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先行者,陈胜和吴广倒下了。他们输在了什么地方?至少在表面看起来,这哥俩主要输在了四个因素。
1、目标的短浅:称王定都过早,太容易知足。
起义军经过一个月的发展,就攻下了重城陈。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展,也是他们没想到的。所以,在欢呼声中,陈胜早早地登上了王位,满足了自己的心愿。也就是从这时起,陈胜的心态就变了,他开始在陈这个地方遥控指挥部队,脱离了前线,不再跟部下同甘共苦。
非但如此,他还开始修建自己的宫殿,准备长期在此生活。这表明,他此时已经进入了功成名就的状态,就像太平天国拿下南京后的洪秀全一样,准备享受成功了,看不到潜在的危机。当秦军攻来时,他才发现自己孤立无援,不堪一击,只能放弃宫殿,以一名失败者的身份仓惶逃窜,最终死于非命,落得一个被自己人杀死的悲惨结局。
2、管理的失误:设立了“秘密警察”制度。
陈胜在管理方面的缺陷是他毫无眼光,没有创新意识,也不懂得真正反思旧朝的弊端。他不但继承了秦朝的一套体制,而且变本加厉,建立了秘密警察制度。手下的将领一旦有错误,就会被他“立案调查”,以至于很多派驻在外边的将领不敢回来,觉得在姓陈的手下当奴隶,还不如自己在外称王,打自己的地盘。
于是,这些将领动了自己的小心思,内部产生了分裂。他们有的自立为王,有的则立六国之后为王,总之大家离陈胜远远的,且都跟他平起平坐,各自为战,不再听从他的指挥。这样一来,陈胜就逐一失去了自己的得力干将,成了一个被手下集体抛弃的老板,这与他的管理失误是分不开的,说明他在制度的设立方面一点也不擅长,是管理方面的白痴。
3、用人的不当:刻薄寡恩走向极端。
表面看来,陈胜用人是比较公平的,他似乎要主张以法治国,以法驭臣,像秦国变法功臣商鞅那样。他受秦制的影响巨大,一边要推翻秦帝国,一边还对秦制照搬照用,迷恋不己,骨子里幻想的不过是用另一个“秦帝国”来代替现在的赢氏天下。
迷信法家有一个好处,就是不论是亲朋好友还是新来参加起义军的,他都能一视同仁。但正如商鞅一样,他在用人上过于刻薄寡恩,甚至对亲人和心腹极为严苛,到了让人畏惧和恐怖的地步,这却是足以将他推入深渊的致命缺点了。
有一次,他的一个故人来找他,因为这个人说话不当,陈胜竟然立刻把他杀了。他的妻兄和岳父来找他,也遭到了冷遇,在他这里得不到半点好处,看不到什么前景。在这样的用人思路下,越是他的亲近之人和心腹之臣,在他这里就越找不到存在感,渐渐地都远离了他。就连车夫他也笼络不住,不想给他卖命,反而在落难之时把他杀死。
我们对比一下刘邦和项羽的用人方法,也能看出刘邦比项羽、陈胜等人的高明之处。项羽和陈胜相比,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两位都是愤青级的人物。项羽太喜欢任用和重用自己的亲信了,另外再加一些德高望重的贤者。对于一些外来的投奔者,项羽则不屑一顾,比如韩信、陈平等人。他用人惟亲,重用亲友而轻视天下之才,这就使得真正的人才大批地投向了他的对手阵营:刘邦集团。
刘邦在用人方面则是两种人都用,凡是有用之才,有利于他的目标实现,实力增长,不管是亲朋好友,还是外来人才,刘邦一律给予信任和重用。他能看到亲友的忠诚,也能认识到外来之才的智慧,这是非常好的心态,很有气魄,远远地超越了项羽和陈胜。
亲友和朋友是什么人呢?刘邦冷静地认为,这种人虽然其中也有一些杰出的人才,但大多数都属于平庸之辈,不可大用。但他知道,这类人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基于乡亲或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他们的忠诚度是很高的,很难背叛,所以非常适合担任保卫工作,担任一些非常荣耀其实无关大局的职务,比如夏侯婴是刘邦的车夫,车技好,在忠诚方面也无可挑?剔。
对外来派的认识,刘邦也很清醒,既有防范的准备,又能真正地信任和重用,使其不生戒心,从而努力效忠。像对待韩信、张良、陈平等人,他做得就完美无缺,让人敬服。这些人本事大,不过半路投来,又非同乡,所以有点让人不放心,得下血本笼络,还得给予大权。
张良数次离他而去,陈平是从项羽那里逃过来的,韩信则是无名之辈,刘邦在内心有所怀疑的同时,还是给予了无限的信任,这就很了不起了。这也是项羽和陈胜等人无法做到的。
把这些用人的思路摆出来一分析,我们就知道陈胜与刘邦的差距了。在当时对手是如此之强的情况下,陈胜即便有成为先行者的勇气和运气,也没有笑到最后的实力。他犯了太多的错误,又缺乏足够的统领全局、谋划未来的能力,只能早早地倒下,成为了秦末大起义中的一粒火种,当然也成了给人做嫁衣的著名炮灰。
4、口号的狭隘性:误判形势遭致毁灭。
最后,陈胜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宣传的失败和政治信仰的不合时宜。“张楚”这个旗号是他立起来的,但随着斗争形势不断发展,已经不能满足当时人们的要求,既然楚国张了,那么齐、赵、燕、韩、魏是不是也要张呢?既然你不愿意张,那么人家只好自己张了。
于是,在错误口号的煽动下,一个个的割据政权就这样如雨后春笋般建立。本质而言,这表明陈胜没有从根本上改天换地的气魄,他想走的还是战国那套路子。思维没有创新,结果可想而知,白为他人做了嫁衣。
陈胜和吴广建立的张楚政权存在的时间很短,只有六个月,可谓是功未成身先死,但对秦末的起义形势却起到了不可代替的推动作用。这把火在他们死后没有熄灭,而是继续熊熊燃烧,渐渐烧遍了秦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比如,当陈胜被杀的消息传到南方后,已经拥兵六、七万的项梁便召集了手下开会,商量未来的对策。范增便对他提了一个建议:
“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南,楚蜂起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
范增的话说得很矫情,可是很有道理。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策略。项梁马上就同意了这个建议,立了原来楚怀王的孙子为楚王,且自号为武信君。他们汲取陈胜的教训,继续率军与秦军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