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1869—1936/ 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后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学家、朴学大师、国学大师、民族主义革命者,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代表作有《章氏丛书》《章太炎医论》等。
1903年5月,章太炎为邹容的《革命军》一书作序,称其为“义师先声”。同年6月,作《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因文中有“载湉小丑,不辨菽麦”之语,引起清廷震怒,而世人惊为“奇警”,认为“论者不啻向五千年帝王历史中,猛投以爆弹也”。
事发后,清政府到爱国学社抓人,问谁是章炳麟。章太炎挺身而出说:“我是章炳麟,你们抓我好了。”来人打量着眼前这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对他的相貌实在难以恭维。与章太炎交往过的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曾这样描述:“皮肤差不多是黄色的,鬓髯稀少得可怜,那突兀峥嵘的额,看去几乎像生了疣。只有那丝一般的细眼—在上品的无边眼镜背后,常是冷然微笑着的那细眼,确有些与众不同。”
章太炎在狱中做裁缝度日,但革命意志不减。当时邹容尚在逃,章太炎在致邹容的信中大义凛然道:“吾已被清廷查拿七次,今第八次矣,志在流血,焉用逃为?”不久,邹容便前来主动投案。结果章太炎被判3年,邹容被判了2年。后来,因洋人待犯人甚虐,麦饭粗劣,邹容被折磨致病,于1905年4月3日卒于狱中,年仅20岁。
1906年阴历六月二十九日,章太炎出狱赴日。在欢迎会上,章太炎慷慨陈词:“一、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二、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并表示要成革命大业,必须有“精神病人”的执着和勇气。他还特地在宅壁高处挂了一幅邹容的遗像,前面摆了一张横板,上设香炉,每月初一、十五必沐手敬香一次。
民国之祢衡
1902年,章太炎第二次渡日本,曾计划在东京举办“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支那亡国”意指南明永历帝政权的灭亡,预定的举办日期为明思宗殉国之日,但是纪念会在清廷向日本政府施压下被禁止。此次东渡,章太炎住在梁启超主持的新民丛报馆,为《新民丛报》润色译文,并曾试图调解孙、康二派的关系。
1906年,章太炎在日本主编《民报》时,曾主张社会主义,与片山潜等日本社会主义者过从甚密,并由此反思西方的进化论及现代文明,撰写了《俱分进化论》《五无论》等著作。
章太炎是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重要领袖之一。他与孙文既有过并肩奋战的岁月,也有过激烈争辩乃至分道扬镳的日子。孙文逝世,章太炎肯定“天生我公,为世铃铎……余岂好邮,好是谔谔”。既承认孙文首倡革命之功,又坦言彼此的分歧,是有话直说的诤友。时称章太炎为“民国之祢衡”。
章太炎常批评孙中山,但是他在骂孙中山时,别人只能听,不能答,更不能附和。如果有人附和说骂得好,他马上给人一记耳光,说:“你是什么东西?总理(孙中山)是中国第一等的伟人,除我之外,谁敢骂之?”
章疯子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于右任发表文章,称章太炎为“中国近代之大文豪,而亦革命家之巨子也”。辛亥革命胜利后,时任总理的孙中山特地遣使迎章太炎至南京总统府议事。袁世凯窃取大总统宝座之后,试图拉拢章太炎为其所用,聘请其为总统府高等顾问,同年任命其为东三省筹边使。宋教仁一案后,章太炎对袁世凯的幻想破灭,起而反袁。
据景梅九回忆,某一天,章太炎闹着要效仿方孝孺,手持丧杖,身披麻衣,“痛哭于国门,以哀共和之将亡”,最终被大家劝阻住了。随后,章太炎还是按捺不住,手持团扇一柄,下系勋章,足踏破官靴,冲闯总统府,“疯言疯语,大闹不休”。从此以后,“章疯子”的名号,便迅速传开了。
1914年,章太炎被袁世凯幽禁在北京龙泉寺,5月23日,他写信给家人,其中有这样一句:“我死后,中国文化也将告终!”袁世凯每月提供给他生活费500元,雇厨子一人、听差两人以供侍奉。他毫不客气,晓谕听差和厨子必须每日向他请安三次,清晨9时一次、下午3时一次、晚上9时一次,请安方式为打躬,不得违误,若有差池重责不贷。听差、厨子唯唯不敢稍忘。章太炎有时还借吃汤圆表达对袁世凯的切齿之恨。他夹起一颗汤圆,优哉游哉地说道:“汤圆,又称元宵,元宵者,袁消也。”紧接着一口将其吃下,引得大家大笑。
1915年,章太炎被袁世凯软禁期间,被迫写“劝进书”,书云:“某忆元年四月八日之誓词,言犹在耳。公今忽萌野心,妄僭天位,非惟民国之叛逆,亦且清室之罪人。某困处京师,生不如死!但冀公见我书,予以极刑,较当日死于满清恶官僚之手,尤有荣耀!”据说,袁世凯气得冒烟,又自嘲说:“彼一疯子,我何必与之认真也!”
