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家 保罗·高更(1 / 1)

比较梵高的“火焰”,高更全是静止的。然高更的静止,犹如微风的世界中燃着的蜡烛,仍旧是一种热情的火,不过稳静地燃烧着罢了。

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生于巴黎。他的父母亲不是巴黎人,是法兰西北部布列塔尼海岸上的人。母亲生于秘鲁。高更三岁时,他的父亲带了他移居秘鲁;在途中父亲死了。全靠做秘鲁总督的、他的母亲的兄弟的照护,在秘鲁住了四年,仍回到他父亲的故乡的法兰西来。在这期间,他的生活当然不快乐。十七岁以前,他在宗教学校受教育。原来他父亲的故乡布列塔尼海岸上,操船业的人很多。他大概受着遗传,也恋着于苍茫的海,就在十七岁时做了水夫,遥遥地航海去了。然而海中的生活,不像在陆地上所梦想的那样愉快。二十一岁时,他就舍弃了船,来巴黎做店员。这时候他大概交着了幸运,居然地位渐渐高起来,变成重要的经理人,钱也有了。于是和一个丹麦女子结了婚,生下了五个孩子。然而在巴黎做bourgeois,在他绝不是久长之计。他的血管中野性的血过多,他又是善于梦想的人,故终于舍弃了职业,抛却了妻子,放弃了他的一切生活,而落入于“艺术”、“绘画”、人生的可怕的陷阱中了。但在他自己看来,这是可恋的乌托邦(Utopia)。当时正是千八百八十三年,高更年三十五岁。

《自画像》, 高更,1902年至1903年。

《布道后的幻觉》,高更,1888年。

高更一早就倾向“绘画”方面。以前每逢星期日,他必然加入当时种种新画家的集团中,与毕沙罗、德加等相交游。对于绘画的兴味达到了顶点的时候,他终于辞了职务,抛弃了一切财产,别了妻子,而做了一个独身者。此后的他的生活,当然是苦楚的;然而越是苦楚,越是深入于“艺术”中。千八百八十六年,他同梵高相知,自此后三年间,与梵高同居,直到剃刀事件发生而分手。高更自与梵高分手之后,茫然不知所归,飘泊各处,没有安宁的日子。他来到阿旺桥,曾在那里组织一个团体,即所谓“阿旺桥派”。这团体原是一班未成熟的青年艺术者的群集;然而他们对于高更非常尊敬。作《高更传》的塞甘(Séguin)、塞律西埃(Sérusier)、斐尔那尔(1)等,就是这团体中的人。他们都不满足于印象派、新印象派等干燥无味的、形式的、 不自由的画风,而在高更的作品中发见快美憧憬的世界。他们自称为“综合派”。然而高更的性格,与他们全然不能合作,这团体不久就解散。千八百九十一年,高更仍旧回到巴黎,度流浪的生活。这时候他所憧憬的地点,是大西洋南海中的塔希提岛。他以前当水夫的时候,曾经到过美洲附近的南大西洋中的法领塔希提岛。这岛上的原始的生活,在他觉得非常可慕。终于那一年,他奔投到这岛上。在那里居住了二年,深蒙原始人的感化,作了许多奇怪的(grotesque)作品,带了非常奇怪的风采而回到巴黎来。然而他的画全不受巴黎人的欢迎。于是他对于现世“文明”的厌恶心更深,遂于千八百九十五年再到那岛上。自此以后,塔希提岛上的一切就无条件地受高更的爱悦,而高更完全与这岛上的原始人同化了。他努力学做野蛮人,养发,留髭,赤身**,仅在腰下缠一条布。晚上旅宿各处,用土语与其土人谈话,完全变成了一个土人。于千九百零三年死在这岛上。死的时候,身旁只有一个土人送他。他所遗留的作品,一部分是在布列塔尼作的,一部分是在这岛上作的。其中可珍贵的作品很多。除油画之外,他又作有版画及略画(sketch)等作品留存在世间。

《绣花的女子(梅特·高更)》,高更,1878年。

《持花的女人》,高更,1891年。

《黄色基督》,高更,1889年。

《露兜树下Ⅱ》,高更,1891年。

《沙滩上的塔希提女人》,高更,1891年。

《今天我们不去市场》,高更,1892年。

总之,高更生来是一个原始人。所以他的生活与表现,实在与现代的科学的文明所筑成的世间很不相合。他对世间常常龃龉。他在世间感到生活的厌倦与无意义的时候,就逃到原始的野蛮岛上去建设自己的极乐国。然而这究竟只是他一人的心,对于时代的生活与思想,没有直接的交涉。这犹之蜗牛伏在自己的壳中做消极的梦。不过在这范围内,他的一生是主观的。他想用他的主观来支配现实与客观。于此可见他的不妥协的现代人的急进与反抗的精神。

《食物》,高更,1891年。

《塔希提的牧歌》,高更,1892年。

《乐土》,高更,1893年至1894年。

《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高更,1897年。

(1) 可能指法国画家维亚尔(édourard Vuill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