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火兽 灵兽部·第十二(1 / 1)

康熙二十五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浙江平阳县的大海上空云色赤红,倒映在海面上,仿佛整个大海都在燃烧。当天的海水十分清澈,似乎是被天空的火烧云照亮了,看得清水下十丈,海上打鱼的渔民从船上看见水底有巨龙游动,鳞片和龙爪都看得十分清楚,水族们追随着龙游动,看起来十分恐慌。准备夜捕的渔人们都非常害怕,纷纷回到了港口。

火红的云一直持续到了后半夜,正在平阳城楼上和衙役们一起巡守的县尉王某,看见一条白色的巨龙从大海中飞出,身后一只喷吐着火焰的巨兽正在追逐这条龙,随后又有一条金色的巨龙和三条青色的蛟龙出水。三蛟二龙一起合斗那只吐火兽,一时间整个天空鳞甲翻飞,雷声大作,不但平阳看得见,就连离平阳几十里的地方也看得十分清楚。那只吐火兽十分凶猛,虽然与群龙相斗,却丝毫不落下风。只见白龙咬住了它的尾部,吐火兽回头吐出一团流淌着金色的火液,白龙狂啸,在火团中翻滚,坠落进西边的山谷。

居民们看到龙兽相斗,有火从天空降落,怕屋舍起火,纷纷从屋中出来,将水缸、水瓮、水罐全都搬到了屋外,准备灭火。然而火焰并未坠地,就消失在了空中。吐火兽击杀了白龙后,越飞越高,一龙三蛟也追逐而去,最后都消失在了苍冥之中,唯有兽吼龙吟之声,仿佛隐隐的惊雷。

第二天,牧羊人在山谷中发现了吐火兽的尸体,那只吐火兽身长一丈二尺,略像马,腿部和脖子上有鳞甲,脖子上的鬃毛有三四尺长,虽然已经死了,鳞鬣(liè)中仍然有一丈多高的火焰在燃烧。后来人们又在山梁的另一边发现了被击杀的一龙二蛟,龙身上依然燃烧着余烬,一只蛟的脖子断了,另一只则被击破了脑袋。当地一个号称东轩主人的文人亲历了此事,将它写进了笔记,认为这只吐火兽就是传说中的犼(hǒu)。

“吐火兽”的故事见于清代笔记《述异记》,此书署名东轩主人撰,具体作者名已不可考。书中所记内容大体上在清顺治末年至康熙时期,是短篇文言小说集。《四库全书》收录了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