然无味。即便陪伴在爱人身边,我们仍然会感觉孤独。所以会移情别恋。不断寻找新的生活。但不要以为你看到了一个人眼底深处的一切。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彻底了解你的爱人,这种错觉正是你无聊或不安分的原因。你的认识是错误的。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吗?

亚洲地区有这么一句名言:“同床异梦。”只要拥有爱与理解的能力,你就能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快乐。我们问及爱人的童年经历时,他或许会说:“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不愿再提。”但如果他不能理解自己,他就没有能力去理解他人。

爱是理解,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首先理解自己的痛苦并发现我们贪爱的根源。这有利于我们改变而不再是责备和憎恨。有了理解,我们可以爱,并且最终去除内心的孤独。

多一些谅解,少一分怨怒

不要等到为时已晚才意识到什么对你最重要。感官欲望有时是如此强烈,我们总是到不可挽回之时,才意识到它已经造成的破坏。人谁无过?但你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请求他人宽恕。比如说,你犯错之后不应该只是认错,简单说一句“对不起,我不该对你大喊大叫”,更要训练自己少发脾气。做出一个承诺,抽出时间反省自己行为的根源。

真诚的悔悟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快乐。没有它,信任将**然无存,彼此间的快乐也会减少。发誓改变自己,并尽己所能走向修习的正道。否则,对方将失去对你的信任,慢慢地,你也会失去对自己的信任,然后,你们关系渐行渐远,不再如往昔那般牢固。我们的行为方式应当有助于信任一天天巩固。你不必说任何话。只要自己真的重新开始,对方会看到你的努力。即使对方没有马上看到,你也不要争吵或是感到害怕。继续平稳修习,慢慢地,真相会显现出来,关系也会改善。

正思维的修习十分重要。正思维通过深入观察以获取更多的理解和悲悯。无论何时,凡是觉察到自己在数落伴侣,就应当返回你的呼吸,并问问自己:“我如何改变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我可以更深入地观察,从而更多地理解她的痛苦与困难吗?”

理解你的伴侣,你就更能接纳他并抱有更多的悲悯。对你来说,这样的慈悲本身就是一种解脱。不要再因为他的言语和行为而感到气恼。人们总是这样想:“这不可接受,我一定要改正他的言行。”如果你感到这样的不快,当下就返回你的呼吸。返回你平和的状态并且更深入地观察事物的本质。你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这样做,接受和享受现实。善待可恨之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爱他。但如果你停下来更加深入地观察,你将看到对方的困难。如果你能接受他,你就能够爱他。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善巧的一面。看到自己的处事方式对解决问题不起积极作用时,你就应当自我觉醒并停止不善巧的思维和行为。叱喝别人不是有益的行为方式。如果已经这么做了,你应当意识到这是你不善巧行为的一种。返回你的呼吸对自己说:“我必须改正这样的行为。”然后,跟对方道歉并告诉自己要吸取过去的经验,下次不再重蹈覆辙。

要成为一名英雄,你需要真诚面对伴侣,承诺当下保持平和与克制。即使非常愤怒,也要努力克制自己,通过更深入地观察去理解你自己和他人。你必须在修习中运用自己的信念并在今天就努力改变自己。修在当下,勿待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