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糊其辞,难以明确地拒绝(1 / 1)

沟通的艺术 高文斐 878 字 2个月前

在拒绝人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说话的技巧,尽量使用委婉一些的词语,避免使用强硬、直白的话语,以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使得双方的关系没有挽回的余地。对于大多数人,当我们“婉拒”后,他们也都很“知趣”,不会再继续纠缠,但是还有一些人,他们曾经接受了“反拒绝”训练,你的委婉让他们听起来就是留有余地,所以他们会继续纠缠下去,令人不知所措。这样的情况下,含糊其辞的委婉就已经不再适用了,必须要明确地告诉他“不”!

现在是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有那么一些人就很是“专业”,对你的“婉拒”满不在乎,听懂了却又装作没听懂,你无数次地忍耐之后他们却三番两次地纠缠,所以这时你就要明确地表示自己的观点。当然,再明确地表示也要注意用词,用词要婉转,但是态度却要坚决,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拒绝。只有做到用词委婉、态度坚决,才能既不伤害别人,又达到自己的目的。

那在什么样的情形下我们要这样明确拒绝呢?对于什么样的人可以使用这种沟通方式呢?我们留意下身边就会发现,这种人无处不在。如今社会发展迅速,涌现出了一大批“电商”,顾名思义,他们主要是通过邮件、短信、微信等现代化的通信手段达到推销的目的。

所以,无论是你专心开车时,还是因工作忙得焦头烂额时,总会收到一些这样的电话:“您好,现在我们某某产品有优惠活动……”“您好,我们这里有最好的房源……”“您好,您需要贷款吗?”……当然,这些推销来自陌生人,你大可以直接说“不”,但是,如果这些人是你的好朋友、亲戚呢,你就要认真思考下如何拒绝了。

萌萌初为人母,整天沉浸在做妈妈的喜悦之中。

每一位妈妈在孩子出生后都会想很多,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培养孩子,怎样给孩子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等,都成了妈妈思来想去的问题。

萌萌也不例外,她希望给孩子最完美的保障,更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萌萌的朋友圈中,有一个大学同学,一直在保险公司上班,而且周围朋友也给过萌萌建议,让她为宝宝买一份适合婴幼儿的保险。

于是,萌萌便给这位老同学打了一个电话,但听了介绍后,她觉得这种保险买起来并不合适,便说:“不好意思老同学,我再考虑一下吧。”可正是这个电话,让萌萌陷入了忙碌中。

这位老同学总是给萌萌打电话,还不时地给她送来一些小礼物,这让萌萌很矛盾,她一再地委婉拒绝,可那位老同学就像是没听懂似的。

不仅如此,也不知道为什么,除了这位老同学外,很多家保险公司的推销员一个劲儿地给萌萌打电话,有时孩子刚刚睡着就被电话吵醒了。

“姐姐,我们公司的产品非常适合小宝宝,而且还有非常好的优惠政策,只有一个月的销售期限,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姐姐,你考虑得怎么样了?孩子的保险问题可不能忽视啊!现在给孩子一个保障,可以让他的未来更加美好……”这种电话,萌萌每天至少要接三四个。

一个月后,萌萌被打扰得不耐烦了,她对那位老同学说:“我不想给孩子买保险了,请你以后不要打扰我了。”

老同学听了很不高兴,指着萌萌说:“是你打电话问我的,我也是出于好心,将你的电话给了几个同行业的好朋友,你一直说考虑、考虑,我们都以为你觉得条件不合适呢,你现在还急。当初要是你说我不买,那我们就不会在你这儿浪费这么多时间了。”

萌萌本来理直气壮地拒绝,结果却受到了对方的指责,一时愣在那里。

其实,萌萌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留活口”。一些推销员,只要你不明确地说“不”,他们就会觉得一切皆有可能,所以会不遗余力地卖力推销。有些时候,即使你明确地说:“对不起,我不需要。”他们也会再三向你请求:“我们这个产品功效非常好,现在三折优惠……”此时,如果你的托词是“以后再说吧”,他们就会逮到机会,以为有机会。

对待那些推销员态度要明确,而对待生活或者工作中的一些纠缠不休的人更要态度明确。对待感情的问题也是如此,有些人因为拒绝不明确而惹上了很多是非,给人一种滥情的印象。所以,该明确拒绝时就不要含糊其辞,因为你的委婉只能让人觉得有可乘之机,有机会他们当然就不会放弃,摆脱不掉也是自己造成的。

拒绝,对真的有求于你的人可以委婉,这是在给大家留面子;但如果对于那些“装糊涂”的人就要态度明确,不要拖泥带水,让自己陷入混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