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卸责任的逻辑(1 / 1)

醒脑力 高德 1582 字 2个月前

对现代人来说,你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不管是想当强者还是弱者,抑或什么角色都不想当,也有某些天然的责任交到你的手上。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职位或场合,我们各自承担的责任也是不同的。

但是,从本质上讲,责任就是一种付出,并非获得。但同时它与我们自己的收获息息相关—你承担了多少责任,就能收到多少回报。

要成为一名强者,就得主动地点亮责任的光环,把它扛在肩上,而不是像弱者那样丢在脚下,恨不得再踩上一脚。强者将责任看作是一种幸福的付出,认为责任可以让自己从心里迸发出最坚韧的力量,把自己锻造得更加强大。弱者却不这么想,他们视责任为负担,如同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他们害怕负责,也拒绝负责,自私自利的念头永远是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第一驱动力。

责任,首先是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其次是对工作负责。再往高级的方向走,就是对团队负责,对大家共同的事业担负神圣的使命。这就是说,责任有高有低。能力强的人承担大责任,能力弱的人可以承担小责任。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把本该属于自己的使命扔到一边不管。

强者承担责任,弱者推卸责任

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他永远不可能有所成就。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永远不可能理解成功的真正含义。因此,强者喜欢承担责任,弱者却总是习惯性地推卸责任。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段没有方向的航程,如何能顺风起航?方向是什么?就是责任的动力,是我们行走和奋斗的终点。所以,大凡成功人士都是先从担当责任做起的;先让自己成为一个勇于负责的人,确立担责任的强者思维,最终成长为真正的强者。

1988年,只有24岁的杨元庆进入了联想,公司给他安排的第一份工作是做销售业务员。多年以后,他还清晰地记得,他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穿行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去推销联想产品的情景。

尽管刚开始时,他并不喜欢从事销售工作。但是杨元庆觉得,既然公司把这份工作交给了自己,那么就是一份不可推脱的责任。所以,他干得非常认真,并且卓有成效。正是销售的历练,杨元庆后来才能面对诸多困难而毫不退缩。也正是杨元庆敏锐的市场眼光和出色的客户服务意识,引起了柳传志的注意。

1992年4月,联想集团任命杨元庆为计算机辅助设备部的经理。杨元庆在这个位置上依旧尽职尽责,不仅创造出了很好的业绩,而且还带出了一支十分优秀的营销队伍。到了1994年,柳传志又任命杨元庆为联想微机事业部总经理,把从研发到物流的所有权力都交给了他。

像杨元庆这样的敢于担责而取得成功的案例,在现实中数不胜数。同样,因为丢弃了责任而一败涂地的故事,也随处可见。

1.一个缺乏责任心的人,他的任何工作都不可能做出成绩,也实现不了自己预想中的目标。

2.一个逃避责任的人,他也不可能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和事业投注满腔的热情,执着与坚定地战胜一路遇到的困难。

3.一个忽视责任的人,很多时候都是抱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去工作和生活,即便取得一定的成就,也很难获得更高的突破。这样的人,往往一辈子只能停留在一个低水平的区域,成为不受人尊敬的角色。

责任心是人生幸福的基础

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他人生的幸福也是无从谈起。他必定生活在痛苦与遗憾之中,每日为自己推卸掉的责任而惶惶不安。

有一位老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和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当然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就问他是否愿意帮忙再建造一座房子,老木匠答应了,安排好时间就开始施工了。

但是每一个人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经不在工作上了。因此,他的态度一落千丈,完全用糊弄的思维给老板盖这栋房子。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结果,等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了他:“老先生,这是你的房子,这是我给你的退休礼物。”

听到这句话,老木匠目瞪口呆。他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知道这是在给自己建造的房子,又怎么会如此消极地对待呢?

