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有它的计划,但你应该另有计划(1 / 1)

一位正在读高中的同学给我写了一篇文章:

西老师:

您好!

我现在是一名正在等待开学的高三学生,目前在班上成绩属前列。

按我们这里小县城的排名来推,我应该能够过重本线。但往上看一、二线城市的同龄人,真的是拼成绩拼不过,拼课外技能拼不过,拼人脉资源拼不过。

我现在想的是掌握一项可以不用仰人鼻息的技能,可以养活自己与家庭(这点您的文章里也提过,更坚定了我的想法)。

但高考分数真的是敲门砖,去更好的平台肯定对行动更有利。现在,我在学习方面也不想报补习班(感觉现在的补习班都是割韭菜,割完一拨又一拨,难遇良师)。

但看到别人补习后分数有所上涨时,我能感到自己的戾气在上升。我也差点就加入补习行列,将内卷进行到底。理想这方面似乎又受到了分数的制约,让我感到理想在逐渐破灭。

照这样下去,我毕业后很有可能会走入体制,过着现在的我不想过的生活(亦或者以后的我对此甘之如饴呢?未可知也,但目前的我是不想这样的)。

所以,现在我算是陷入迷惘吧,理想的光芒虽然美妙,但是我感到深深无力。

劳烦您看这么多,如有什么看法与意见请尽管提出。毕竟我现在最缺乏的就是新的思想力量。

以下是我的回答:

这位读者朋友:

你好!

你的来信说的事情很多,也没有什么特别明确的问题,但我的确能感受到你的那种焦虑。这种焦虑感跟我高三的时候很相似。

我高中时候和你差不多,成绩也还不错,但要跟顶尖的那些学生争,我又觉得自己拼不过,我也很焦虑。所以,我高三的时候,逃课、闹情绪之类的事情也干过不少,现在想来,对当时成绩影响最大的就是这些无聊之事。我当年做得并不比你好。

可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无谓的焦躁呢?

后来,我读了很多人类学的书籍,才逐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是进化给我们留下的一个坑。

压力与焦虑是人类的天性,请设想一下,在一个远古的部落,一个原始人如果每天为自己下顿吃什么而焦虑,于是勤于打猎,或者为自己能否获得异性青睐而有压力,因而增加魅力值,那么他活下来并繁衍后代的概率就会比不焦虑的人大一些。所以,为了未来焦虑,因臆想对手的强大而恐惧,这在当时绝对是一种好基因。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这种基因很容易存留下来。

但问题是,人类文明用了区区几千年爆炸式地发展到了现在,现代游戏规则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一个现代社会能施加给你的压力与焦虑已经远远超出了你部落时代的祖先。高考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它把至少一个省里所有的学生都放在一个战场里拼杀,并号称决定了人一生的命运。

你要面对远景,不再是晚上能不能填饱肚子,也不是今年怎么过冬,而是这一生从事什么工作;你要面对的对手也不再是部落里那有限的几个人,而是全省上百万考生。

太多的竞争者和太长远的决定性影响,都超出了我们那颗原始的大脑所能承受的范围,而人类最近一万年来太快的文明发展没有为生物进化留下足够长的时间去适应它。所以,这种大大超出我们承受能力的压力,很容易就能把一个人的心态压爆炸,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

我们是什么人?

我们只不过是比祖先们多识几个字、多会算几道题的“改良版原始人”。但从采集狩猎、刀耕火种到如今,社会发展经历的可不只是改良,还有数场革命。社会游戏规则的变化远远甩开了我们心理和生理的进化速度,你感到无法承受,那是理所当然的。

而且,我要告诉你,高考只是你那个“原始大脑”对现代压力的不适应症的第一次爆发。人类现代社会之所以能比原始社会多创造数亿倍的劳动价值,并非我们每个人力有所增,智有所长,而是因为我们不断扩大了自己的协作范围——从部落,到村镇,到民族,再到国家,而至全球。

因为这种协作的需要,远景一定会越拉越长(因为别的协作者需要对你有更靠谱、更长远的预期),你所面临的竞争者也一定会越来越多(越成功的人越需要面临来自全球同行的竞争),随之而来的压力和恐惧一定会越来越大。

你看,为什么现如今会有那么多学生,在高考、考研、毕业就业时出现问题?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拼命“996”,却觉得自己没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为什么会有普遍性的内卷、躺平风潮?

是现代人心理越来越脆弱,没有祖先们皮实了吗?

不,这是现代生活给我们制造的远景和对手,太让我们的原始本性无法承受了而已。

我们是西装革履、住混凝土大厦的“原始人”,我们的脑容量接受不了世界为我们展现的如此宏观的远景与如此众多的对手。

我们患上了对未来的“巨物恐惧症”,这也是你现在的问题所在。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的建议是,既然我们对这个世界给我们展现出的景象感到恐惧和眩晕,那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个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感官”封闭起来,别去看、别去想那些让你承受不了的远景,而是优先干好你自己能认知、能接受、能完成的事情。

《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是万维钢老师2019年出的一本书。

他在书中说的很多观点我都赞同。从本质上说,当今的世界,确实有很多逻辑和真相已经超出了我们那个原始大脑的理解范围。

但我在想,这个道理如果反过来讲,不也说得通吗?

