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不能作为花心的借口
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约翰·B·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1878—1958年,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充当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推广人。他非常卖力地向其他心理学家推荐行为主义的研究方式,为行为主义在美国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1878年,华生出生在南卡罗莱那州格林维尔市的郊区。他的父亲是一位小农场主,脾气暴躁,名声很差。他的母亲则是一位虔诚的信徒,慈祥、平和,也有些死板。
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环境中,华生饱受折磨。所以他的性格很差——全无心机,非常懒惰。
13岁那年,父亲跟其他女人跑了,母亲只好卖掉农场,搬到市区里住。
一个性格古怪的乡下孩子来到城市,处境自然是十分艰难,华生被同学们嘲笑,学习成绩差,这又进一步扭曲了他的性格。
在这样的环境中,华生慢慢长大,成为一个外表英俊的年轻人,深受异性喜爱。华生则来者不拒,成为情场中的浪子。
与此同时,华生的自信心增强了,他的学习成绩也逐渐好起来。
青年时,华生在芝加哥大学求学。在那里,他干出了一件胆大包天的事情——给校长写信,说自己家庭贫寒,但学习劲头很足,希望校长能免除学费,或者是等自己毕业之后再慢慢补交。
芝加哥大学的校长比较开明,同意了华生的请求。就这样,他带着50美元来到了芝加哥,开始了大学生涯。
这个时候,华生的母亲已经去世了,他只能自己养活自己。在大学那几年,他靠给心理学系当管楼人、给宿舍区当侍应生来赚取自己的生活费。
或许是因为生活的压力太大,华生有一段时间患上了心理疾病,只好花一个月时间去乡间疗养。
疗养结束之后,华生开始在1901年和1902年间的冬季进行自己的博士论文研究,研究的课题是——幼鼠的大脑发展水平与迷宫和打开门取食之间的关系。
华生之所以做这方面的研究,是因为受到了桑代克的影响(桑代克已于4年前宣布了他的迷宫箱发现成果)。
在实验的过程中,华生给老鼠设置了比桑代克迷宫更复杂的迷宫模型。一开始,老鼠们需要半个多小时才能找到出口。但是当实验进行到30次以后,老鼠们只需要十秒钟就可以走出迷宫。
这些老鼠是通过什么办法知道路线的?是视觉吗?华生把老鼠的眼睛蒙上,但它们还是可以走出去。
那么是老鼠在走过的路上留下的气味儿?华生把老鼠的嗅觉破坏掉之后,它们还是可以走出去。
最后,华生下结论说,老鼠之所以能够走出迷宫,是因为肌肉动觉提示——即肌肉的感觉。
通过这个实验,华生得出了三个革命性的结论:
第一,心理学的内容应该是行为,而不是意识;
第二,它的方法应该是客观的而不是内省式的;
第三,它的目标应该是“预测并控制行为”,而不是对精神现象的基础理解。
华生的这个结论给行为主义心理学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因为它几乎可以否认思维的作用,强调行为的重要性。所以这个结论经常被人称作“行为主义者宣言”。因为有了这个“宣言”,心理学史上的行为主义时代正式拉开了序幕。
由于工作上的成功,华生毕业之后留在了芝加哥大学做助理教授。两年后,又被提升为讲师,又过了两年,成为副教授。30岁时,华生来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心理学系任教,得到一份当时非常可观的年收入——3500美元。
从表象看,华生是个善于演讲、口才非常好的人,而且他一直非常花心。但本质上,他缺乏安全感、害怕黑暗,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他可以很容易地便和陌生人搭上关系,但是却绝不会跟别人有更深的交往。因为在他的内心里,人远不如动物可靠。华生一辈子都没有抱过自己的孩子,却将自己的热情全部交给了实验室里的那些动物。
华生的私生活极不检点,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华生的第一位太太是他的学生,师生恋。
当时的华生是大帅哥一个,在课堂上挥斥方遒、意气风发,有很多粉丝。有一次华生监考,有个女生看到他彻底不淡定了,连卷子也不答了,开始给华生写情书:“他那乌黑浓密的秀发,炯炯有神的眼睛……”华生收完考卷收情书,最后这位来自上流社会、名叫玛丽·伊吉斯的勇敢女生,成了华生的第一任妻子。
结婚之后,华生的心并未沉静。他的助手中有一位女生叫罗莎莉,当时19岁。这位女生年轻貌美,而且家世非常好,父亲是一名商人,叔叔是《泰坦尼克号》的导演之一。
华生和罗莎莉以工作之名经常独处。而这段时间,华生的第一任妻子又生病切了子宫,所以和华生的关系非常冷淡。
没过多久,华生的老婆就知道了华生在外面另结新欢,但是这位原配夫人还是很有城府的。她非但没有马上发作,还故意接近那位罗莎莉小姐,经常请她来家里玩。
有一次,原配夫人特意到罗莎莉家做客。一进门,她就说自己突然有点头疼,希望能到罗莎莉小姐的房间里休息一下。罗莎莉当然没有理由拒绝。
然后,原配夫人再现了某些间谍电影中的场景——进到屋子里,悄悄地锁上门,然后进行了地毯式的搜索,终于发现了14封华生写给罗莎莉的情书。
证据确凿,原配开始实施打击小三的计划。她首先找到华生谈判,申明了自己的观点:只要和小三分手,就既往不咎。
紧接着,她又找到小三的父亲,说了一堆诸如“你家里出这事儿你丢人不啊”“要是你不管我可帮你管了啊”之类的话。最后,小三的父亲被数落得够呛,表示会送女儿到欧洲去,远离这个是非之地。
事情到此本来就算平息了,但是那位罗莎莉小姐却不愿意到欧洲去,人家说自己和华生才是真爱,不会放弃这段感情。反倒是你这原配夫人,应该退位让贤,赶紧把华生交出来。
事情到这儿就不好处理了,原配开始和华生吵架,让他赶紧把那狐狸精抛弃了。而华生呢,则是花心惯了,让他做出这样的选择比较困难。
本来两口子吵架的事情算是内部事务,外人不可能知道太多。但华生有个不省心的小舅子,知道这件事情后,去威胁罗莎莉的父亲,说:“你要是不给我钱,我就把你女儿的丑事宣扬出去。”
罗莎莉的父亲被原配数落了半天,一肚子火无处发泄,现在别人又闹上门来一再要挟,老爷子大怒,断然拒绝了小舅子的勒索。
小舅子没拿到钱,于是便把华生写的情书交给了校领导,校方认为华生的所作所为不可饶恕,于是解雇了华生。
华生身败名裂,一气之下便跟原配离了婚。由于自己是过错方,所以家产几乎全部都给了妻子。
而那位罗莎莉小姐对华生是动了真感情的,虽然华生没了工作,但还是嫁给了他。
此时的华生生活非常拮据。而且老同事们对他还特别鄙视,都躲得远远的。只有一个人比较讲义气,就是铁钦纳,仍旧和华生保持着比较良好的关系。
由于被学术圈所抛弃,所以华生在任何一家科研机构都无容身之所,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铁钦纳站了出来,他推荐华生到一家广告公司任职,年薪一万美金。这比他当教授时挣的要多得多。
从此,华生不再是心理学家,而成为一名广告精英。
但好景不长,华生的第二任妻子在30岁的时候便去世了,这对于华生而言是个打击,他从此心灰意懒,生活颓废。但不管怎样,华生奠定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在美国的发展基础,也算得上是一派宗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