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绘中国神话下 奇鸟部 九凤 奇鸟部·第一(1 / 1)

楚人相信,在大地的北端有一座山,名为吢(qìn)山,是人类世界和天界的通道,人的灵魂通过这座山,可以上升到天界。一本名为《力牧志》的上古残卷中记载,吢山通道的大门,由一只九头神鸟看守,这只鸟的九个头都像人的脸,有锋利的爪子和火焰般的羽毛,人们叫它九凤。楚国的第十四任君主熊仪笃信自己死后灵魂将到达吢山,因而很早就拟定了遗嘱,自己死后,让儿子在吢山举行祭祀。

熊仪当了二十七年国君后死了,因为葬在若这个地方,而楚人把死去的君主称作“敖”,故而熊仪被称为“楚若敖”,他的后代们也被称为“若敖氏”,若敖氏把吢山视为他们的圣地。熊坎继承父亲的王位后,第一件事便是按遗嘱赶赴吢山祭祀,然而这是一座存在于传说中的山,要祭祀,首先要找到它,他将这个重任交给了幼弟斗伯比。斗伯比向太一神祠中的大祭司询问吢山的位置,祭司为他占卜,结果显示线索在北方的晋国。斗伯比立刻让家臣准备车马,以聘问的名义往晋国去了。聘问是当时新君继位后,开展外交活动的一种方式。

晋国执政听说楚国新君派斗伯比为使臣来访,专门组织了一个精干的班子接待他,传闻斗伯比十分渊博,因而请了晋国最权威的学者师樊加入接待团。接待活动十分成功,宾主尽欢,在宴会快结束的时候,斗伯比假装无意地问了一个问题:“晋国人杰地灵,多名山大岳,不知最高的山是哪一座?”

这当然难不住师樊,他应声答道:“叶斗山。”

斗伯比又说:“莫非就是传说中的吢山?”

师樊哈哈大笑,说:“传闻您博学多识,但叶斗山却并非吢山。”

斗伯比不失时机地问:“那不知吢山在何处?”

师樊说:“一直向北,出我晋国边界,进入赤狄,再北行三千里越过绝漠,到北方的黑色之海,即吢山之所在。”

斗伯比以怀疑的口吻说:“只怕是道听途说吧。”

师樊不悦地说:“老夫虽然未曾到过吢山,但有一位朋友却到过。”

斗伯比连忙问那人是谁,但这位老夫子的臭脾气上来了,不肯再回答。宴会结束后,斗伯比立刻派人去打听,很快便知道了那人:赤狄人皋(gāo)落烟。

皋落烟的宅院在晋国国都最繁华的街上,并不难找。

皋落烟是赤狄贵族皋落氏的后裔,常年往来于秦、晋、齐等国家,将北地的宝石、珍珠和貂皮贩卖到中原诸国。斗伯比问他吢山是怎样一座山,他是否到过。皋落烟却像师樊老夫子一样,不肯多说一句。斗伯比朝仆人使了个眼色,仆人将一只装满珍珠的匣子打开,放在了皋落烟的面前。即便是皋落烟这样见多识广的人物,也从未见过这样大的珍珠,每一颗都价值千金,一看就是王室的珍宝。

皋落烟告诉斗伯比,赤狄以北三千里不见一人,皆为荒漠,穿过大漠后要在冰原上走九十个白天和黑夜,就到了狗国。狗国女子和常人无异,但男子都是狗头人身,传说是帝喾之女和盘瓠(hù)的后裔,他们嗅觉极其灵敏,以渔猎为生,该国虽名为国,但是有民无君,无律令、官吏,人们住在兽皮帐篷和冰屋内,茹毛饮血,吃生食。从狗国再向北行走两昼夜,到达黑色大海之畔,隐约可见大海中那座直通云霄的大山,那就是吢山。吢山中空,有火焰与岩浆从中流淌,岩浆流淌入水,海水为之沸腾,烟雾遮蔽天空,常年都是阴郁的。山上有巨蛇,头像山岳那么大,出入于海水与岩浆之间,皮如金铁,最锋利的刀剑也刺不穿,每年最冷的日子,巨蛇会入眠,海面封冻,可以从冰上到达吢山脚下。进入吢山后,不可说话,只要说一句话,巨蛇就会惊醒,大海沸腾,冬天就会提前结束。吢山西北最高峰有一座门,门首雕镂(diāo lòu)着鹰、狮子和狼的头,那便是天界之门,门口有九凤守护。

皋落烟的描述并没有吓退斗伯比,他只有一个要求,让皋落烟亲自带自己去吢山。斗伯比辞别了晋国执政,从秦晋交界的地方进入了白狄人的地盘,在那里雇用了五十个当地人,购买了三百峰骆驼、一百匹马和其他生活用品,一直向北出发了。就像皋落烟说的那样,赤狄以北三千里荒无人烟,热的时候汗出如浆,冷的时候皮肤开裂,风吹着碗大的石头满地乱滚。他们走走停停,一半的人死在了路上,就连斗伯比的仆人也死了。

