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大将之路(1 / 1)

岳飞之死 高天流云 3382 字 1个月前

剿匪是这一阶段的主旋律,每个南宋大将都在做这件事。从西南端最远处的吴玠,到靠海的韩世忠无一例外。

历代史书以及近现代作品里都很少重视这段史实,原因是它游离在宋金对抗之外,但是这里面隐藏着两个很珍贵的历史课题,对历史有深层次追求的人不能错过。

第一,南宋各支主力军团是怎样形成的。比如国人每每称道岳家军的神勇,种种传奇英雄的事迹耳熟能详,但是它是怎么从无到有,壮大到独领**,最强时一军压倒南宋其他军队的总和呢?

从中可以审视出很多当时社会国家的独特结构,和许多历史人物的真实一面。

第二,南宋的正规军几乎都冠以私人姓氏,搞得像私人武装一样,这与宋朝压抑武人的祖制不符,那么赵构拿什么制约他们?甚至在几大将战力达到巅峰时敢于突然收权,将军们也只能乖乖听话,没有一个敢于反抗。

那可不是用韩、岳、张、刘忠心耿耿就能解释得过去的!里边隐藏的就是赵构能占据半壁江山、重建乾坤的核心秘密。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多种多样,以中国地域之广袤、人物之众多,可以说乱世中每一种活法都能在这件事上体现出来。先从普遍形象最温厚宽仁的吴玠说起,他沉稳理智,以一己之力拱卫川陕,既是保护神,又是万家生佛,但是军队也要吃饭、开饷,尤其是和尚原、饶风关、仙人关三战过后实力大损,想补强怎么办?

赵构是不管的,几大军团的壮大之路分阶段,在第一阶段时万事都要求自己,如同苗人养蛊,众多毒虫共处一罐,最后胜出的那个才有培养价值。

当时同在陕西大地上,西军的残部原熙河军主将、现防御岷州至阶州一线的关师古就栽倒在这上面了。他按照正常的工作方式生活,军人打仗,拿饷吃粮。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蜀川大本营方面很久没有运粮饷来了。

这时是绍兴四年前后,张浚被御史台集体弹劾,以本官提举洞宵宫,彻底赋闲。失去权力之余,连居住地点也被固定,只能去福州在官方视线下生活。这个结果普遍地被认为是秋后算账。事隔三年之后,张浚为富平之战付出代价。

其实间隔了三年就说明了问题本质,宋廷并不是因为战败追责,而是川陕区域日渐稳定,逐步恢复元气,放眼望去以吴玠为首的西南方将校基本都是张浚一手提拔起来的,再加上蜀川在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凶险前景,无论谁都不敢放任张浚这个胆大心雄的铁腕首长继续在那里一人掌管军、政、财、法全部权力。

说到底,江淮区域遍布的是假的藩镇,要继续打下去才能真的乱出来朱全忠,张浚却是实打实的割据,他再忠心耿耿也难以抵挡权力带来的野心,以及蜀川邪门到极点的凶险。

接替张浚的是卢法原。卢法原,字立之,湖州德清(今浙江湖州)人,宣和、靖康期间曾任吏部尚书,把宋朝官秩次第履历归纳成书,水平很高,“功过殿最,开卷缭然”,是个整理型的公务高手。

这样的人掌控川陕,边疆的苦日子到了,乡绅、盗匪、军队、官员、金国、伪齐千头万绪一拥而上,搞得他手忙脚乱,很多事都耽搁了,包括关师古的粮饷。

蜀川没有回应,关师古向杭州求援,千里迢迢,信发出去连到没到都确定不了。面对即将哗变的士兵,关师古一怒之下命令全军开拔,军队是强力机构,在乱世之中居然要饿死,简直是天下奇闻!