何物胡适!
章太炎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成就。宣扬革命的诗文,影响很大,但文字古奥难解。所著《新方言》《文始》《小学答问》,上探语源,下明流变,颇多创获。
当时的北京大学,有名的教授,大多出之于章太炎的门下,如:黄侃、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鲁迅)、沈兼士等。章太炎为人戏谑,以太平天国为例,封黄侃为天王,汪东为东王,朱希祖为西王,钱玄同为南王(或翼王),吴承仕为北王,合称“章门五王”。
当年27岁的胡适独树一帜,在大师环伺的北京大学,教起“中国哲学史”,其讲义《中国哲学史大纲》颇多沿袭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下卷《诸子学》诸篇的观点。胡适实为章太炎中年以前学术衣钵的继承者。但此时章太炎本人的学术已经有所转向,故对胡适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不甚满意。
胡适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出版时特送了一本给章太炎,上写“太炎先生指谬”,下署“胡适敬赠”,在“太炎”和“胡适”4个字的右边,各加了一条黑线,表示是人名。章看到自己名旁加了黑杠,不禁大骂:“何物胡适!竟在我名下胡抹乱画!”及至看胡的名旁也有黑杠,才消了气说:“他的名旁也有一杠,就算互相抵消了罢!”
1922年,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说:“章炳麟的古文学是五十年来的第一作家,这是无可疑的。但他的成绩只够替古文学做一个很光荣的下场,仍旧不能救古文学的必死之症,仍旧不能做到那‘取千年朽蠹之馀,反之正则’的盛业。”
章太炎也精通医学,著有《霍乱论》《章太炎医论》(原名《猝病新论》)。曾有人问章太炎:“先生的学问是经学第一,还是史学第一?”他答道:“实不相瞒,我是医学第一。”
以臭为美
章太炎怕洗脸,更怕沐浴,手指甲留得很长,指甲内污垢斑斑。据说,章太炎号称3个月才洗一次澡。他鼻子有鼻息肉,常年呼吸不畅,鼻涕川流不息,而他率性而为,每当鼻涕蜿蜒而出时,他便大袖一挥,用衣袖擦去鼻涕。他还有两大嗜好,一是吸烟,二是吃臭东西。
章太炎抽起香烟,往往是一支烟还剩有一寸多时,便又急不可待地点燃了第二支,而往往历时三四个小时不曾间断。当时上海流行美丽牌香烟,偶然得到白金龙,爱不释手,当作珍品。起初,章太炎为别人写字不收额外费用的,后来大家知道了他的嗜好后,便拿香烟来换取他的墨宝,因而对于章太炎而言,香烟便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
章太炎还特别喜欢吃带有臭味的东西,以臭为美。据陈存仁回忆,当时有一个画家钱化佛是章府常客。一次,钱带来一包紫黑色的臭鸡蛋,章见后大喜,慷慨问道:“你要写什么?只管讲。”钱立时向章索要“五族共和”四个字。后来,钱又不断带来苋菜梗、臭花生等臭物,换得题字100多张。钱将这些字裱好,挂于自家店中,以每条10元售出,小赚了一笔。
有学问的革命家
胡适称章太炎是“清代学术史的压阵大将”,黄侃则称其为“实命世之大儒”。而在鲁迅眼里,章太炎首先是一个革命者,其次才是一个大学问家,即“有学问的革命家”。他认为,章太炎的业绩,“留在革命史上的,实在比学术史上还要大”。
鲁迅在1936年临终时,回忆其师章太炎:“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模。”此番评论,尤为精彩。
1936年6月14日,章太炎因病去世,享年67岁。他一生极为自负,临终时,留下遗言曰:“朴学从此绝矣。”病逝的消息传来,一时间“全国朝野表示哀悼”,国民政府拨专款3000元为章氏治丧费,并通过了“章炳麟应予国葬,并受国民政府褒恤”的决定。
国葬地点按照章太炎生前愿望,选在抗清民族英雄张苍水墓侧,但因抗日战争爆发,暂厝于苏州锦帆路寓所水池中;1955年,葬于杭州西湖南屏山南明遗臣张苍水墓旁。章太炎的夫人汤国梨卒后,亦一并安葬于此。墓碑上“章太炎之墓”几个字,还是他生前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