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与大师之间的恩怨
荣格对弗洛伊德忠心耿耿,而弗洛伊德也对荣格极为看重。
在心理学史上,对于弗洛伊德器重荣格的动机,历来有诸多说法。总的来说,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正如前面所说,弗洛伊德确实需要一个强援,来帮助自己抵挡学术界的攻击。
二、荣格不是犹太人。在当时的欧洲,犹太人地位很低,犹太科学家不被重视,弗洛伊德作为犹太人在提出一个理论的时候很容易被人看轻,所以他需要一个非犹太人的支持。
著名的分析治疗师史瓦兹在《欧美精神分析发展史》中曾经说过一件事:“1908年5月3日,弗洛伊德在给朋友写的一封信中说:完全是因为他(荣格)的参与,才免去精神分析变成犹太事务的危机。这一年的8月13日,弗洛伊德给荣格的信中说:我可以很坦白地说,我的目的是自私的。你的个性再加上你的日耳曼人身份,要比我更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同。当然,我也认可你的能力,很喜欢你。”简而言之就是——我看好你呦。
虽然有被人当枪使的嫌疑,但是荣格并不在意。在他学术生涯的前半段,他始终对弗洛伊德敬若神明,他就像是一个渴望得到父亲重视的儿子一样,力图获得弗洛伊德的认可。1907年,荣格在写给弗洛伊德的信中说道:“说真的——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不得不坦率向你承认……我对你的尊敬之情,具有宗教般的狂热和虔诚。”
荣格的支持,确实给弗洛伊德带来了极大的好处。1908年,克拉克大学邀请弗洛伊德担任“第一次国际精神分析大会”的主讲人。在当时的欧洲,一般而言犹太人是没有资格担任重要角色的,但因为这次会议是荣格组织的,弗洛伊德才能获此良机。
在大会上,弗洛伊德宣读了自己的文章。像以前一样,弗洛伊德的发言还是引起了争议,有些人对他大加批评,著名医师威尔·迈克尔就说弗洛伊德是个“肮脏可恶的家伙”,而另一位加拿大校长说,弗洛伊德好像是要提倡“回归到野蛮状态”。
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这次大会上,大多数听众包括心理学权威威廉·詹姆斯在内,开始认同弗洛伊德的某些理论。这意味着他已经被欧洲心理学界接受了。
对于弗洛伊德而言,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也有一些不好的苗头出现。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中,有一种“帝王式”的唯我独尊。如果把他的学派比作是一个王国的话,那么弗洛伊德自己是且永远是这个王国的统治者。他的学生和追随者们在他心中就如同大臣一般,荣格就像太子,他希望这些人永远忠于自己,而且容不得他们对自己提出任何质疑。
这种性格造成了弗洛伊德在人际关系方面的不利局面,许多曾经和他并肩作战的同事最后都离他远去。
弗洛伊德的家人对此也有所了解。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弗洛伊德的姑姑说:“你的问题在于,你根本不了解别人。”对于一位心理学家而言,这样的评语就如同说一个歌手“你五音不全”,说一个厨子“你没有味觉”一样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