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灵王二十一年,孔子出生在鲁国。夜有两条苍龙从天而降,依附在产房的屋顶上。五颗星星从空中飞来,列于中庭,随后化为五个身穿贺服、鹤发童颜的老人,向屋子里的产妇颜徵(zhǐ)在祝贺。又有两位神女乘云而来,手中擎着香露,为孔子的母亲颜徵在沐浴更衣。是时,屋内再无他人,却凭空响起了钧天之乐,扑鼻的香气持续了整整三天才散去。
孔子未出生时,阙里人家平地生云,有异彩在云中闪烁,一只麒麟出现在门庭。少妇颜徵在生性聪慧,知悉麒麟为神兽,便将自己扎头发的红色缎带解下来,系在了麒麟的角上。麒麟从嘴里吐出一卷帛(bó)书,上有一行文字:“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之后在庭中盘桓了两个晚上才离去。后世称孔子为“素王”,大约便源于此。
孔子少时好学,孜孜(zī)不倦,但凡有贤达来乡里,他必定前往求教。他向郯(tán)子学礼,向老子问道,都有大成。他曾向剑道宗师欧熙子学剑,学成之日,挥剑时长虹贯日,有朱红色大鸟从东南方飞来,衔着一口剑相赠。欧熙子拔出剑,剑锋锃(zèng)亮如镜,照着人的脸,连纤细的汗毛也看得清清楚楚,拖曳的剑影碰触到空中的飞蚊,蚊子顿时被剖为两半。欧熙子说,这是上古名剑“曳影”,为上天所赐。孔子认为,仁德之剑才是最厉害的剑,真正的用剑高手,并不以杀人取胜,他改剑名为“致仁”,贮藏在匣中,经常能听到剑匣内有虎啸龙吟之声。
孔子还向乐圣师旷学习弹琴,久久沉迷其中,他向大自然寻求音乐的真谛(dì),春日奏百草生发之曲,夏日奏朱泉流金之调,秋日奏商风白云之歌,冬日奏凝河流阴之操。师旷认为自己再也教不了他什么了,孔子遂拜别而去。音乐是孔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喜好,他周游到齐国时,听了《韶》歌,曾感叹音乐之美,三月不知肉味。他几乎每天都唱歌,自己唱,也教弟子们唱,就连被困在陈蔡之间吃不上饭的时候,他也不忘弹琴。成年之后的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周游列国,广收门徒,然而在春秋乱世,他的政治思想并未被多少国君所采纳,反而是他的弟子们,将他的学问流传了下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孔子在陈国时,有一只带着箭的大鸟从天上坠落到宫院,陈惠公看不出鸟和箭的来处,便让内侍请孔子入宫,向他请教。孔子看了鸟说:“这是生活在东北方的隼(sǔn),鸟身上的箭一尺多长,箭杆是楛(hù)木,箭头是黑曜石磨制的石镞,这种箭只有北方的肃慎人才有,这是从很远的地方飞来的鸟啊!周武王当年灭商,成为天下共主,远方的肃慎人也进献了礼物,其中就有这种箭,周天子亲自在箭杆上写上‘肃慎氏之贡矢’。后来,周武王分封诸侯,妫(guī)满作为上古舜帝的后裔,被封到了陈国为国君,周武王曾赐给他弓和箭矢,肃慎族的箭也在其中,大概放在宗庙吧。”陈惠公听了孔子的话,赶紧派内侍去宗庙查看,内侍在宗庙里陈列的物品中寻找了很久,终于发现了一个尘封几百年的石匣,匣中的箭和隼身上的箭一模一样,箭杆上用朱漆所写的“肃慎氏之贡矢”虽然褪色,但依稀可辨。陈惠公对孔子肃然起敬,连连称赞他的学识广博。
孔子在蔡国时,当地的农人耕田,在土中发现了一具骨架,像兽又像鸟,头骨巨大,口中有利齿,身体细长,有两翼,不知是何物。居于蔡国的学者叶公向孔子求教,孔子说:“这是羽嘉,是鸟类的始祖,羽嘉生飞龙,飞龙生凤皇,凤皇生鸾鸟,鸾鸟生庶鸟,庶鸟孕育了所有的鸟类;除了羽嘉之外,还有兽名为介鳞,介鳞生蛟龙,蛟龙生鲲鲠(gěng),鲲鲠生建邪,建邪生庶鱼,庶鱼孕育了所有的鱼类;有兽名介潭,介潭生先龙,先龙生玄鼋,玄鼋生灵龟,灵龟生庶龟,庶龟孕育了所有的鳞甲类动物;有兽名毛犊(dú),毛犊生应龙,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麒麟生庶兽,庶兽孕育了所有陆生兽类。以上四种,羽嘉、介鳞、介潭、毛犊就是传说中的祖兽,不意竟然在蔡国得见啊。”叶公拜谢孔子,一再称赞他博学多闻。
吴国讨伐越国,击败了越国的军队,并占领了他们的圣山会稽(kuài jī)山。为了惩罚越国,吴国拆毁了会稽山上的建筑,在滑落的山石中发现了巨骨,一辆车只能装下一个骨节,无人知道这是何物。吴国使臣听说孔子知识渊博,就去请教他。孔子看了骨节后,说:“这是远古巨人防风氏的骨头。昔年大禹在涂山会盟,召见所有部族,九州之内的部族君长都来朝见,巨人部落的君长防风氏迟到了,大禹就诛杀了他。”吴国使臣钦佩地说:“您真是个有学问的圣人啊。”
鲁定公二十四年,有耕地农人于大泽中捕获了一只麒麟,麒麟已奄奄一息,角上还系着已经褪色的红缎带。孔子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他从麒麟角上解下缎带,想起了自己的母亲,顿时涕泪横流。当天晚上,孔子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坐在两根柱子之间,接受人的祭拜。醒来后,他对弟子子贡说:“夏朝人死了,棺材停放在东阶上;周朝人死了,棺材停放在西阶上;殷人死了,棺材停放在两根柱子之间。我是殷人的后裔啊,怕不久于人世了。”
果然,时日不久,一代大哲辞别了这个世界。宋代大学者朱熹说:“天不生夫子,万古如长夜。”孔子以一己之力,在华夏历史中熠熠生辉,照亮了整个民族的心灵。
“麟吐玉书”的故事在明清时期刊刻的《圣迹图》中流传最广。《圣迹图》讲述孔子一生的行迹,用大幅木刻长卷展现他的故事,具有连环画的特点。“西狩获麟”的故事最早见于《春秋》,相传孔子作《春秋》至此而辍笔,故而此书又被称为《麟经》《麟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