是的,世界的确另有计划,但这也不妨碍你有你自己的计划,并按部就班地实施它。

世界有世界的计划,但我可以另有计划。

世界的计划很宏大,很长远,竞争对手很多,很容易让我们那颗原始的大脑感到压力山大,甚至当机、崩溃。

但你的计划可以顺着你的大脑来,很局部、很短期,只找几个有限的竞争对手作为标的;在这个较为舒适的目标环境下,你的大脑一定会更容易进行运作。

比如你说的人生规划,在你的来信中,我看到了太多别人灌输给你的宏大叙事和竞争对手:你身处小县城,就已经看到了一、二线城市的同龄人;你还在高中,就已经想到了将来会不会去体制内讨生活;你考虑上个补习班,就忧虑起了内卷的趋势……

其实你想得太长、太远了,这些对你而言,都属于“世界计划”,是老师、家长灌输给你的,他们也只能这样讲。

但在这个别人告诉你的“世界计划”之外,我想问你,你有自己的“自我计划”吗?那个更短更务实的“自我计划”?

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你有没有想过,无论是一、二线城市同龄人的技能、人脉优势,还是体制内的工作,其实都跟你当下的生活关系不大。

你未来一年能够考虑也唯一能考虑的,不过是在高考中多考一点分数而已。

在高考中多考一点分数,这应该是你未来一年生活的总目标,在这个总目标之下,你能够分解出很多分目标,哪一科要加强,要不要为此报补习班,学习和休息的时间该如何分配,等等。你看,在这个计划中,那些你在信中提出的担忧,大部分都是不存在的。

在这个计划之外的其他任何“世界计划”的幻影,现在对你来说都是虚无缥缈的,你想也没用,徒费心神,请不要让它们干扰你现实中的努力。

我曾经提到过一位大人物,说他少年时,同学立志要当伟人,他却说要先做好实事。

其实,他的性格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直在按自己的计划来。在他所处的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中,世界不断地变动着计划,可是这个大人物从来没有被这些变动的“世界计划”所迷惑。

变动的“世界计划”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参考和助力,而不是路标。他自有明确而清晰的计划。事实上,你读他的著作,会发现这个人特别善于制订“自我计划”,短期目标是什么,怎么达到,长期目标是什么,要为此做什么准备,分得都特别清楚。

这个人因之完成了很多刚开始看起来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功业。

而与他同时代的很多同僚,其失败的原因就是空喊口号,甚至被口号洗脑,根据口号决定当下的行动——这就是因为“世界计划”干扰自己行动的典型失败案例。

我是学历史的,我发现大部分能在风云诡谲的“大时代”最终成就事业的人,都有这种特质。人们总说,他们是时代的弄潮儿,但实际上,他们都是“自我计划”的坚定践行者,时代的大潮不过是推了他们一把而已。

结尾我想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当下的工作和生活,如我之前所自述的,我辞掉了体制内的工作,选择了自己文字创业。

有很多朋友劝我: 眼下体制内的铁饭碗越来越金贵啦,微信公众号如今在走下坡路啊……

当然,我承认这些劝阻很可能都是对的,但有一个问题,这些都是“世界计划”:铁饭碗越来越金贵,相应的竞争者也会越来越多,它的性价比一定会下降;微信公众号确实进入了红海期,但有好的内容还是可以出头的……

所以,这些大趋势都是有两面性的,它们是无法直接决定我们个人的兴衰荣辱的。

而与之相对应的,我考虑更多的,是我的那个“自我计划”:我在毕业以后的自我定位,就是一个公众写作者,三年内我要读多少本书,在“吃笔杆子饭”的主流媒体内获得一个稳定职位,六年内我要读多少本书,在这个行业中获得一个较为骨干的职位,等做到十年的时候,我应该可以有一定名气了,能成为一线的写作者……

而去年,在我工作满八年的时候,我获得了这样一个机会,能够在我的“自我计划”中更进一步。

我当然一定要抓住它,至于阻碍我做出决定的那些因素,都是“世界计划”,我左右不了,多想也只能徒增烦恼。那想那么多干吗呢?

你看,如今的我依然在忠实、执着地践行着“自我计划”,也许这个计划在未来会因为“世界计划”的变动而更改,但最终左右我每天工作和生活的,一定还是这个务实、短期的“自我计划”,我绝不会让未经“消化”的“世界计划”直接闯入我的生活……否则我会被吓怕,会像你现在一样迷茫。

世界有它的计划,但你可以另有计划。给自己定一些务实、浅近、基于自身能力的“小目标”“自我计划”吧,将剩下的交给命运和你自身的努力好了,不要想那么多。

愿你不要焦虑,把高考考好。先订立自己的计划,至于别的,任尔东西南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