关师古决定向伪齐抢粮,在石要岭与伪齐军大战,结果一败涂地。熙河军是被饿败的,关师古怒不可遏却无可奈何,悲愤荒谬到极点,他单骑出营,向伪齐投降。

关师古变节,南宋丢掉了洮岷地区,仅剩阶(今甘肃武都)、成(今甘肃成县)二州,西夏方向的屏障洞穿,如果金国与西夏联手进攻的话,形势比仙人关等战役更加凶险。

但这对吴玠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关师古保留了对宋朝的最后一点忠心,只是单骑投敌,把熙河军留下了。这时不取,更待何时?吴玠火速赶了过去,收拢残兵败将补充自己的队伍,都是西军的部下,瞬间就融为一体,连磨合期都不用。

至于正规的军事规定里南宋会另派将军接替关师古,军队是国家财产不许私自抢夺等都是笑话,先抢到手再说,再没有吐出去的道理。

吴玠身处边陲,地广人稀,物资匮乏,想发展的话理论上应该不择手段,但是人好心善,吃相里血腥味很淡,轮到东南方的就不是这样了。首先说张俊,他是赵构面前最得宠的人,从建炎小朝廷在应天府成立时起就优先供应。

具体到追剿李成这次,刚好也是张俊的一次重要扩编机会。李成的军队被打散了,张用投降时是满编,于是怎样分赃就很有讲究。

“拱卫大夫、相州防御使、新除舒蕲镇抚使张用,有众五万在瑞昌。后数日,俊亲拣其军,精锐者留之,老弱者许自便。有投曹成者,有投岳飞者,有投韩世忠者,有自去而为民者。”

这就是地位的体现,必须先由张俊挑选,之后才能轮到岳飞、韩世忠,至于刘光世连挑的资格都没有。刘光世是南宋军界的异类,他自恃出身将门号召力非凡,一直与赵构有一层说不清、道不明,但确实存在的隔阂。

张俊此次剿匪的收获还没有结束,连续击败、收编两个镇抚使之后,他对南宋的官员也动了脑筋。

鄂州路安抚使李允文成了他的目标。安抚使在宋朝初年是专为诸路灾伤及用兵所派遣的专职,后来渐渐成为各路负责管辖军务治安的长官,通常兼任知州、知府,相当于地方的最高长官,张俊身为纯粹的军方人物,又生活在以文抑武的宋朝,在道理上讲无论怎样都不敢对其不敬。

可偏偏张俊就趁李允文被两大镇抚使张用、孔彦舟夹攻之际突然动手,夺其军权,把李允文本人押送杭州行在。

夺权不杀人,押送给赵构,这或许就是张俊特权的极限。南宋朝廷对此也没有追究,默认了张俊的这次扩军。就在这一次,张俊的军队达到了三万人以上,全员精锐,战械精良,在当时无与伦比。

之后张俊就率军离开,把战场和曹成留给了岳飞。这在当时是极大的好意,意味着岳飞只要获胜,曹成的兵力、资源,平叛的军功等就都是他的了。由此可见,张俊此时是真的在栽培岳飞,将其当成自己的亲信部下对待。

曹成拥众十余万,从江西流窜到两湖,占据道、贺两州。岳飞在动身之前突然接到了最新的任命诏书。

“命飞权知潭州,兼权荆湖东路安抚都总管,付金字牌、黄旗招成。”两个职位都是“权”,即代理的意思,但这是省部级的高官位置。追剿李成、招安张用成功之后刚刚升职,在行动前又突然晋升,这对岳飞来说是真正的惊喜。

他从这一刻起独立成军,在南宋官军的序列里占据了一席之地,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在当局的位置。

人逢喜事精神爽,讨伐曹成前夕岳飞的奏章也被批准。岳飞说从前讨伐叛逆时的策略基本上都是招安,所以盗匪们“力强则肆暴,力屈则就招”,叛服不定的根源在于没有死罪,所以这一次要加大力度到剿除。

赵构同意了。

贺州的战略要地在莫邪关,曹成的部队境内作战,先到一步。岳飞派出最得力的部下前军统制张宪去攻打。岳飞的部队强攻、野战、埋伏等战术齐备,从建军伊始就没有短板,莫邪关并没有造成障碍,被前军第五将韩顺夫顺利攻陷。

