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中华民族之新融合(1 / 1)

白话中国史 吕思勉 1641 字 2天前

晋朝统一后,不久而五胡乱华,东晋立国南方,北方自立的,共有十六国。后来北方再并于后魏,南方则传宋、齐、梁、陈四代,是为南北朝。从西晋到南北朝,统一只有三十七年,分裂倒有二百七十二年。这个长期的分裂,其大原因,是两汉时代,所接触的异族太多,一时不及同化,政治上又措置不善之故。从东晋到南北朝,北方始终为异族所占据。当时异族割据的,多用其本族人或其他异族为兵,所以汉人在政治上很难翻身。直到南北朝的末年,才靠民族文化的力量,把他们全行同化。所以在这个时代,我们的政治,是衰败的;民族的潜势力,却是优越的。

两晋南北朝总说

晋朝统一后,不久而五胡乱华,东晋立国南方,北方自立的,共有十六国。后来北方再并于后魏,南方则传宋、齐、梁、陈四代,是为南北朝。从西晋到南北朝,统一只有三十七年(晋武帝虽于公元二六五年篡魏即位,而于公元二八〇年始灭吴,统一全国,故从二八〇年,推算至三一六年,只有三十七年),分裂倒有二百七十二年。这个长期的分裂,其大原因,是两汉时代,所接触的异族太多,一时不及同化,政治上又措置不善之故。经这一次扰乱之后,中华民族却又融合了许多新分子了。

两晋南北朝非黑暗时代

两晋、南北朝之世,是向来被看作黑暗时代的,其实亦不尽然。这一时代,只政治上稍形黑暗,社会的文化,还是依然如故。而且正因时局的动**,而文化乃得为更大的发展。其中关系最大的,便是黄河流域文明程度最高的地方的民族,分向各方面迁移。(《吕著中国通史》下册,第444—445页)其大成就有四焉,而皆与民族之动**移徙有关,故民族之移徙,实此时代中最大之事也。四者唯何?一曰士庶等级之平夷。二曰地方畛域之破除。三曰山间异族之同化。四曰长江流域之开辟。(《两晋南北朝史》上册,第5页)

晋初五胡分布的形势是:匈奴、羯在山西(羯是匈奴的别种,因其居于羯室得名。羯室,在今山西辽县);氐、羌在陕、甘;鲜卑在今辽热、察、绥,以至宁夏、甘肃之境。匈奴刘渊乘晋朝内乱,自立为帝,灭西晋,史称前赵,为后赵石勒所灭。石勒是羯族,据中原大部分,后并于前燕。前燕慕容氏是鲜卑族,据有辽东、辽西、河北地方(辽东为太守公孙度所据,其子渊,为魏所灭),后为氐苻坚所灭,是为前秦。苻坚吞并北方,又想灭晋,晋兵抵抗,苻坚大败于淝水(在今安徽寿县),遂为羌姚苌所灭,史称后秦。东晋刘裕北伐,灭后秦。

五胡之乱的远因

晋时五胡之乱的先声,实在是后汉时的羌乱。羌乱的原因,据班彪说:是“数为黠吏小人,所见侵夺,穷恚无聊”,以致于此。(见《后汉书·羌传》)而既叛之后,郡县之吏,都无心于守土。强迫人民,迁徙至内地。以致死亡流离,不可胜计。朝廷命将征讨,也拥兵自守,全不以寇贼为意。中央政府的大臣,又像清平世界,没有乱事一般。以致当时有个有志之士,唤作王符的,恨极了,在他所著的《潜夫论》中说:应该叫这班大臣子弟去当兵,免得他们看着百姓的流离死亡,不以为意。然而小吏黠人,侵夺降羌,政治家固然有不加管束之罪,社会上为什么会有这种人?又为什么要听其横行呢?这个,社会与政治,也应分负其责的。譬如石勒,是个羯酋。在其未起事之前,曾被晋朝的并州刺史掠卖到山东,做人家的奴隶。当时的掠卖,并非偶然的事情,是大规模的,是有意的。掠了许多人,两个人合戴一面枷。(见《魏书·石勒传》)这还成什么话?然而官掠人卖,也要有人买。我们再看《南史》《北史》,知道当时四川地方,有一种人唤作僚。僚人程度甚低,往往自卖或相卖。于是梁、益二州(梁州今汉中,益州今成都),就岁岁伐僚以自利。把他卖给人家做奴婢。于是“公卿氓庶之家,多有僚口”。就知道当时贪利之徒,待异族的酷虐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果然全社会人,个个都不造业,哪得会有恶报呢?所以我说:五胡之乱,政治和社会,是要分负责任的。(《中国民族演进史》,第95—97页)