在很多时候,我们中间的大部分人其实都像这位老木匠一样,用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最后受损的恰恰是自己的生活。假如你对应该承担的责任不积极应对,不精益求精,不尽己所能,那么关键时刻,你一定会付出推卸责任的代价。因为你会被困在由自己一手建造的这座房子里。

所以,从现在开始,你应该—

1.负责地对待自己和别人:为什么不能把自己当成一个对待自己和别人都富有责任感的人呢?你用负责的态度对他人,他人就用负责的心态回报你!

2.像为自己盖房子一样对待工作:要像给自己建造一栋美丽的别墅一样,去对待自己每一天的工作。这样的心态和思维,就可帮助你将工作尽善尽美地做好,使自己没有遗憾地面对上司、同事和客户。

3.踏踏实实地从每一个细节做起:就像盖房子一样,每天敲进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敲好每一颗钉子。只要把细节做好了,整体也不会差。

如果能做到这三点,你的人生还会留有遗憾吗?显然是不会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很难有推倒重来的机会,这个世界给你提供的好机遇也大多只有一次。因此,必须全力把握,用全部的身心付出,才能对得起上天给我们的恩赐,不浪费自己人生的宝贵岁月。

从自己做起,才能成就自我

培养责任心,必须从我们自己做起,强大自我的意志力,鼓起自我担责的勇气,最后才可以成就自我。

有一个寓言故事。上帝颁布了一道旨意,说假如哪一个泥人能够走过他指定的河流,他就会赐给这个泥人一颗永不消逝的金子般的心。这道旨意下达以后,泥人们都吓坏了,他们久久都没有回应。大家都知道,泥人最怕水,进了河里面,马上就化掉了,怎么可能还能走过去呢?所以这简直是在找死!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终于有一个小泥人站了出来,说他想过河。“泥人怎么可能过河呢?”到处都是质疑的声音,同伴都劝他冷静、淡定,千万不要自寻死路。但是小泥人决定了就不想改变,他决意要过河。因为他不想一辈子做一个小泥人。他也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让自己过上天堂一般的生活。

面对同伴众多的嘲讽与担心,他义无反顾地踏入了河水中,一种撕心裂肺的痛楚顿时覆盖了他。他感觉自己的双足正在飞快地融化,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远离自己的身体。一步一步,这一刻他明白了,他的选择使他连后悔的资格都没有了。如果现在退回岸上,他就是一个残缺的泥人。而在水中迟疑下去,也只能让自己更快地融化。此时对他来说,上帝的承诺比死亡还要遥远,但他不能后悔,只能前进。

小泥人只好在河里孤独而倔强地向前走着。这条河流仿佛变得越来越宽,就好像耗尽一生也走不到头似的。他往对岸看去,美丽的鲜花、碧绿的草地、快乐飞翔的小鸟。也许这就是天堂。可这一切都是那么遥不可及。不过,他仍然在坚持,没有丝毫退出这场赌博的意思,因为他这完全是为了自己而奋战。

不知道过了多久,眼看他就要绝望了。小泥人突然发现,自己居然已经上岸了,宽阔的河流就在他的后面。此时,他如释重负,欣喜若狂,正想往草坪上走,又怕自己身上的泥土玷污了天堂的圣洁。他低下头,开始打量自己,却惊奇地发现,他已经什么都没有了,除了一颗金灿灿的心。这时,上帝果然兑现了他的承诺,让他完成了由泥人向神的转变。

一句话:你为自己负责,从自己做起,才能最终成就自我,完成人生的蜕变。一个人的能力越强,他的责任也就越大;反之,一个人责任承担的越多,他的能力才可能一步步得到提高和凝聚。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思维也得到了锻炼,智能也获得了提升。在任何时候,一个自私自利、不想付出、不肯冒险的人,在这个社会上都将难以立足。

谁愿意和一个没有责任心、没有责任感的人一起工作和生活呢?没有!只有那些能够也敢于从自我做起、愿意多付出少索取的人,才可以最终成就自己的一生,取得事业上的突破,获得成功且幸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