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兮云风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是刘邦当上皇帝以后,回老家省亲大饮乡亲时唱出的一首《大风歌》。这首歌非常准确地唱出了刘邦起伏跌宕的一生,也唱出了他的胸怀,向我们暗示了他得以成功和能够真正地持久地第一次统一华夏民族这个大“公司”的原因。
一个在亲人的眼中“无赖,不治生产”的逆子,在范增的眼中“贪于财货,好美姬”的无德之辈,在项羽的眼中根本不配称为对手的中年男人,在乡里间“纵横肆虐”的匪类,竟然于起兵的几年间,便统一了中原大地,举行了盛大的登基大典,创建了威名远扬的大汉王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稳定王朝的统治者,而且是这个伟大帝国的开创者。
人们不禁要问,在秦末汉初这个英雄辈出的大舞台上,豪杰四起,强手如林,为什么只有刘邦成为了最终的赢家,他脱颖而出的原因何在呢?
比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刘邦比不上善谋略的张良;比起安抚百姓,刘邦比不上萧何;比起沙场征战奋勇杀敌,刘邦更加比不上韩信。
然而,刘邦将这些人才“为我所用”,从而让自己成为了庞大的“刘邦集团”的首领。这便是他成功的关键:“治于治”而非“治于人”。他的为人极其豁达,知道自己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能为其所用,才能将一块蛋糕越做越大。这才是一个卓越的管理者最应该具备的素质。
项羽在乌江自刎,一首《霸王别姬》千古回**: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虞兮虞兮奈若何!
我们现在回头看,当然会觉得这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这首歌难掩楚王项羽的在即将失败前的悲痛和遗憾之情,但同时也说明,项羽的落败实则是一种历史之必然,因为他最迷恋的就是这种“盖世之气”,“拔山之力”,并不具备真正的优秀管理者的品质。
在回顾楚汉战争的全程时我们就会发现,刘邦知人善用,不管什么人才,都能在他手下如鱼得水;而项羽,却只有一个范增可用,还没用到关键处,总是让范增处于半退休状态,即使只有一个人才可用,项羽仍然“用人生疑”,犯了管理的大忌。最终,落逃的项羽跑到乌江,被刘邦的诸路大军合围。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亡我,我何面目见之”西楚霸王,只好落得一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对比两个人我们发现,西楚霸王之死首先在于他迷信武力而不懂用人,用现在的话讲项羽虽有强大的实力但不懂管理,最终“项羽集团”管理不善而破产。而刘邦虽然只是“市井小人”但其党羽众多,很快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高效组织”,并广发招揽贤才为其所用。用现在的话讲,刘邦有人际、善沟通、懂管理,于是他的团队的正能量越发强大。
西汉建立之后,刘邦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明君。他下令迁都长安,而不是都于任何旧城,不单单是因为关中的地势易守难攻,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刘邦要昭告世人,商周已去,秦朝不复,他要给全国人民在心理上减压,一方面避免动**,另一方面拉拢人心,这就叫文化,叫“价值生产”。他在管理上总是能够站在最高的视角来制定策略,而不是拘泥于某些功利的手段的层面。刘邦的这种思想从他一起兵就能看到了,他是一个希望减少徭役赋税、“与民休息”的领导者。所以,建国后的刘邦,下令开垦荒地,使得全国的农业经济迅速恢复,让整个国家开始呈现富强与安定的局势。
由此我们总结,战争的胜败,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企业的成败亦是如此。你是不是尊重“人”?这个比你是不是强调资本的运作更重要,更关键。刘邦不但尊重自己的手下,而且还挺尊重自己的国民,这就是项羽与其他诸侯和他的差距。
晚年的刘邦其实并不幸福,活在猜忌之中,因为他不知道下一个会造反的是谁。彭越被剁成了肉酱,还分发给了各个诸侯;韩信、英布则死于吕后之手,虽然三个人都有该杀之处,但刘邦难免因此而被后人送上一些骂名。但我们如果从他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或许就能理解了:
公司是你率领大家打下来的,大股东是你,法人代表也是你,突然有人想对你取而代之,夺了你的财产,你会怎么做呢?我相信你的第一选择也是让他出局。
当然,诛除一些功臣(即便有罪)很难摆脱家族式企业的弊端。建国之前,刘邦的眼界是开明的、开阔的,他深知如何借助有才能的人为自己打天下。然而攻城容易守城难,建国之后的刘邦事业渐渐变的狭窄与自私,他的思维也从“建国”逐渐转变为“建家”,“国天下”逐渐成为了“家天下”,用尽心思巩固“家业”,比如白马盟誓,非刘不王,便是他与诸臣的约定。直到他临死前,还在为大汉帝国的未来能否由刘家人继续做主而担忧,甚至想下诏杀了樊哙,因为樊是吕后的妹夫,在自己死后,必然成为吕家人的强大臂膀,而成为刘室的巨大威胁。
建国前后的刘邦所反映出来的不同思维的转变,则是现代社会中家族式企业的统一弊病。建国的时候有最亲信的人集体帮助,然而一旦王朝建立,这些昨日的功臣反倒成了皇权最大的威胁,除之不忍,不除难安。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的开篇精辟地概括了“天下事”——“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现代的角度考虑,这实则是对家族式企业的警醒,家族式管理是最危险的经营方式。
不过,总的来说,刘邦不但成了赢家,而且还成了一个弱势的大赢家,在短短七年间就完成了布衣对贵族天下的逆袭。他所具备的上述特点,不管是优点还是缺点,都在他成为这个大赢家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他建立的汉帝国经历两汉,前后持续长达四百多年,塑造了一个神奇而又伟大的王朝。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忘了,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出身的皇帝。从平民到皇帝的转变,他的成功过程,曾经让多少人跌破了眼镜,也让多少人既嫉且恨,不能客观地评价他的能力,而只是以一句“流氓”或“厚黑”概之,显然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在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那个年代里,刘邦之所以可以异军突起、扫清政敌、一统天下,从而名垂青史,靠的并不是一个显赫优越的出身(项羽的出身并不能决定楚汉战争的走向),也不是过人的聪明才智,更不是作战的勇猛刚烈(这一点上,刘邦只能给项羽提鞋,但是项羽却输了),而是一种对于人心的掌握和利用。
刘邦非常懂得经营人心,他的身边始终存在着一个出神入化的“智囊团”,他擅长“以柔克刚”、“以阴克阳”之术,擅于运用权术之道,知道何时进、何时退,以至于总能在关键时刻化险为夷,渡过难关,掌控大局。
这也就是刘邦始终贯彻的“人心”路线。一个精明的政治领袖,一个富有传奇式的人物,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帝王,在他的背后隐藏的却是丰富多彩、变幻无穷的管理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