淝水战后,鲜卑慕容氏复起,一据山东为南燕,一据河北为后燕,一据关中为西燕。又有鲜卑拓跋氏起于绥远,据平城(今山西大同),史称后魏,灭后燕,和在热河的北燕。南燕,为东晋所灭。在甘肃的有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西秦,先后兴起,最后仅余西秦、北凉二国,又有在陕北的夏国,夏灭西秦。夏和北凉,都为后魏所灭。还有据四川的成国,为东晋所灭。东晋为刘裕所篡,国号宋,和后魏对峙,为南北朝。

南北朝的大略

南北朝初年,南朝的疆域还不小,然宋文帝北伐不胜,魏太武帝反自将南下,直抵江边,遂成北强南弱之势。历宋、齐两朝,迄不能振作。到梁武帝时,南朝颇为太平,而北朝从孝文帝南迁以来,风俗渐趋奢侈,留守北边的将士,因待遇不及南迁的人,也心怀不平。这时候,魏明帝在位,太后胡氏专权,政治大乱,北边和中原,乱事蜂起。秀容川的尒朱氏(秀容川,在平城之北。尒朱氏是北方部落的酋长,受封于此的),起兵定乱,又因暴虐,为高欢所灭。魏主靠着关中的宇文泰以抵御高欢,高欢亦别立一君,魏遂分东、西。高欢死后,其将侯景来降。梁武帝想乘机恢复河南,然亦未成功,侯景反在境内造反,都城被陷,梁武帝忧愤而死。元帝立国江陵,遣陈霸先等打平侯景。而江陵为西魏所陷,元帝被害,陈霸先立其幼子于江东,旋篡位,是为陈武帝。北方,东、西魏为高氏、宇文氏所篡,是为齐、周。后来齐灭于周,周又为外戚杨坚所篡,是为隋文帝,南下灭陈,统一南北。

异民族的新融合

从东晋到南北朝,北方始终为异族所占据。(北齐说是渤海高氏,渤海是汉郡名,为今河北东南境,然高欢久居北方,早和鲜卑同化了。宇文氏亦是鲜卑)异族的酋长也有骄**暴虐,十足现出野蛮人的性质的;也有平平稳稳,颇能接受汉人的文化的。其中最热心摹仿汉人的要算魏孝文帝。他因为要求汉化之故,不顾阻力,从平城迁都到洛阳。迁都之后,禁胡服,禁胡语,易姓名,还强迫鲜卑人和汉人结婚。从大体上论起来,五胡的文化,都较汉人为低。其同化于汉人,自是当然的结果。唯当时异族割据的,多用其本族人或其他异族为兵,用汉人的很少,所以汉人在政治上很难翻身。直到南北朝的末年,才靠民族文化的力量,把他们全行同化。所以在这个时代,我们的政治,是衰败的;民族的潜势力,却是优越的。

汉以“柔和”的方式同化异民族

当时的龙争虎斗如此,后来却如何终于同化了呢?这个可说:全是由于民族文化的优劣。文化便是生活,生活劣者总不得不改而从优。我们试看《晋书·北狄传》说:当时的匈奴部落,“随所居郡县,使宰牧之,与编户大同,而不输贡赋”。则可知其时匈奴的生活,实已很接近于汉人。所以《王恂传》说:太原诸郡,以匈奴、胡人为田客的,动有百数。又如《后汉书·冉夷传》说:他们“冬则避寒入蜀为佣,夏则避暑反其邑”。可知当时汉族和异族,人民之间,关系亦已极其密切。设非有五胡之乱,政治上的逆转,同化得总还要快些。这是说普通人民。若说五胡中的贵人,和中国的文化,亦已很为接近。如刘渊,《晋书·载记》上说他文武兼资。尝耻“随、陆无文,绛、灌无武”。这些话,或者不免增饰。然而总不全是子虚的。此外五胡中的酋长,除极无道的外,亦没有不读中国书的。齐文襄执政,延师以课诸弟,即其一例。(《北齐书·孝昭纪》)文化之为物,是最能使人爱慕,而忘掉人我的界限的。两种文化相形之下,亦是最易使文化劣等的民族,自惭形秽,而愿意舍己从人的。如此,积之久,自然有像北魏孝文帝这种人,自愿革除胡化,同于华夏了。我们只要看:胡、羯的运命短,鲜卑的运命长;尔朱氏终败,而高欢卒成;愈到后来,愈是接近于汉族的得胜,便见得汉族同化的力量,在无形中逐渐进行。只有一次(冉闵大杀胡、羯),汉人露出很鲜明的民族色彩。其余则大概都是忍辱负重,在平和中,靠着文化的优越,潜移默化地,慢慢地把胡人同化于我的。基督说:“哀恸者福矣;饥渴而慕义者福矣;矜恤者福矣;施和平者福矣;为义而遭迫害者福矣。”汉民族真足当之而无愧了。然而为人当刚柔得中,民族亦然。一味柔和,虽胜于强暴之徒,亦不是民族的全德。(《中国民族演进史》,第100—1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