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个甜嘴巴,走遍天下都不怕(1 / 1)

沟通的艺术 高文斐 1486 字 2个月前

美国现代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说:“人们除了对生命、食物、健康、睡眠、**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外,最深切而又最难以满足的需求就是自重感——即觉得自己很重要的感觉、喜欢自己的感觉。”也就是说,我们在与人沟通时,如果能满足他这种“自重感”便可以很轻松地获得他人的好感,占据沟通的主导地位,那么这种自重感如何满足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嘴甜”。

电视剧“娘道”中隆家老奶奶在介绍当铺掌柜时有这样一段话:“小喜子,他就是一个没爹没娘的孤儿,从小在隆家学徒,除了车赶得好,就是嘴甜,从小就围着我‘太奶奶,太奶奶’地叫,我也是求重孙子心切,便给他赐姓‘隆’,他才有机会当上这个当铺的掌柜。”

也正是因为嘴甜,这个普通学徒成了大掌柜;也正是因为嘴甜,本是下人、奴才的人却成了“人上人”。很多时候,一张甜嘴会得到更多的机会,他的人际圈也会更大,“甜嘴”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善于赞美。

任何人都喜欢听到好话,满足“自重感”,所以,赞美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润滑剂,是一种力量非常强大的武器。如果你的赞美恰到好处,那么就会给别人带来欢乐,博得对方的好感。

老刘退休后就跟随儿子来到了上海,一个典型的北方人在上海定居真是“困难”重重。

老刘来了好几个月了,他感到非常无聊寂寞,不仅是因为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朋友,最重要的原因是语言的障碍,这么长时间他也没找到一位聊得来的朋友。儿子看父亲整天一个人闷在家里,便劝他多多到公园中去转转。

老刘听儿子劝说,反而更加生气了,他说:“你以为我没有去逛啊,他们一个个都聊得火热,我也听不懂,也插不上话,我怎么能融入别人的圈子呢?”

儿子笑着说:“这还不容易,您多观察观察,找到合适的机会就赞美赞美他们,我们小区的老人都是有文化的人,喜欢下棋、看书之类的活动,这不也是您擅长的呀?您就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啊!”

老刘听后,犹豫了一阵,还是决定第二天去试一试。

傍晚时分,小区公园热闹起来,老人们有的在跳广场舞,有的在聊天,有的在下棋……老刘扎到了下棋的老人堆里,在一旁安静地看着。

一局结束,老人们都评价起刚刚的棋局来,老刘对胜者说:“老哥哥,您的棋艺真是不错,最开始已经被对方逼近了死角,没想到竟然反败为胜了。”

胜者听着是外地口音,便抬头看了看老刘,说:“您也懂棋?”

老刘笑笑,谦虚地说:“只会一点点,年轻的时候学过几年,当然没有几位老哥哥棋艺精湛啊!”

几个人纷纷说:“什么精湛不精湛的,我们就是玩玩,以后你有时间的话,我们可以切磋切磋。”

“好,好。”老刘高兴地点着头。

从那以后,他没事儿就到楼下,与大家下棋、聊天,他发现大家都能听懂他的话,而且时间长了,大家也很照顾老刘,有的放慢语速,有的还与老刘对话时特意用普通话。

老刘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儿子也时常听到楼下传来父亲爽朗的笑声。

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老刘的赞美使他在与人沟通过程中迈出了第一步,一个恰当地赞美让老人们对老刘的好感度大大提升,也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现在社会中,这种“随迁”老人很多,年龄大了本来适应环境能力就在下降,再加上不能很好地与人沟通,那必定会倍感不适。其实,不管身处何方,与什么样的人交往,都不要忘了赞美别人,一张甜嘴巴,走遍天下都不怕。

试想一下,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发微博、发朋友圈、拍短视频……将自己晒在大家面前呢?再试想一下,你晒自己到哪里旅行了,晒自己的美妆、漂亮衣服,晒自己可爱的宝宝……之后呢?当然就是看自己得了多少赞,有多少人评论,自己又增加了几个粉丝,其实,这些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重感”,如果有人在他们的微博、朋友圈下面点赞,或是赞美一番,那么他们的心里就会获得无比的满足。