正因为顺利,也因为岳飞本人、前军主将张宪都不在场,韩顺夫突然间本性暴露,在莫邪关内纵酒狂饮,还抓了当地妇女陪酒。主将如此,部下更加放纵,肆无忌惮间他们没料到曹成的部下突然杀了个回马枪。

有个贼将带着很少的兵突袭,冲散了岳家军的外围部队,杀进莫邪关内部酒局现场,一刀砍断韩顺夫的胳膊,当岳飞率军赶到时,韩顺夫已经伤重而死。岳飞大怒,韩顺夫败坏军纪死有余辜,他的亲兵同罪,被一同处斩。

这时战报传来,杀人夺关的人叫杨再兴。后世传言他是北宋名将杨业的后嗣,其实二者没有关系,杨再兴生于江西吉水县黄桥镇,祖籍在河南相州汤阴,是岳飞的同乡。岳飞命令第五副将再攻莫邪关,一定要活捉杨再兴。

战报很快传来,第五副将也被击败。岳飞震惊,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他派张宪与后军统制王经一起出战,岳家军前、后统制合力,是除岳飞本人之外的最高配置了,理应马到成功。

莫邪关的确被攻克了,杨再兴却没抓住,交战中他还杀了岳飞的弟弟岳翻!

岳家军群情激愤,穷追不舍。十天之后,在贺州东北部的桂岭县,曹成的队伍被打散了。曹成率领大部分军队逃向连州(今广东连州),杨再兴逃向静江军(今广西桂林)。

岳家军放过曹成,以张宪为首穷追杨再兴。在风景如画的桂林,杨再兴走投无路跳进了一条山涧,张宪下令放箭,到这一步杨再兴才决定投降。

岳飞亲手解开了杨再兴的绑绳,不念杀弟之仇,要他为国尽忠。杨再兴深受感动,发誓效忠。

岳飞收服了杨再兴,回头再找曹成,发现被韩世忠捡了便宜。南宋禁止韩世忠向江淮区域发展,福建等南端区域可以随意行动,这时他路过邵州,慌不择路的曹成一头撞了过来。

韩世忠直接截胡,连声招呼都没打,就把曹成连同盗匪部队全部收编带走。这很不仗义,但岳飞无可奈何。军头们扩张势力的时候个个像饿狼一样,没有道理可讲,尤其是韩世忠军阶比岳飞高很多,岳飞被欺压也没处说理。

岳飞本人在扩张实力时同样杀伐决断,手段狠辣。有两件事可见一斑。

第一件事发生在岳飞收复建康府时。在这之前,义军、流寇、御营军等各支部队离合聚散不定,岳飞驻扎在宜兴,与他毗邻的是个叫刘经的军阀,两人多次合作,堪称患难与共。岳飞率部进攻完颜宗弼时刘经按兵不动,等岳飞战胜回归走到溧阳与溧水两县之间时,突然有一个叫王万的人跑来告密。

王万是刘经手下的将官,揭发刘经要趁岳飞参战离开的机会,把岳飞的母亲妻儿杀害,吞并留在宜兴的部队。

岳飞当机立断,派部将姚政火速赶回宜兴。姚政夜间回到驻地,在岳飞母亲的房间里布下了埋伏,然后去见刘经,说岳飞的母亲接到家乡来信,岳飞不在身边,请刘经过去商议事情。

刘经进入房间就被伏兵杀死。很快岳飞率大部队赶到,向刘经部下宣告事情始末,就此收编这支部队。

第二件事发生在救援楚州前后。岳飞早期有个叫傅庆的部下,卫州人,烧窑出身,骁勇善战,很快在乱世中脱颖而出,很得岳飞赏识。傅庆自恃战功,觉得可以与岳飞平辈论交。

傅庆缺钱时像私人朋友那样找岳飞,“岳丈,傅庆缺钱使,可觅金若干、钱若干”。岳飞总是有求必应。优渥的待遇并没有使傅庆感恩,而是变得轻慢,不时对外宣称“岳丈所主张此一军者,皆我出战有功之力”。