斗伯比已经忘记了时日,感觉自己走入了久远的太古洪荒。他从楚国带来的仆人只剩下两个了,才终于走到了荒漠戈壁的边缘,然而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毫无生气的冰原。他们在冰原上走了一天后,到达一个有熊皮帐篷的部落,这时候他们的马死的死、病的病,因而在这里购买了六十头冰原驯鹿,将所有物品转移到鹿背上,继续前行。

夜晚他们栖息在冰上,能够听到冰下发出的“咔嚓”声,这时必须立刻转移,否则就会坠入开裂的冰隙中。他们在冰原上行走的时间远比九十个昼夜多,斗伯比有时甚至怀疑自己走错了方向,恐怕永远也走不出这片冰寒的世界了。他的胡须和眉毛上都结着冰,原本那一副漂亮的胡须都断裂了,长短不齐,仿佛野蛮人一样。

冰原上没有明显的白天和夜晚,有时候太阳刚刚落下又升了起来,即便没有太阳天空也是亮的。皋落烟说这是因为北方大地下的巨龙连续几个月也不闭眼,当它闭上眼睛,长久的黑夜就来临了。

他们到达狗国时,是当地一年中最温暖的时候。狗国人的确吃生食,住在冰做的圆屋里,但他们并不茹毛饮血,因为他们会用火。狗国的男子也并非狗头人身,他们和中土人一样,只是面色较黑、喜欢戴着狗头面具罢了。后来皋落烟向斗伯比承认,他最远只到过冰原的边缘,并未到过狗国,更没有去过吢山。关于狗国和吢山的一切,他是听父辈们讲述的。

狗国产辟水珠,佩戴着它入水不会溺水。狗国还产一种从海底采集的蓝色石头,用它点火持久不灭,当地称为星海石,他们认为是坠落到大海中的星星。斗伯比用楚国的特产交换了十颗辟水珠和二十块星海石,又换购了其他一些闻所未闻的东西。狗国人得知他们打算去吢山,告诉他们这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如果再晚几天夏天就过去了,长长的黑夜来到,就只能等到第二年再出发。

在狗国向导的带领下,斗伯比和皋落烟等人当晚就出发了,到达黑色之海后,斗伯比发现大海并未封冻,如同一根灰色巨柱的吢山矗立在波涛中。他向向导询问巨蛇和火山,向导却告诉他从未听过,他们必须趁着天气尚好马上渡海,渡海工具是连缀(zhuì)在一起的六十只兽皮囊,皮囊很薄,涂满了油,看起来十分结实。他们在海上航行了七天,登上了海岛,吢山就在这座岛上。在岛上,斗伯比看到了一种奇怪的兽,它们像人一样站立,穿着黑白相间的长袍,有短短的羽翼,但并不会飞。它们不袭击人类,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好奇地看着陌生人。

吢山上并没有传说中的门,但是有一个浑圆的洞窟,斗伯比认为那就是通往天界的大门,他拿出携带的美玉和酒,与最后一个仆人一起在洞门口祭祀了先王。之后,他和众人一起进了洞,洞里空间非常大,几乎看不到穹顶,不知那顶部是否就是天界。洞内有燃烧过的灰烬,破碎的贝壳,敲打过的岩石,还有一副巨兽的骨架。巨兽看起来像鸟,但是有九个头,头骨的样子看起来像鸟又像人,破损得实在厉害,已经无法分辨了。难道这就是九凤吗?它为什么死了呢?斗伯比看着这一切,百思不得其解。

狗国向导见斗伯比久久地盯着那骸(hái)骨,拍拍他的肩膀,朝洞外走去。他们乘着皮囊舟渡过了一道窄窄的海峡,到了另一个岛上,这座岛很大,岛的北面有几块**的黑色岩石,岩石上用红色的石头画满了图案。大部分图案已残缺不清,只有一块大石尚算完整,上半部画着一只九头的大鸟,下半部画着一群人,正在向大鸟挥手。斗伯比注意到,大鸟中间的一颗脑袋上戴着一顶和楚国君主一样的王冠,旁边画着一个高冠博带的君主,服饰的样子也和楚国君王一样。在大鸟的上方,还画有一只尾巴,仿佛是龙,但石板已经破碎,看不全了。他将这幅图描摹在了一块布帛上,将布帛放在了贴近胸口的衣服内。

斗伯比回到楚国后,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楚王熊坎将楚国最高官职令尹授予了他,并将九凤的图案绘制在王宫的墙上。楚王熊坎相信,九凤就是接引灵魂到天界的神鸟,他留下遗嘱,自己死后要在棺椁(guān guǒ)上绘制九凤,并用斗伯比带回来的那块布帛殉葬。五年后,楚王熊坎死在了霄这个地方,被称为“楚霄敖”,他的儿子熊眴(xuàn)继位,尊奉了他的遗命,在棺木上画了九凤的图案。从此之后,九凤成了若敖一族的标志,出现在他们的袍服和旗帜上。

“九凤”最早见载于《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九凤是楚人崇拜的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