其实,一句简单的赞美,从我们嘴里说出来,也许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被赞美者来说,或许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沟通就是这样简单,掌握好了沟通的艺术,那与人交流就再也不会是难事,俗话说“抬手不打笑脸人”,常常说一些赞美的语言,自然走遍天下都不会怕了。

张敏是一家传媒公司的外联人员,她做了近十年的全职太太后刚刚上班,虽然她工作时间不长,年纪比较大,但是却拥有非常广泛的人脉。

传媒公司鱼龙混杂,最难做的就是外联人员的工作了,可张敏却在业内受到了众多前辈和领导的夸奖和欢迎。

“张敏人长得真漂亮。”

“张敏的口才真好,嘴巴甜,一般人还真抵挡不住呢!”

“这个张敏呀,别看一直没上班,那小手腕耍起来,了不得呢!”

……

虽然大家评价不一,但是张敏知道,自己能够迅速积攒人脉的原因只不过是比别人多了一些小技巧而已。

在职场打拼,很多人都明白赞美的技巧,张敏对此更是运用自如,更难得的是她的赞美让人听着更舒服。

比如,一个同事刚刚买了条新裙子,大家围在一起,夸着漂亮,合适等等,而张敏一边仔细欣赏一边点头说:“裙子剪裁得体,勾勒出你纤细的身条;颜色比较温和,把你的肤色衬托得比较白……”同事听了高兴地合不拢嘴。

再如,她每次开发一个新公司的合作项目时,总是以欣赏的态度与新公司交流,特别是一位业内都头疼的“大神”级人物对张敏更是赞赏有加。

最初合作时,张敏还是按以往惯例,对“大神”赞美,但这位“大神”听惯了赞美、恭维之词,所以对这些词语很反感,而且张敏每说一句话,刚说前半句她就可以跟上后半句,她还笑着对张敏说:“都是千年的狐狸,跟我这玩什么聊斋!”弄得张敏尴尬不已。

回到家,张敏做足了功课,查了“大神”的资料,在一个小细节上一下找到了突破口。原来,“大神”在籍籍无名的时候,策划过一则不算出名的广告,虽然广告播出时间不长,但是却是“大神”最中意的作品,也是让他迈入传媒界的跳板。

所以,第二天,张敏再与“大神”谈话时,故意将话题引入到了过去,在回忆中,张敏说:“我记得我还上大学时,有一条广告让我印象深刻,虽然不知道出自哪位大师之手,但那一条广告一定是我学传媒的启蒙点。”

于是,张敏将广告内容及广告经典词说了出来,“大神”感到非常惊讶和感动,从那以后,对张敏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嘴巴甜是张敏与人沟通时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也因此俘获了众多人心。但是,嘴巴甜也要恰到好处,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增进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成为朋友圈中最受欢迎的人,那么一定要寻找对方值得称赞的地方,然后真诚地给予赞美,这样才能让人感受到你的真诚,达到沟通的目的。

当然,有些人还会认为嘴巴甜就是虚伪,他们常说:“我这人比较正直,我可不愿意说恭维的话,那么虚伪地讨好别人,太难堪了。”的确,赞美需要的是真诚,并不能违背心意,那种虚伪的恭维往往都包含着不可告人的目的,那样的人最终也会被人戳穿,最终“偷鸡不成蚀把米”。

“良言一句三冬暖”,将嘴巴上抹上蜜,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真诚地表达出自己的赞美,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如果你找不到,那是因为你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总是以挑剔的眼光看别人的人,自己也不会快乐,自然也不会得到更多的朋友。

赞美,是沟通中博得人心的最简单的艺术,也是送给别人最好的礼物和报酬。掌握好赞美的技巧,我们就可以让自己的好人缘越积越好,人际关系越来越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