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登之围:逆境中的选择(1 / 1)

谋天下:刘邦篇 高原 1201 字 2个月前

在内部安定之后,刘邦开始关注边疆之乱,尤其是北方问题。匈奴的侵扰在当时已成为中原的心腹大患,早在始皇帝时期,蒙恬军团就已经前出到草原与匈奴对峙。

在楚汉战争的几年间,匈奴这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大的一个转变,就是原来是由许多分公司各自独立经营的匈奴部落,被冒顿单于整合统一成了一家超级草原帝国,力量顿时成倍增加。

刘邦觉得,这个问题不除不快。可他还没来得及准备好了,派驻到代郡驻扎马邑的韩王信就因战败而降,投降了匈奴人。在降匈以后,韩王信与匈奴共同举兵入关,进入雁门关,攻下了太原郡。

刘邦一听心凉了一大半,韩王刘信何许人也?亲信!自己亲手封的王。这小子不但大败,还投降了匈奴,丢人现眼,丧己士气,不给以颜色,势必会引发朝廷内的慌乱。

怎么办?

亲征!

公元前200年,刘邦亲率前锋部队,进驻晋阳,由步兵组成的主力大军在后跟随,尚未赶到。此时正值寒冬时节,中原士兵哪能抵得住如此的寒冷呢,史书记载有些士兵甚至将手指都冻掉了,而匈奴人早已经适应了这种天气。这时,危险已经悄悄降临了。

匈奴人在初期的交战中有所保留,故意佯败撤退,将汉军往北吸引。刘邦两次派人去侦察,第一次派出的兵士回来报告说,冒顿单于的部下全部是老弱病残,没有什么作战能力。有人便趁机进言:

“陛下,我们可以大举进攻,先发制胜。”

刘邦对此还是深有怀疑,又排刘敬前去侦察。刘敬带回来了一个不同的消息,他告诉刘邦,匈奴这么怯战,必定有隐情,前面肯定有精兵埋伏。

“陛下,我们还是小心为妙。”

但是刘邦此时急于攻打匈奴以安定军心,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判断。明摆着这是匈奴人设下的一个圈套,他硬是毫无顾忌地上当了。不但下令立刻拔营前进,攻打匈奴,还将刘敬关了起来。

不过,他很快就尝到了苦头。

刘邦亲自率领的骑兵部队刚到达平城,立马被包围了。匈奴人铺天盖地而来,骑着骏马,吹着口哨,势不可挡。汉军拼力死战,保护皇上逃过一劫,但刘邦最终被冒顿单于的四十万大军包围在了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围得如同铁桶一般,一只苍蝇也飞不出去。

深处险境中的刘邦才开始后悔当初没有听从刘敬的劝告,但眼前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才能逃出匈奴的包围圈?“虎落平阳被犬欺”,虽然刘邦贵为大汉的皇帝,提剑斩白蛇,布衣夺天下,此时也只能唉声叹气,为之奈何了。

在这种情况下,活下去、跑出去才重要,至于怎么解决匈奴的问题,并不是现在他要考虑的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围”,刘邦的部队被围了七天七夜,全军上下饱受煎熬。幸运的是,匈奴人不擅长打攻坚战,汉军的阵地防御能力此时发挥了作用,所以虽被死死围困,匈奴人也没有办法拿下白登。

陈平这时站了出来,说:“陛下,冒顿单于的妻子阏氏爱财,而且她很受单于的宠爱,我们不妨送她金银珠宝,请她吹吹枕边风,或许会起到出奇不意的效果。”

刘邦大喜,顿时觉得逃生有望了,遂采纳了陈平的计策,决定以智脱身。他派出一个使者,悄悄潜进匈奴军营,前去拜见阏氏,带去了很多的财物。这一招果然奏效,阏氏在晚上趁冒顿高兴的时候对他说:

“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王亦有神,单于察之”。

汉地就算打下来,大王您能长期居住吗?不能。而且汉王也是一个很厉害的人,希望您好好考虑一下。

冒顿单于一想对啊,再加上降匈汉人与约他定的会师时间也过了,对方还没来,又听说汉军的主力部队也快抵达了,到时匈奴可就有被反包围的危险。出于种种考虑,他下令将包围圈松开一个口子,放汉军撤退。

回到长安之后的刘邦意识到,这是一场持久的危机,不像国内战争那么容易解决。长期的战争绝对是不可取的,一方面刘邦已经见识到了匈奴的实力,另一方面,汉朝立国不久,民力疲敝,国力的恢复需要时间。所以必须在战略上解决这个问题。

刘敬这时已经被放出来了,还被封为了关内侯。他再一次出手,提出了“和亲”的政策,他说:“与其陷入长期的战争泥潭,双方杀得你死我活,不如结为亲家,每年赐给他们一些中原的财物。这样,既能避免交战,还可以用这些财物换取他们的马匹,双方都有好处。”

在提出这个策略时,有一点刘敬是没有说破的:和亲本身便是一种血亲控制战略。嫁给匈奴单于的公主生下的儿子如果成为了下一任单于,无疑就具备了一半汉人的血统,而现在的汉朝皇帝就成了他的外公,自然对中原就具备了天然的亲近感,更利于汉朝去控制匈奴的政策,这对于化解匈奴人的敌意十分有效。

刘邦一拍大腿:“这个主意不错。”

他选中了长公主,想把自己的大女儿嫁给冒顿。但是吕后不答应,整天哀哭求情。谁也不想让自己的闺女嫁到大草原那种苦寒之地去。刘邦没办法,只好挑选了一个宫女生的女儿作为大汉公主,派到匈奴去和亲。

冒顿单于很高兴,在公主达到后不久就立其为阏氏,地位相当于大汉的皇后。这么看来,那位吹枕边风让老公放掉刘邦的阏氏可谓是为了一点财宝丢了自己的宠幸了,损失不小。

与麻烦不断或者彼此大耗元气,拼个渔死网破,不如干脆一点,我们合作。从现代管理的角度看待“和亲政策”,我们就更容易理解这种“合作博弈”的本质了。和亲当然不是为了所谓的和平,其本质还是竞争,双方仍然想吃掉对方。只不过换了一种竞争方式,在双方现在无法保证击败对方时,各退一步,接受一定的条件,那么都可以获利,至少利益不会减少。

该打的时候应该坚决打,但该和的时候,却也要毫不犹豫地和,才能取得利益的最大化,保证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

因此,双方讨价还价,达成共识,进行合作。“利益的交换”既是妥协的结果,又是达成妥协的条件。我们纵观西汉王朝和亲政策的推行,既有力地保证了西汉对于匈奴长期战略的实施,并且也最终实现了双方攻防地位的根本性的转变,这难道不是和亲政策成功的证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