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忆究竟是怎么回事(1 / 1)

弗洛伊德的尾巴 肖戈 1157 字 2个月前

—失忆的心理学解释

人类活在记忆的世界里。吹奏乐器,需要在内心记住乐谱;用外语交谈,需要记住非母语词汇;我们还可以在大脑中勾画出图画、数据表等虚拟的形象,这也来源于我们的相关记忆。

但是,很多时候,在需要回想起某些事情的时候,记忆却悄然离我们而去,哪怕是一些曾经被我们牢牢记住的东西,也会突然忘记……

这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如果在关键时刻突然失忆,如面试等重要场合,也会致使我们失去很多向上提升的空间。心理学家们非常关注这个问题,从古到今,人们都在想:记忆为什么会突然消失?

而詹姆斯在这方面的研究,为解开这个谜团打下了基础。

传统心理学认为:如果从最坏的角度考虑的话,突然失忆可能属于“失忆症”的一种。失忆症一般来讲是由颅脑损伤、外部刺激和生理缺陷(海马体萎缩)造成的。也就是说,当我们的脑袋受到重创,情感受到严重刺激,或者是脑子出现病变的时候,就可能产生失忆。

脑袋被重创和病变,都属于不可抗力,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至于因情感遭受重创而失忆,则是人最有可能患上失忆症的原因。在很多电影里,可以看到这样的戏码:“主人公正要做一个关键的演讲,但却突闻噩耗,结果站在讲台上心乱如麻——失忆了”,最后自然是大好机会错过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这属于“选择性失忆”的一种。人的心理有一个“自我防卫机制”,当遭受巨大打击负担不了时,大脑会主动发出一个指令,主动去遗忘“打击来源”,但是大脑经常会在选择性遗忘的时候“伤及无辜”,连其他一些记忆也暂时删除了。

选择性记忆还可能造成“自我感消失症”,就是开始怀疑自己,觉得自己所处的世界很不真实,有恍若隔世之感,这也可能造成记忆的衰退。

事实上,在生活中,人们所遇到的大部分失忆的情况,并不是失忆症,而是“那个那个,哎,话到嘴边怎么就忘了”。相信这种情况很多人遇到过,明明脑子里很清楚地“知道”,比如说一件事、一个名字,也能联想起与之有关的特征,但偏偏就是把它怎么说给忘了。还有就是当你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时,碰到一个题目,明明知道答案,却忘了怎么写。最可怕的事情是,当你在茫茫人海中遇到小学的同桌,当年的丑小鸭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大美人,于是你走过去,咳嗽一声准备叙旧情,结果忘记了对方的名字……太尴尬了!

詹姆斯将这种失忆状态叫作TOT现象。所谓的TOT,又叫作“舌尖现象”。具体的表现是:无法用语言概括自己的记忆。在1890年时,詹姆斯在自己的著作《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正式提出了TOT的概念。

事实上,在詹姆斯之前,弗洛伊德也曾经试图用潜意识的想法和冲动之间的冲突解释这种现象……不过,由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研究的重点不在于此,所以弗洛伊德对于TOT的解释存在不足。

在詹姆斯看来,TOT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传输不足”。在人类的大脑中,有一个区域专门负责说话,还有一个区域则专门负责语言的逻辑。也就是说,你每说一句话,都需要大脑中两个不同的区域协作完成。但是有时这两个区域会“闹别扭”,负责语言逻辑的那部分大脑已经从你的记忆中提取出了相关的素材,但是负责说话的那个区域却暂时罢工了,因此,产生了“话到嘴边说不出”的现象——你明明知道你要表达什么,但却无法用精确的词汇表达。

到了今天,我们可以通过脑部扫描技术或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为詹姆斯的这种解释提供证明。不过,如今有些心理学家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TOT现象的成因是“记忆阻塞”。这些科学家认为,人在说话时,需要不断地调动自己的记忆,就好像是通过一个水管往外面调水一样。有时候你想说的太多,需要调动的记忆就越多,如此一来,将往外调水的那根水管“挤爆了”,于是,水流停止了。简而言之就是“你想说的太多”。相信很多人会赞同这种观点,因为确实遇到过“虽然千言万语,但无奈沉默是金”的经历。

要知道,正常的记忆一般是不会阻塞记忆通道的,只有那些不太确定的记忆,才容易让你心头有话说不出。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在记忆中加入一些靠谱的东西,将那些半信半疑、半记半忘的东西剔除掉,就会有效地改善突然失忆的状况。

对于TOT现象的两种解释各有道理,虽然心理学界为此起了一些纷争,但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TOT是这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这种观点,心理学家们发现:

首先,影响TOT现象的因素是年龄,人的年纪越大,TOT现象发生的频率就越高;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大脑功能逐渐退化,而且对于往昔的回忆也越来越模糊,才造成了这种现象。

另一种容易出现TOT现象的人是“双语者”,就是那些擅用两种语言的人群。当双语者们在记忆中搜索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时,就出现了两个表达区域,大脑在选择用哪个区域表达时“摇摆不定”,最终出现了最坏的结果:都不表达。对于这种类型的TOT现象,改善的方法就是选择一种语言作为日常表达,尽量不要在说话时两种语言交替使用,这样会给大脑造成额外的负担,因而顾此失彼。

第三种影响就是情绪,这和失忆症的产生原因有些相似。研究表明,负面情绪会严重抑制回忆系统(这也属于心理防卫机制的一部分),因而在表达时造成了记忆的突然缺失。

第四种影响就是药物的影响。有些药物能够对记忆造成负面影响,比如说镇静剂。实验证明,服用药物之后,TOT产生的概率要高得多。咖啡因、酒精都能够产生类似的作用,所以,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最好离神经性药物和能刺激神经的事物远一点。

到今天,人们对失忆症的了解越来越多,这方面的知识也能够帮助我们拥有更加清醒的头脑,而推动这一切的正是詹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