岳飞受封为镇抚使之后,军纪变得更加严明,对傅庆不像从前那般纵容。傅庆大为不满,开始消极怠战,更有了外心。他在承州附近时与刘光世手下大将王德相遇,两人并骑交谈,傅庆说要转投刘光世,王德代刘光世同意。

张宪把这件事告诉了岳飞。岳飞大怒,但隐忍不发,回到泰州之后举办了一次军中比赛。统制官们比谁射箭远,张宪等人的射距在一百五十余步,傅庆连射三箭都在一百七十余步,傅庆获胜。

岳飞赏傅庆三杯酒,就在后者扬扬自得时,岳飞把御赐的锦袍金带赏给了王贵。傅庆当场发作:“当赏有功者!”岳飞问他:“谁是有功者?”傅庆大叫:“傅庆在清水亭有功,当赏傅庆!”

岳飞大怒,呵斥傅庆退下。傅庆不退,岳飞怒不可遏,叫道:“不斩傅庆,何以示众?!”当场斩杀傅庆。

第一件事刘经先起歹心,还要祸及岳飞家人,岳飞先发制人,合情合理。

第二件事杀傅庆被历代史书解读成岳飞本性残暴,驭下不仁,日后才有风波亭之厄。这个说法充满了宋朝三百余年里朝野官民饱受各方欺凌,搞得心灵扭曲形成的畸形宿命论。实际情况是,无论谁处在当时岳飞的位置上都只有杀傅庆这一条路可走。

第一,岳飞在职权上有杀傅庆的权力;第二,岳飞想严明军纪,就不能再姑息这种兵痞;第三,当时岳飞的部下由开封系溃兵、流寇组成,傅庆勇冠三军,是全军表率。他不遵守军纪,还要率部叛逃,不杀他立威,岳家军难免分崩离析。

除了杀傅庆,岳飞还能怎么办呢?

除此之外,还有两件事能看出当时扩张军队的办法有多么的出人意料。第一件,前面曾经提过岳飞某次醉酒,一拳把一位军官打得昏厥欲死。这是岳飞在史书上公认的一个污点,好在他知错能改,痛下决心戒酒,反而成就一桩美谈。

事实上这很可能是岳飞扩军的一记偏招,看似鲁莽却非常有效。

这个军官名叫赵秉渊,时任江西路兵马钤辖,最开始是辽国军人,转投到宋朝,一路辗转抱住了赵构的大腿,成了建炎朝廷的官。那场酒在洪州开喝,据说两人逸兴遄飞喝得尽兴,不知什么原因岳飞突然暴怒,一顿老拳揍得赵秉渊差点当场倒毙。重点是当时没有处罚,事后岳飞申请把赵秉渊连同他的部队都收归自己所有,宋廷同意了。

这就耐人寻味了,暴打军官容易,私吞军队也很常见,可宋廷为什么就同意了呢?要知道岳飞从来不是赵构的嫡系,不可能有特权。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军人之间特有的规则在起作用,岳飞从精神到肉体都痛殴了赵秉渊,不由他不服。

佐证是很久之后,南宋绍兴十年(1140)六月时,岳飞第四次北伐收复淮宁府时,委派时任胜捷军统制的赵秉渊去做淮宁知府。

赵秉渊一直是岳飞的亲信。

另一件事也发生在洪州,当时岳飞刚刚晋升神武右副军统制,相应的福利之一是把荆湖南路安抚司统制任士安的军队划归岳飞,任士安本人转授江西总管,交接时在一个环节上出了问题。

规定要由岳飞支付第一次犒赏,赏赐分成带甲、轻骑、不带甲三个标准,统一由任士安发放。在这个过程中任士安中饱私囊,或许这是个潜规则,被军方默认是原长官最后的一个福利,但是岳飞发现之后处罚任士安“决杖一百”。

任士安“病疮而卒”。

岳飞千辛万苦才跳出镇抚使火坑,得到了正规军军衔和划归过来的正规军部下,眼见前途初见曙光,却因为小小的贪污就搞出人命。这给整个官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说不上好坏,最起码是野性难驯,不肯和光同尘,且心狠手辣,动辄取人性命。那么这可以视作岳飞悲惨结局的一大原因吗?

