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脉:权威来自众人的推举 “不务正业”未必不是好事(1 / 1)

谋天下:刘邦篇 高原 974 字 2个月前

年轻时的刘邦到底干了些什么,做了哪些重要的事情,以及他是如何度过自己的青春时代的呢?现在我们阅读一些名人传记,经常看到成功者的自述,忆苦思甜,向人们介绍自己当年的艰苦学习、努力工作,还有多么多么用心的社会实践之类的青春历程。其实,多数是假的,是这些成功者对你的忽悠和洗脑,他们自己根本不信这一套。

人们未必在自己年轻时就能预见到自己的成功,就可以针对性地做出长远的计划。只不过,因为自己成功了,才回过头去包装一番,去给那些想追循自己脚步的年轻人洗脑,告诉他们:

“孩子,听我的,按我教你的去做吧,你一定可以成功!”

但是,如果你真的按书中所讲去努力,你可能永远不能成功,而且很有可能背道而驰,成为被成功者利用的工具,因为一些真正可以促使人成功的品质,并不是听起来那么美好和正面。相反,它们可能是常人眼中看起来是缺点的东西。比如吃喝玩乐,不务正业这些人们一致批评和鄙视的行为。

刘邦在开始创业之前,就在做这两件事。一是吃喝玩乐;二是不务正业。根据《史记》的记载,对刘邦的“乡下生活”,我们大体可以从中总结出五点:

第一,刘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好酒及色”,其父刘太公说他是“无赖,不治生产”。?就是从不下地干活,喜欢喝酒找女人,到了老爸都厌恶的程度。

第二,刘邦“为布衣时,有吏事辟匿,卢绾常随出入上下”,这段记载表明,刘邦经常带着卢绾跟当地官员一起厮混,神神秘秘,整天不知干些什么,刘家老小上下,也没少对此翻白眼。

第三,当刘邦违反法律时,萧何站了出来,“数以吏事护”之。说明他跟官府有一腿,犯了事有保护伞。这也表明,这时候的刘邦,应该算是一个体制内人士,跟造反这种大逆不道之举扯不上半点关系。

第四,刘邦“贪于财货,好美姬”,这是大仇人范增说的,爱财还喜欢美人。假如现在有一个年轻人,爱财如命,迷恋女色,又没一份正经工作,你觉得他有前途吗?肯定对他不屑一顾。刘邦那会在人们眼中的印象,就是这样的,谁也瞧不起他,除了他那帮一起混的哥们。

第五,刘邦还发生了一段婚外恋,有个女人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叫刘肥。根据《史记·齐悼惠王世家》的记载,那个女人叫曹氏,在当地开了一家小酒馆,是个寡妇,除此之外其它的信息就少见了。刘肥这个人我们都有印象,他是刘邦最大的庶子,后来封为齐王,他的封地有七十多座城,凡是说齐语的百姓,都归他管。刘肥的母亲曹氏在历史上记载不怎么详细,但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即便她活到刘邦发达,在吕后这种强势女人的阴影下,下场大概不怎么好。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不喜欢刘邦的人便给早年的他勾画出了一副“流氓”形象: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坑蒙拐骗,贪财好色,还玩婚外情,有了私生子。

这人放到现在,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黑社会分子,一个纯纯粹粹、不打一点折扣的痞子无赖,混世魔王。

这是刘太公不能接受的。老大刘伯和老二刘仲,都老实本分,热爱劳动,努力赚钱。现在,两人结婚生子,成家立业了,而且也都拥有了一份家业,独门立户了。只有自己这个不成器的三儿子刘季,两袖空空,一无所有。不但如此,他对于务农经商等一切正途都毫无兴趣。

每当刘太公跟他谈人生谈理想时,刘邦都会扔下一句话:“你累不累呀?!”笑嬉嬉地甩袖而去,临走前,还要问问老爸的口袋里有没有钱。

儿子如此不争气,刘太公一气之下,把他赶出了家门。

如果只是从这些表面迹象看,刘邦显然是一个不怎么成功的人,名声很差。至少在年轻时是这样。但是,如果我们结合秦汉时期的历史环境和风俗习惯去考察,就会发现刘邦这些行为在当时非但不是一种不端行径,反而给他积累了大量的人脉,创造了一个很不错的事业基础。

秦汉时期人的精神气质和今天有很大的不同,这一点要注意。秦人尚武,汉人当然也不像今天的人只喜欢读书、考公务员。那时候的人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常有越轨之举,也引以为豪。

刘邦恰好就是这样的人。他不喜欢读书劳动,被自己的父亲斥为“无赖”,说他不如自己的哥哥会经营。说明他不走寻常路,如果他学习自己的兄长,恐怕一辈子就只能在家乡摆小摊赚点糊口钱。

他的志向在哪儿?

30岁之前的刘邦会告诉你:“我也不知道。”

但是,当他做了亭长,在当地小有名气,换句话成了正而八经的县乡级干部以后。他的志向就已经显露无遗了,因为他对于自己这个乡干部的职位是非常不屑的。有一次,他带队送服役的人去咸阳,路上正好碰到了秦始皇出巡。秦始皇坐在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护卫的队伍长达数里,浩浩****,尽显皇家威仪。路人皆闪避,伏下身子不敢看,刘邦却昂首直视,羡慕地说:

“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啊!”?

这句话,似乎已经预言了他的未来,注定是不平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