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找到你最好的创业伙伴(1 / 1)

谋天下:刘邦篇 高原 1246 字 2个月前

张良这人祖籍河南,是秦末汉初的超一流大谋士,也是刘邦手下最重要的帮手之一,后人将之与萧何、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他的祖先五代相韩,就是在韩国呆了五代,都有着很重要的职位,最高做到了相国之位。所以,张良是六国旧贵族的一员,也是名门望族的后人。他对秦国有着切齿之恨,一心想灭掉秦国,为韩国复仇,这是他反秦的思想基础。同时,张良这个人特别有谋略,通晓权谋之道,是个不可多得的奇才。

一个创业团队,如果有了这样一位创业伙伴,事业就成功了一大半。首先,他与公司有着共同的愿景;其次,他有很高的能力,能帮助公司快速成长。

史书上记载,张良这个人性格豪爽,快意恩仇,非常有胆量,而且特别擅长计谋,是个深富韬略之人。按照这样的人设,大多人会猜测张良一定高大伟岸,是个雄壮的汉子。但史载却恰恰相反,张良的相貌非但缺少点男子气概,身材也是比较娇小,长相秀气,是个十足的“韩系花美?男”。

人不可貌相,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柔柔弱弱的“小鲜肉”,手段却非同一般。当韩国被秦国所灭时,张良已经掌握了整个家族的政治大权,他满腹国仇家恨,誓死要为自己的国家报仇。

张良已经有了计划,他要暗杀当时秦国的大王秦始皇。

这是一个非常冒险的计划,张良心里很清楚,而且他自己办不到。为了使计划顺利实施,他四处寻觅武功高强之人。这时有人告诉他,他应该去东夷寻找目标。那里有位名声颇旺的部落酋长,人称“仓海君”,听说他教授人武功秘籍,门下聚集着众多高手。张良感觉这正是自己要寻找的人,千里迢迢前去求见。

仓海君听说了张良的故事,很受感动,于是推荐了一个人给他。此人身材壮伟,力气非常之大,120斤的铁椎在他手里就像一柄普通的铁剑,且能远距离击中目标。要刺杀秦始皇,近身攻击不太可能,所以只能远距离刺杀。这位大力士的本领,最合适不过了。

经过详细的计划,他们找到了一个最好的时机:等待秦始皇第二次东巡。一般皇帝到民间巡游,都会摆起很大的阵仗,队伍长,行动慢,这就给瞄准目标留出了机会。张良和大力士对秦始皇的游行队伍进行了一番仔细的侦查,事先判断好了他们要经过的地点,最终找到一个易于藏身、刺杀成功率高、逃脱迅速的位置:博浪沙。

这本是万无一失的计划,但最终还是出了岔子。秦始皇的车队中,穿插着很多副车,里面坐的都是他的替身。他自己乘坐在其中哪一辆车上,除了近身保卫的人,谁也不知道。这一点张良也无从得知,所以只能根据观察来猜测。最终,他们选定了一辆马车,大力士准确地击出铁椎,巡游队伍顿时一片慌乱。

张良他们以为的手了,于是按照既定计划逃跑。两个人提前说好了,事发后分头跑,大大降低被擒住的机会。作为主谋的张良,因为长相比较具有欺骗性,得以成功逃脱;而那位魁梧的大力士,却因长相太过招摇,而被抓住了,后来被处以极刑。

自此,张良就成了全国通缉要犯。好在他刚刚出道,认识他的人不多,更别提他长得“人畜无害”,特别有欺骗性。张良很狡猾,他认为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于是改头换面,给自己换了个身份,在繁华的下邳城招摇过市,一点也不害怕被人认出来。

不过却有个人特别注意到他。那是一位既像乞丐又似神仙的老头,他阅人的经验看来是无比的丰富,很快看出了张良非等闲之辈。

有一天,他故意要试试张良。

当张良走向桥头时,老人突然脱下鞋子,就往桥下丢,然后转身向张良叫道:“年轻人,你帮我捡一下鞋!”

张良愣了一下,觉得这老头很奇怪,但好奇心驱使,就走下桥去,把鞋子给老人捡了回来。

“好,你再替我把鞋子穿上吧!”老头翻着白眼说。

张良听了有点儿不高兴了,但转念一想,替他穿个鞋子也没什么,便满足了老头的要求,态度还表现得特别恭敬。

老人哈哈大笑起来,随后拂袖而去。张良目送着老人的背影,感觉莫名其妙,呆呆地立在原地。

谁知老人走出去很远之后,又折回来了。见张良还站在那里,就对他说:“我看你还是块可造之材,你五天以后,等到天明时分来见我,还在这个地方。”

张良更加奇怪了,没想到遇上个怪老头,但他仍然很恭谨地答应了。

五天之约一到,张良赶紧去桥头找老人。一路上都在嘀咕,到底是遇上了什么怪事呢?等他急匆匆赶到时,老人已经等候多时了。老人一见他便气呼呼地说:“你这年轻人也太不懂礼貌了,怎么能迟到呢?五天以后你再来吧!”

张良愣住了,可以前也没有个准确的时间,他既然比老人晚到,那就是迟到了。所以他只好低头道歉,并与老人确定了下次见面时间。

五天后,鸡还没叫,张良已在薄暮中出发。他心想,这次一定赶在老人前面。谁知,远远地看到了一位老人背着双手站在桥头。张良顿时泄了?气。

老头还是愠怒的表情,斥责他又迟到了,让他五天后再来。

这五天里,张良失眠了,左思右想也没弄明白这老人是什么意思。到了第五天,他干脆不睡了,连夜出发去桥头等候。

这一次,张良终于走到了老人前面。过了没多久,老人也缓缓地到来。他满意地点点头,然后掏出一本皱巴巴的书递给张良,说道:“给你十年的时间,回去把这本书读通,以后你就可以当皇帝的老师了。十三年后,记得到济北来看我。等你到了谷城,山下有块黄石头,在那里就能找到我!”

话音刚落,老人便离去了,只留下惊呆了的张良。从此以后,张良再也没见过那位老人。他回到家后才发现,这本书竟然是姜太公兵法。张良拿这本书当宝贝,白天黑夜地学习,直至将书中的精华完全消化。

后来,张良曾试过向别人推销这本书的精髓,但人们根本就听不懂他在说什么。直到后来遇到了刘邦,他用这本书中的兵法考验刘邦的看法,没想到刘邦连连点头,而且完全采纳张良的建议,并运用到实践中。至此,张良感叹,自己终于找到了同道中人,这位沛公就是自己以后要辅佐的人,是他创业路上的好伙伴。

这些故事不乏传说的嫌疑,但可以看出,要创业,就得找到那个合拍的伙伴。刘邦在寻找人才的同时,张良也在找英明的东家。张良之于刘邦,刘邦之于张良,都是对方不二的合作人选。因此,他们一起合伙打天下,才能无往不胜,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