毕竟在这件事上显示出他的官场智商实在不够。然而又要怎样解释他迅速在南宋军界崛起的事实呢?他本来已经划归张俊部下了,又怎么会突然间独立成军,发展壮大?这里面的核心问题就是岳飞怎样取信于赵构,而赵构是怎样控制军队的。

说到取信,对帝王来说,将军以母、妻、子为人质是不够的。古来大奸大恶之辈从来不在乎至亲血脉的生死,比如帝王本身就是这样。合格的皇帝总会在必要的时刻只保全自己,像刘邦在逃跑时嫌车慢把儿女扔下车三次,项羽要把刘邦的父亲煮熟,刘邦不仅不怕,还要求分一碗肉汤喝。

所以岳飞之前的诚意很大,但赵构不信,该是镇抚使就一定要去上任。后来是岳飞的实际表现才让赵构满意。

首先岳飞治军的纪律性是绝无仅有的,行军时不许伤庄稼,宿营时不许打扰百姓,这把他与所有的镇抚使都区分开,甚至比正规军做得更好,让赵构另眼相看。

但是要注意的是,他的口号是“饿死不掳掠,冻死不拆屋”。这一点在近代以后被解读成对平民百姓的爱护。

这真的很难得。但是要真正对贫苦百姓好,口号应该是“打土豪,分田地”。以当时南宋的实际民生状况来说,贫苦的百姓不是掳掠的对象,因为抢无可抢。至于拆屋更是笑话了,贫无立锥之地,何来栖身之所?

真正受益的是乡绅、世族、富商等中产阶级以上的人,这些人最害怕乱世,最容易被伤害,同时也拥有当时最富足的经济状况。至于顶级的官员、大户本身的数量就不算多,基本在时代的洪流里陨家丧命了。有钱、有产的人万分渴望恢复秩序,岳飞就像上天赐予的圣人一样出现了。

同时,岳飞还交好文官系统。这就是凤毛麟角了,乱世中武人抬头,连正面人物韩世忠都两次挑衅文官系统,其中一次还把文官淹死了,其他人可想而知。

岳飞在最低潮时的唯一朋友就是文人赵九龄,此后岳家军幕僚里的文人名士也是诸家军中最多的。

史书由识字者编撰,识字者在封建时代基本出自中产以上阶级,岳飞得到这两者的欣赏与支持,美好的名声像插上翅膀一样迅速飞翔在南宋的大地上,建炎集团想不知道都不可能。

以上两者叠加,让岳飞在朝廷上层的印象变好,起决定性作用的却是他周边其他人的表现。

同是镇抚使,同一时间内,郭仲威占据扬州,薛庆占据承州,桑仲占据襄阳等,每个人都想着成佛做祖,谁都把赵构当一台戏唱。有这些人的衬托,更能显示出岳飞的难能可贵。

还有就是明智。

楚州守将赵立,以一城之力挡金国图谋大运河,“威名战功,咸出其上”。陕州李彦仙与金军交战两百余场,多次大胜,震动宋金两国。他们都是抗金到底的忠贞之士,功名业绩都远超当时的岳飞。

两人都以身殉国,尤其是李彦仙,连同部下五十一员战将一同战死,无一投降。这是何等的壮烈!

与他们对比,岳飞在救援楚州失败之后,上表陈述泰州无险可守,只能撤退。经过允许之后,撤退时还能带着军民一起安置,安全之后再上表请罪。全程有组织、有记录、先请示、后认罪,态度无可挑剔,过程完美无缺。

这是一个正规军该有的样子。以上这些加在一起,才让赵构从千万人中看到了岳飞,给了他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