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舍我/1898—1991/ 原名希箕,又名成勋,后名成平,笔名舍我,湖南湘乡人,出生于南京。中国著名报人,新闻教育家,与曾虚白、马星野并称台湾“新闻界三老兵”。曾创办《世界晚报》《世界日报》《世界画报》和《立报》等。
1935年9月,上海闸北火车站,旅客们熙熙攘攘、人声鼎沸,有着“报界大王”之称的成舍我,连续好几天都跑来这里转悠。他敏锐地发现,这里算得上是全上海报纸卖得最好的零售市场:有通向南京和宁波的两条铁路,沿线人文荟萃、财富聚集,每天上下旅客数十万之多,大都利用在车上的时间看报,报贩子也很集中,都是利用上下车的几分钟的时间急迫地叫卖。
“申报!申报!”一群举着报纸不断叫卖的小孩儿,从陷入沉思的成舍我身边跑过。此时,他考虑的是,如何成立一份小型报,可以跟当时销量最好的《申报》《新闻报》抗衡。可要开辟新路,谈何容易?孩子们的叫卖声引起了他的注意,这里《申报》的名字只有两个字,叫起来简洁明快,而与《申报》齐名的《新闻报》和其他4个字的报纸,只是偶尔喊一声报名。
就在这一刻,忽然有两个字闪过脑海,他当即兴奋地拍手称道。不久,一份名为《立报》的小型报开始出现在市面上。因为这个“立”字比起“申”字来更易发音,更利于报贩叫卖,所以不久沿街报贩们急切的叫卖声都变成了“申报立报!立报申报!”后来,成舍我解释取这个名字的原因:“人要能立,国要能立,立之意大矣哉!不过,我的灵感是得自于闸北火车站的报贩的叫卖声。”
光有名字还是不行的,还要在办报理念上下功夫。成舍我对《立报》采取的是法国巴黎某家报纸四开型的报样,也可装订成杂志。虽是小报的报样,但要求大报的内容。当年国内的各家报纸都采用外国通讯社的新闻电稿,将英、美、法、德、俄、日等各家通讯电稿分类并列。《立报》则不然,它要求将各家通讯社的消息以及国内新闻加以整合分析,由编辑重新编写。
这项工作十分繁重,耗费人力。据当时的总编辑萨空了回忆,每天晚上上班后直至发稿,“屁股不离板凳”。这样下来,读者能从简明的文字中系统地了解国内外大事,达到“能读、爱读、必读”的效果。因而,大家读过《立报》可以不去读《申报》,但读过《申报》,还想再了解一下《立报》对新闻事件的评价。
对于报纸广告,成舍我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起初,他预感到广告不可能太多,却将广告价格定得与另两家大报一样高,并宣布在《立报》销量达不到一定数量时,不接受广告。《立报》坚持“文字通俗,定价低廉”的原则,宣扬“五分钟可知天下事,一元钱可看三个月”。等后来报纸发行量达到一定数量时,广告源源不断地如雪片般飞来。对自己的做法,成舍我说:“销路只要能达到一万份以上,即可自给,不接受广告并非冒险。”
就这样,成舍我硬是在《申报》和《新闻报》两家行销全国、发行最广的霸主报纸中,又打进一个楔子,创办了自己的《立报》。创办之始,成舍我集社长、记者、编辑、校对、工友于一身,赤手空拳,艰苦创业。所有的人都心存疑惑,担心他能否成功,他却打破常规,一往无前,并最终按照自己的办报理念,将《立报》办成了一份中国早期最成功的小报型的大报。
旋转乾坤之力
1898年,成舍我出生于南京下关,家境贫寒。他的父亲成璧任职于安徽舒城监狱,为典史,1908年因囚犯越狱事被诬入狱,后幸经上海《神州日报》记者方石荪仗义执言、报道真相,才最终获得平反。有此经历,日后长大的成舍我渐渐体会到,新闻记者的正义感实在有“旋转乾坤之力”,因而立志以新闻记者为终生职业,并期以万钧之笔,达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初衷。
成舍我就读于安徽安庆第四学堂,业余时间即为当地报纸写稿。15岁时,他被《民岩报》正式聘为外勤记者,第二年又与他人进行了办报生涯的第一次尝试。1918年,经时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陈独秀的特批,无学历无资格参加入学考试的成舍我,辗转成为北京大学国文系正式学生。困难的时候,北大图书馆馆长李大钊给他在《益世报》谋划了一份编辑职务,让他半工半读完成了学业。
1924年4月16日,靠着节衣缩食的200块大洋,成舍我创办《世界晚报》,这是他打响名号的第一份报纸。当时为了节俭,报馆就设在手帕胡同35号自家住宅。由于报社立场公正不阿、言论公正,加上消息灵通正确,不畏强权暴力,民众都非常喜爱和支持,报纸销路极佳。
不畏强暴
1925年2月10日,《世界日报》创刊,社址迁至石驸马大街90号。在发刊词中,成舍我提出“不党不偏,不受津贴,言论公正,不畏强暴,替老百姓说话,作民众喉舌”,同时提出“以国民意见为意见”“以超党派立场争取全民福利”等。这比当年《大公报》提出的“四不”原则(即不党、不卖、不私、不盲)还要早。他常对编辑记者说:“只要保证真实,对社会没有危害,什么新闻都可以刊登。如果出了什么事,你们不负责任,打官司、坐牢,归我去。”
