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口水的狗那里??得到的启示……
在桑代克研究猫的同时,俄国人伊凡·巴甫洛夫(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正将研究对象放到狗的身上。
巴甫洛夫是一名医生,专门做消化研究。在研究中,他发现狗每次在吃东西之前,都会流口水。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观察到了这一现象,但是巴甫洛夫却是第一个被这种现象所吸引,专门研究狗流口水的人。
巴甫洛夫的口水试验,在生物课本上被称为“条件反射实验”,相信每一个有点心理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个实验的过程,所以在这里就不多加描述了。
值得一提的是,巴甫洛夫几乎花了自己一生的时间观察狗流口水这一现象,以保证自己的结论是百分之百正确的。这种严谨的科学精神,也使得条件反射理论在诞生之初就具有不可反驳的正确性。
通过不断的观察,巴甫洛夫发现了条件反射的几个特点:
一、时序:
巴甫洛夫发现,在训练狗的条件反射时,必须先摇铃铛(最后铃铛变成了蜂鸣器),再喂食,狗才会逐渐形成听到铃铛声就流口水的条件反射。如果先给吃的,然后再摇铃铛,那么狗在听到铃铛声时是不会流口水的。
二、反射消失:
狗如果不能得到持续的刺激,那么条件反射就会消失。
顺便说一句,把这两条放到人的身上,也是适用的。
巴甫洛夫对狗的研究到了极致,具体表现就是,他无意中把一只狗搞成了精神病。
在巴甫洛夫的教导下,一条狗产生了看到屏幕上用灯光打出来的圆形就分泌水口的条件反射。而且必须是圆形,屏幕上打出细长的椭圆,狗就不会流口水。
然后,巴甫洛夫的助手们开始改变椭圆的外形,让这个椭圆越来越接近圆。终于有一天,可怜的狗分不清到底是圆还是椭圆了,它抑郁了,最后变成了狂躁。巴甫洛夫在实验报告里说:到目前为止一直很安静的这条狗开始不断地尖叫,四处扭动,并大肆地破坏,表现出了急性神经机能症所有的症状。
巴甫洛夫认为,不管是人还是动物,所谓的学习都“只不过是一长串的条件反射”。这种观点无疑也属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范畴之内——不谈抽象的思维,只谈具体的行为。
而巴甫洛夫也凭借自己的这一发现,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