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①予小子②,遭家不造③,嬛嬛④在疚⑤。於乎⑥皇考⑦,永世⑧克⑨孝。念兹⑩皇祖?,陟降?庭?止?。维予小子,夙夜?敬?止?。於乎皇王?,继序?思?不忘。
注 释
①闵:通“悯”,怜悯。②予小子:周成王自称。③不造:不幸。指年幼的周成王遭遇父王的驾崩。④嬛嬛:同“茕茕”,孤独无所依靠。⑤疚:忧伤。⑥於乎:同“呜呼”,感叹词。⑦皇考:指已经故去的周武王。⑧永世:终身。⑨克:能。⑩兹:此。?皇祖:指已故的祖父周文王。?陟降:上下,升降。?庭:直。?止:语气词。?夙夜:本义为早夜。此处指早晚、时时刻刻。?敬:谨慎。?止:语助词。?皇王:指历代先君,“皇”字为美称。?序:通“绪”,大业。?思:语助词。
译 诗
怜悯我年幼,遭遇家丧不幸,孤独而忧伤。我的父王英明神武,终身秉持先王之志。
我的祖父威服四方,治国能够直道而行。
如今我年幼治理天下,唯有日夜勤勉。
伟大的先王们啊,我继承你们的大业不敢懈怠。
延 伸
这首诗是《诗经》里罕见的几首可以确定创作年代的作品之一,作于周成王三年。周武王驾崩后,即位的周成王按照礼法服丧三年,服丧期结束后名义上由他开始秉政,但实际由周公旦摄政。作为周王朝的元首,周成王在秉政大典之前到太庙进行祭祀。他在祭祀的祷告词中追溯了其父王的伟大英明、其祖父的德行,并发誓要延续父祖的遗风,继承他们的功业。这首诗可以说是祭祀时团结诸侯、凝聚人心的一篇宣言,可能出自周公旦之手。
清·汤贻汾《杨坪闲话图》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