日报问世不久,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该报陆续刊载许多揭露新闻,并募捐援助上海罢工工人。6月10日发表署名“舍我”的时评《沪案唯一之目标》,主张惩凶、赔偿。次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日报以大量篇幅刊登了有关惨案的新闻和照片,发表了署名“舍我”的时评《段政府尚不知悔祸耶》,在谴责军阀当局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同时,提出了段祺瑞执政府引咎辞职、惩办凶手和抚恤死难者三项要求,喊出了时代的声音。
在一片谴责声中,段祺瑞执政府倒台,张学良、张宗昌等奉鲁军阀占据北京,开始强势打压舆论。4月26日,张宗昌以“勾结赤俄”的罪名枪杀了《京报》社长邵飘萍,8月6日又以通乱北伐军的罪名深夜逮捕《社会日报》社长林白水,并于当夜处决。同样处在风口浪尖的《世界日报》依旧“不畏强暴”,毅然报道和揭露事件真相。
就在林白水遇害的第二天深夜,成舍我刚看完日报的大样,上床不久,忽然人声鼎沸,若干宪兵蜂拥而入:“宪兵司令部王(琦)司令请你谈话。”随即将他押上卡车带走。报社同人都认为成舍我此去凶多吉少,恐怕要遭到邵、林同样的命运,路透社甚至抢先发出电讯:“成氏已被处决。”
当天夜晚,他的夫人杨璠跑去国务总理孙宝琦家门口跪泣哀求。孙履新之初,政敌曹锟以及舆论界大举倒孙,唯有《世界晚报》力挺他。感念旧情的孙出面斡旋,从鬼门关救回成舍我。成舍我后来说,这是他“毕生未有的一幕惊险怪剧”。
新闻第一
据说,成舍我这个人很吝啬,常常拖欠员工的工资或者打白条,也最终引得在副刊《明珠》历时7年连载长篇小说《金粉世家》的作家张恨水与其分道扬镳。成舍我还以艰苦抗战作口实对职工采取低薪制,甚至规定职工伙食只许吃糙米,做菜不放油。职工因工作劳累,营养不好,每每要求改善伙食,他始终不许。1945年4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去世,消息传来时,报社职工正在吃午饭,成舍我到食堂宣布这个消息,并说:“你们看,罗斯福是金元王国的总统,营养应当是很好的,可是他也死了,可见营养的关系不大。”话未说完,全室哗笑。
就是这样一个吝啬的人,面对新闻的时候却毫不吝啬。据当时的一位记者回忆,他曾向成舍我提出要求,想要一辆代步的车用来跑新闻,“南京太大了,两条腿是跑不过来的”。没想到成舍我立马就答应了,同时吩咐司机:“从明天起,你这部车就归这位记者使用。”那是一辆紫红色的美国Hudson牌新轿车,几乎是当时南京新闻圈最豪华的车了。
有一天早上,车子经过一个公交车站时,那位记者突然发现成舍我挤在人群中,便立即叫司机停车,请成舍我上车,问:“何必自苦乃尔?”成舍我的回答很自然:“既然你采访需要车,当然归你用,新闻第一嘛!”半个多世纪后,这位记者在回忆录中还禁不住发问:“世界上有几个这样的报老板?”
终身的记者
成舍我与曾虚白、马星野并称台湾“新闻界三老兵”。有人把成舍我的办报活动概括为一句话:“世界、民生、立报,成舍我。”更有人称其为“小型报业家”“新闻界怪杰”“民营报业的巨擘”“中国的报王”,不管哪个称呼,都充满敬意与推崇。曹聚仁曾在《文坛五十年》中说,成舍我是“写通讯的能手”,“脱离了政论家的旧窠臼”,知道应该“着笔事实报道”。
1934年,他在南京创办的《民生报》因为揭发国民党“行政院”政务处长吉学沛经手建筑“行政院”官署贪污案,“行政院”院长汪精卫一怒之下,封闭了《民生报》,并将他拘押40天。反复较量中,成舍我给汪精卫,也给中国新闻史留下了一句名言:“我可以当一辈子新闻记者,你能当一辈子‘行政院’院长吗?”
1952年,成舍我举家迁台,因当时报禁关系未能如愿办报。4年后,他在台北木栅沟子口创办“世界新闻职业学校”,宗旨是“改进新闻事业及训练手脑交用之新闻人才”,以“德智兼修,手脑并用”为校训。1991年改制为世新大学。他常在课堂上讲,记者应当“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并认为记者如果要争特权,其危害社会、戕贼人心的影响之大,实百倍贪官污吏、恶霸土豪。
成舍我以“终身的记者”自许,直至晚年病中口不能言,仍以笔书写“我要说话”四字,恰是他毕生事业的写照。1991年4月1日,成舍我病逝台北,享年93岁。从1913年为安庆《民岩报》撰稿,到1988年在台北创办《台湾立报》,直至1991年去世,成舍我从事新闻业近77年,一生参与创办媒体、刊物近20家,直接创办12家,遭遇挫折无数,始终为“新闻自由”与“人权保障”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