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  矣(1 / 1)

皇①矣上帝,临②下③有赫④。监观四方,求民之莫⑤。维此二国⑥,其政⑦不获⑧。维彼四国,爰⑨究⑩爰度?。

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顾?,此?维与宅?。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

启?之辟?之,其柽?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

帝?迁明德?,串夷?载?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帝省?

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

帝作?邦作对?,自大伯?王季。维此王季,因心?则?友。则友其兄,则笃?其庆,载?锡?之光。

注 释

译 诗

伟大英明的上帝啊,俯视着人间。洞悉大地上一切,了解子民的苦难。已灭亡的那些大邦,丧失民心国政黑暗。

环顾天下四方的诸侯,谁肯挑起这副重担。

天命落在了周族身上,他们的疆土将延伸到地平线。

回头西望美丽的岐山,这片宜居的土地上殿堂连绵。

剪除丛生的杂草,砍伐腐朽的枯木。修剪横逸斜枝,清理灌木和丛簇。

开辟山林修筑道路,砍倒的河柳树与椐树隐于青雾。

剔除杂乱的恶木,保留挺拔的山桑木与黄桑树。

上苍保佑有德的明君,入侵的蛮夷窜向败逃之路。

他是天命所归的君主,代天领民江山永固。

上帝亲临岐山,柞树棫树都已砍完,道路在松柏之间绵延。

选定周族的大贤,太伯退让而王季承继江山。

宽宏雄略的王季,孝敬父亲对兄弟友善,敬爱兄长,福泽连绵。

上天赐予他永恒的荣光,获得长久的祝福,拥有四方的疆土。

仁厚明达的王季,上苍洞悉他的内心,传扬他美好的品行。

他贤德而明辨,勤敏而睿智,有至德而能为人师,有大略而能为人君。做为大国的君主,治理民众上下团结一心。

直到文王继承王位,他的贤德贵重如金。

他获得了上天的祝福,并将这祝福传给子孙。

上帝教诲文王:

苦难中切莫彷徨,成功时切莫张扬,在人生的制高点四望。

密须国跋扈无礼,胆敢抗拒周族大邦,侵略阮国、攻伐共国实在狂妄。文王对此非常愤怒,整顿大军声势浩**,遏制了密须国打了胜仗。

从此周族地位巩固,天下四方为之仰望。

周族的大军驻扎在山上,直逼阮国的边疆。

登上高山眺望,不舍我险峻的山脉,我那起伏的大山和高岗!

不舍我清冽的甘泉水,我清澈如镜的大湖和池塘!

文王度量那片原野,将族人迁徙到岐山南,渭河边的土地上。

至此被四方诸侯所仰望,成为天下万邦的君王。

天帝教诲文王:

你的贤德令人赞赏,不疾言厉色斥责臣下,不用刑具震慑四方。你在不知不觉之中,顺应了大道之光。

天帝明示文王:

天下事务须征询友邦,友爱兄弟便无人可挡。

拿起攻城的器械,架起攻城的冲车,去讨伐不仁的崇国。

攻城的冲车威力强大,撞击崇国高耸的城墙。

敌人的士兵不断被抓获,割下的首级堆积成山。

举行盛大的祭祀,残敌不断来投降,四方诸侯不敢再侵凌周邦。攻城的冲车气势如虹,撞击着崇国外墙的城障。

大军威武崇国无法抵挡,敌军被彻底扫**,诸侯再不敢杵触周王。

延 伸

这是一篇歌颂先王的作品,诗的最后一章还描写了周文王讨伐崇国时的战斗情形。我们在前篇《绵》中已谈过,古公亶父(周太王)是先周的君主中极有作为的一位,他认为儿子季历贤明,尤其是季历的儿子姬昌,更是聪明绝顶,由他们继承自己更有利于周族的发展。但不论按嫡长子继承制还是兄终弟及,都不能保证季历继位,因为季历的前面还有两个哥哥,即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为此,周太王寝食不安,不知如何是好。太伯和仲雍知道了父亲的心思,就逃往南方的蛮荒之地,并像当地的土著一样斩断头发,在身体上刺青,这就是所谓“断发文身,示不可用”。“断发文身”在当时的华夏族来看是蛮族习俗,一旦这样做了就意味着放弃了继承权,故而季历毫无悬念地成了继承人。再说太伯兄弟二人到南方后,他们的德望吸引了一大批人,不久就成为领袖,成了吴国的开创者。太伯死后无子,仲雍继承了他的位置,成为新的领导者。到了武王灭商之后,派人去寻找太伯和仲雍的后裔,找到了仲雍的曾孙周章,他已经是吴国的第五代国君了,于是周武王承认吴国为诸侯国,将其纳入了周王朝的诸侯体系。另外,周武王又封周章的弟弟虞仲到成周的北面,即虞国,也成为诸侯。

季历为何得到周太王的垂青,一个说法是他有一个好儿子姬昌,《史记·周本纪》说姬昌有“圣瑞”,直白说就是他自带光环。太王为何弃长立幼,原因已不得而知,不过王季和姬昌父子确实是两代贤君,为周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到周文王时期,周国已俨然成为西部的霸主,不但笼络了一批盟国,还讨伐与周敌对的密须国、崇国,并将二国灭国。此诗中写周军讨伐崇国,尤其是攻城,使用了大规模的攻城器械,令敌人的城墙都在抖动,可见战况之激烈。从此诗中也可看出周人的勃勃虎气,而且具备了挑战商王朝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