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儒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1 / 1)

弗洛伊德的尾巴 肖戈 665 字 2个月前

—服从你内心的声音

伊壁鸠鲁主义的创始人伊壁鸠鲁(Epicurus,公元前341-前270年),就是在逃避主义盛行的时期涌现出的一位哲学家。他试图抚平社会上的悲观情绪,让人们获得安宁。在他看来,哲学如果不能祛除人内心的苦闷,那么就毫无意义。

如何才能让内心获得安宁呢?伊壁鸠鲁认为,应该从现实生活中退隐,不要在物质的世界中流连,应转而投身于哲学玄思和友情当中。

在心理上,伊壁鸠鲁建议人们避免强烈的情绪波动,甚至连情欲也要克制,他认为幸福就是不依赖别人、不依赖世界,独立地生活。伊壁鸠鲁认为人没有灵魂,死了就死了,不要在活着的时候天天担心下地狱之类的恐怖事情。

伊壁鸠鲁的观点在当时获得了许多人的认同,并逐渐发展成了一个类似于宗教的学派。

与伊壁鸠鲁主义一样,犬儒主义也是在社会悲观期出现的一种思想。

伊壁鸠鲁主义是一半哲学一半实际生活,而犬儒主义则完全是一种生活态度。伊壁鸠鲁主义者认为人要想快乐,就得远离俗世。而犬儒主义则认为没必要远离俗世——只要不遵守俗世的规则就可以了。

犬儒主义是反传统的,想怎么活就怎么活,什么规矩啊,约束啊,都不需理会。犬儒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第欧根尼,在社会上,此人有个外号叫“狗”,对于这个带有侮辱性的外号,第欧根尼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因为他认为确实应该像狗那样生活——在公众场合大小便。

有一次,第欧根尼在公众场合**,人们质问他为何如此没羞没臊,此公很淡定地说:“这是发泄性欲最简单的方法。”

伊壁鸠鲁主义和犬儒主义都是非常世俗化的学术流派,而怀疑论者则显得更加有学术气质。怀疑论者不相信感觉,认为世界上不存在真理,一个人若想获得安宁的生活,就要怀疑一切,包括自己——如此一来,便不会有发现自己缺点之后的失落了。这个逻辑类似于,如何才能吃到不难吃的食物呢?答案:认定全世界的食物都一样难吃,如此一来,吃到难吃的食物时便不会认为它有多难吃了。有些因噎废食的嫌疑。

事实上,这一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并不是上述三个流派的思潮,而是斯多葛主义。

斯多葛主义是一种纯粹的哲学。创立者是出生于塞浦路斯的哲学家芝诺(公元前333—前261年),核心思想是禁欲主义和平等主义。

斯多葛主义认为,无论是奴隶或公民,希腊人或异族人,都是平等的。这种思想为西方社会注入了“平等”概念,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作为一种拯救心灵的哲学,斯多葛主义认为人的命运是注定的。人能够控制的,只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如果我们因为命运而感到悲伤,是自己的过错,因为我们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引入了一个错误的情境当中。

斯多葛主义否定了过去希腊人的主流价值观念,认为一个人富有并不意味着他就一定更加优秀,一个人能言善辩也不能证明他有多优秀。

斯多葛主义认为人唯一要服从的是自己内心的声音,善恶存乎心,而不是权威的说辞。

即便是从今天的视角来看,斯多葛主义也并不过时。它重视个人的内心体验,重视平等的价值观念,这一切都为千年之后的心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因为,只有重视每一个人的内心感受,心理学才有存在的必要。如果将“人心”视如草芥,研究个体心理还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