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理性
在动**和充满悲观的社会里,宗教成为一种心灵的庇护所。所以,在罗马时代,宗教哲学也迎来了迅速发展期。
这一时期,有一批人希望可以从远古宗教经典中,找寻使人心安理得的快乐智慧,这种思想被称为释经主义。
希腊时期的人们,对于自己和自己所处的世界充满智慧,他们认为通过自己的理性去探索世界的奥妙就已经足够。但是经历动**之后,这种对于理性的智慧消失了,所以才给释经主义提供了滋生的温床。
释经主义者对于现实失望,所以希望从古代的一些经典著作中找到崇高的智慧,这种厚古薄今的思想,无疑是一种倒退。
一些人从宗教典籍中寻求智慧,而另一些人则试图从先贤们的智慧中寻找应对当前局势的办法。于是,新柏拉图主义也孕育而生。
所谓的新柏拉图主义,就是柏拉图思想的宗教化。
柏拉图是个散漫的、特立独行的人物,说得好听些就是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气质。柏拉图不相信这个世界有永恒的东西,而宗教的核心就是树立起一个不可破灭的偶像,所以柏拉图思想从本质上讲和宗教是格格不入的。
但是,柏拉图思想中也有神秘主义的部分。其实大部分古代哲学家都有神秘主义的倾向,因为对于他们而言,无论自己有多聪明,但是限于科学的不足,他们无法完美地解释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现象。
解释不了的,就是神秘的。
新柏拉图主义发扬了柏拉图思想中这些神秘主义的部分,他们认为,宇宙间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名曰“太一”。
和其他神仙不一样,这位太一大神管理着一个比较虚幻的境界——“理性”。被愚蠢肉体束缚着的人类,如果想得到神的眷顾,就必须要追求真理。
简单来说就是,这一派的人把追求科学当成了一种信仰。而以我们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这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新柏拉图主义的代表人物中,有一位叫作海帕提娅的女性。她是那个时代少有的女性哲学家和科学家,她曾写出过非常著名的数学和天文学著作(均失传)。
对于新柏拉图主义而言,海帕提娅就像是一个圣女,她终生未嫁,保持贞洁。只有那些经过筛选的、出类拔萃的贵族,才有资格与她交流。
由于海帕提娅的光芒太过耀眼,得罪了当时的一些权贵人物,遭到了谋杀。她成了一个殉道者,因而在死后享有了更高的声誉。
随着宗教的复苏,一些本来几乎绝迹的宗教形式再度出现。所以在这一时期,神秘的膜拜仪式也成了一种社会现象。这也可算作是理智社会的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