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时候,戡平安史之乱的郭子仪晚年时卧病在家。
有一天,门卫通报,说有个叫卢杞的官员前来探望。郭子仪大惊失色,连忙吩咐家中的女眷们都赶紧回避,只留下自己独自接待卢杞。
等到他客客气气地送走了卢杞之后,妻妾们就很奇怪,问:老爷,平素有那么多官员前来拜望,您从来不让我们回避,怎么偏偏这个姓卢的来了,您就反应这么强烈呢?
郭子仪长叹一声说:你们有所不知啊,这个卢杞不仅长得丑,内心还极为狭隘阴险,我怕你们看到他的相貌,忍不住失声发笑,他若记恨在心,等到他日当了宰相,但凡寻个不是,发落了我,咱们家也会受牵连。
后来的事实证明,郭子仪这个嘴就跟开过光一样,卢杞这人后来真当了宰相,他把之前得罪过他的人统统罗织罪名、陷害杀掉了,唯独郭子仪一家得以幸免。
读历史这个事儿,看来真的是要有点人生积淀的。我二十岁的时候第一次读这个故事,对郭子仪的选择很是鄙夷,觉得这不就是“宁惹君子,不惹小人”的犬儒哲学吗?但到了三十岁,我重读这事儿,有了一点心得感触。
郭子仪胆怯吗?其实并不,作为复兴大唐,在疆场上一刀一枪拼出来的沙场老将,他并不害怕死亡。但他一定很害怕自己死得不值——我郭子仪是什么人,你卢杞算什么东西啊,我要是因为一次讥笑被你给记恨上了,最终遭陷害而死,那岂不是太不值当?
所以,郭子仪不得不“让”了卢杞一把,就像我们穿着一身干净整洁的衣服出门时,也不得不远远地“让”着粪车、垃圾箱,免得被它们泼了一身脏污。
郭子仪的不惹小人,不是怕对方,而是一种对卢杞这种丑陋小人人生价值最大的鄙夷。
当然,在这鄙夷当中,可能还有郭子仪的一点小小的无奈。郭子仪知道卢杞是小人,甚至满朝堂应该都知道这家伙是个王八蛋,但郭子仪却又预感到这小子日后一定会飞黄腾达,并会肆无忌惮地挟私报复。
这是咋回事儿呢?
因为郭子仪把时局看得很透。
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中后期,是一个皇权受到了极大打击的时代,这个时候皇权的第一优先事务,已经不再是怎么恢复战后经济,而是怎样收拢手中的权力,威慑百官。在这样的时代里,皇上所要优先选用的人才,就不会是有操守的正人君子,因为正人君子做事有底线,处事讲原则,无法起到震慑百官的作用。
可是,小人不一样,他们无底线,不讲原则,可以无所顾忌地罗织、撕咬。把这么一个人放到高位上,自然就会让百官、百姓战战兢兢。所以,任何皇帝在这种时候都会优先任用小人。
久经历练的郭子仪明显看出来了,那时就是一个君子道消、小人道长的时代。你郭子仪就算头铁,想要独力对抗这种大势也没有用。甚至即便你凭一腔血勇,趁着卢杞这厮未成气候,抄起长刀,一刀把他给结果了,也没什么用。即便杀了一个卢杞,还会冒出“张杞”“王杞”“李杞”,因为这种人的起势是环境使然。
郭子仪的产生是偶然的,所以也是宝贵的。
但卢杞的产生却是必然的。
就像粪坑里总会生蛆,垃圾堆总会招苍蝇一样。你怀着一腔义愤扔个炮仗把厕所炸掉,粪坑依然是那个粪坑,只是你白沾了自己一身粪土。
所以,还是少做一点炸粪坑的举动吧,离这种人远点。这不是胆怯,这只是鄙夷,这只是无奈。
但退让等于让小人得逞吗?不是。
中国古人说“常以冷眼观螃蟹,看尔横行得几时”,西方人说“宙斯想让谁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当无底线的小人越聚越多,调门越喊越高,身上的病菌互相传染,他们最后一定会迎来一个节点,彼此内卷,互咬互撕,最后一起灭亡。
何况如前所说,任何小人的得志,也不过就是顺应了时代的一时之用,夏日的蚊蝇可以在一潭死水里做出一个道场,可是当寒冬重来,灭亡就是它们迟早的下场。
你看,卢杞这个家伙最后下场就很惨,也很有戏剧性。
唐建中二年(781年)的时候,卢杞通过苦心投机钻营终于拜了相,但仅两年的时间,这小子就把朝野搞得天怒人怨。两年后他就被贬出京,连降数级去远恶小州做长史。
卢杞走的时候还不死心,说了一句特别灰太狼的台词:“他日必蒙复召为相”——我还会回来的!
过了些年,唐德宗确实有重新重用他的意思,想先下诏把他调个饶州刺史当当。但因为卢杞名声实在太臭,他不敢在白天写诏书,只敢在晚上趁着群臣不上班,偷偷让给事中草诏。
可值夜班的给事中当时就不干了,紧急摇来了众大臣,一起觐见德宗,恳请他收回成命。
看见群臣的这个阵势,德宗还想给卢杞说说好话,说:哎呀,你们看小卢这几年改造得也知错了,就给他个小州刺史干干,难道不可以吗?
宰相不咸不淡地来了一句:陛下口含天宪,就算给他大州刺史当又有何难呢?只不过这样任用奸佞,要是激起天下人的不满,皇上您只怕也难办啊……
其实,本来皇上对卢杞这种人也没什么真感情,就是想用他干干脏活,一看这阵仗,知道这小子的利用价值已经没了,该扔了。于是,他立刻做出一副被奸佞所误的痛悔状:哎呀,不是爱卿们提醒,朕几不能识其奸啊。既然他如此王八蛋,那就再贬一贬,平个民愤吧,让他去澧州做个别驾!
卢杞得诏后也很干脆,干脆得死在了澧州,死得像条狗一样卑微。
“看尔横行得几时”,古人诚不欺我。
在风云诡谲的中国帝制时代,郭子仪的人生是个特例,后来曾国藩对郭子仪有个评价,说“古今立不世之功而终保令名者,唯郭汾阳一人耳”。
是的,如果说郭子仪的人生目标是“立不世之功而保令名”,那他当然不愿与卢杞这样的小人过多纠缠,那不过是一只苍蝇,时候一到,会自取灭亡,打他还害怕脏了自己的手呢。
所以,在生活中,若你碰到同样难缠、狭隘的小人,不妨也照此办理——我们不与他们纠缠,不是怕了他们,只是他们甚至不配我们投去鄙夷的一瞥。
让我们把眼光瞄向正事,瞄向真正值得的功业。
少去炸厕所,他们不配,你不值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