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槃①在涧②,硕人③之宽。独寐寤言,永④矢⑤弗谖⑥。
考槃在陆⑩,硕人之轴?。独寐寤宿,永矢弗告?。
注 释
译 诗
筑成雅室水云间,隐者岁月天地宽。一人睡醒一人言,永居此地不回还。修成木屋在山边,隐者居此乐如仙。一人睡醒一人歌,永居此地忘尘寰。建成茅屋在高原,雅士居此常盘桓。一人醒来一人眠,永在林泉乐忘言。
延 伸
这是一首写隐士的诗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不与统治者合作、避世而居的隐士传统。庄子之前,关于隐士的思想比较散碎,《论语》中提到隐士长沮、桀溺、楚狂接舆,只表达了孔子的立场,没有往深里说隐士派所持的主张。直到庄子在《逍遥游》中说:“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意思是说,世界上所有人都赞誉他,他也不会更加奋发;全世界的人都诽谤他,他也不会更加沮丧。这是首次将隐士的独立人格完整表达出来,成为此后隐士们独立自恃、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思想内核。
《考槃》所写的隐士,过着一种神仙般的荒凉生活。他自己搭建房屋,自己汲水做饭,所住的环境是幽僻的山涧,很可能人迹罕至,但没有现实中的搅搅扰扰,经常一觉睡到自然醒。隐士生活与热闹的充满烟火气的现实生活是相背离的,是要坚守住一方寂寞。很显然,诗中的主人公坚守住了这种生活,他一个人入睡一个人醒来,有时候还一个人放声歌唱,真正的与大自然相融合。晋代就有这么一个隐士,名字叫孙登,善于弹一种叫作“一弦琴”的乐器,“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和阮籍都曾拜访过他。他在山上挖洞穴一个人居住,宛若野人,夏天穿着用草编的衣服,冬天披散长发。阮籍拜访孙登,请教问题,孙登多不应,阮籍只好拜别。到了半山腰,阮籍听到山上纵声长啸,声震山林,就像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杨过的长啸,如同虎啸龙吟,令人有当头棒喝之感。啸声,究竟是怎样一种声音或者说语言,现今已无法测度,但一定是一种非常清越震撼的声音,这可能是人与大自然相处久了,独特的沟通方式吧。
《考槃》中所写的 “永矢弗告”,则像陶渊明的“欲辨已忘言”一样,达到了隐士的最高精神境界。可以说,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隐逸诗”。
明·沈周《东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