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的地穴 神族部·第十二(1 / 1)

风起于极北之地,那里有山名为石夷墟,也有人称之为风穴山。山上有百十个巨大的地穴,全都深不见底,终日风声怒号,如万马嘶鸣,风神就栖居于此。

帝喾得了头痛病,疗疾的汤药还缺一味,名为细辛,生长在方林之中,方林就在风穴山腹地。帝喾让儿子阏伯拜医官师黄为师,让他们一起去北方采药。阏伯又叫契,是商族人的祖先,也是族中的勇士。他们师徒二人步行了九十九天,走出冀州地界,又向北走了一年,看到一片青色的海,师黄说这是北冥。北冥中有巨鱼,青色的鱼鳍仿佛一座山,游动时白色的浪花如同霜雪,师黄说这条鱼的名字叫鲲(kūn),阴晦时隐在深水中,晴明天气则上浮而游。百年之鲲能听懂人语,千年之鲲能化身为鹏,那是一种两翼张开达千里的大鸟,扶摇直上便可达数十万里。

阏伯和师黄在北冥海边筹措渡海的办法。他们沿着水岸向西行走了两天,看到了云雾笼罩、色呈青蒙的山丘。山丘上长满了合抱粗的大树。二人非常高兴,决定砍伐树木,建造一艘渡海的船。两个人拎着石斧朝山丘上走去,只见茂林中站着一只浑身雪白的兽,细长的白毛在风中微微抖动,仿佛闪烁着一层光。巨兽头似虎形,顶生双角,身如麒麟,青色的鬃毛几乎垂到了地上。师黄说这是白泽兽,黄帝当年巡狩东海,曾在东望山见过,是智慧的神兽,还向它请教有关天地的奥秘,事后还命画师画下了图形。二人走上前去,作揖下拜,师黄说:“上神在上,来自中土的师黄和阏伯有礼了,我们将去风穴山采药,但被无垠(yín)的大海阻拦,请上神指点迷津。”

白泽兽微微颔首,口吐人言说:“此去风穴山甚远,况且北冥海方圆数万里,鹅毛不浮,入水即沉没,非人力所能竞渡。此山名为青蒙墟,所长之树名为若木,乃是神树,用若木造船渡海,三日便可到海中的北渊山。山上有祠,以玉设祭,则鲲化为鹏,出于北渊,乘着鹏鸟,半日间可到风穴山。”两人拜谢,阏伯却并未离去,似乎仍有疑问。

白泽兽说:“我也是偶经此处,此山多怪异,你二人当速速伐木作舟离去。”

阏伯说:“曾闻先王说过,上神能知过去与未来之事,能否为我这个鄙陋之人占卜未来?”

白泽兽说:“你父亲的四个儿子,皆当有天下。你父亲死后,你的长兄挚继承大统,是为帝挚;帝挚好道,无心国事,在位九年之后,禅位于你二哥放勋,是为尧帝;你身后十四世,你的子孙成汤将承国祚(zuò),成为商王;你的弟弟后稷,同样子孙绵长,商王之后五百年,他的子孙将建立新的世系—成为周王。”

阏伯还想再问,一阵风后,白泽兽不见了。师黄已砍倒一棵大树,两人一起挖空了树心,又削出了尖尖的船头,造了一艘巨舟。师黄还收集巨蛛的丝,织出了船帆,经过十几天的工作,一切准备就绪,他们出发了。

月色如银,没有一丝云,空气清爽极了,夜晚的航程十分顺利,只是偶有几只鱼儿跃出水面,在水上**开一片银色的水花。天快亮的时候,师黄被一阵恐怖的怒吼声惊醒了,他翻身从船舱里爬起来,从船上的洞窗朝外望去,只见船正航行在一片黑色的水域,准确地说,是航行在深渊的边缘。深渊像一个张大的嘴巴,深不见底,所有的水都向渊中坠落,发出怪兽般的啸声。他惊恐万状,爬出船舱,朝船头看去,却见阏伯正面不改色地操着船舵,掌控着船前行。师黄指了指深渊,阏伯却摇了摇头,示意他不要出声,又朝远方努了努嘴。师黄抬眼朝远方看去,只见船头的正前方有一座山,仿佛漂在水上,青黑色的山顶光华璀璨。

船沿着深渊的边缘一直向前航行,傍晚时分终于靠近山脚,只见北渊山通体如银,将水一分为二。船到山下,便如同飞渡,竟然从大渊的水汽云烟之上飞了过去,师黄和阏伯恍然如在梦中,醒悟过来时船已经跌落在对岸的泥淖(nào)中。二人弃船登岸,回头再看,却见风平浪静,哪里还有深渊的存在?两人满腹疑惑,但也来不及深究,就赶紧朝山上爬去。到了山顶,只见一座巨大的黑色神祠,就像是给这座通体亮堂的银山戴了一顶帽子,神祠门首一颗明珠不停放射着璀璨的光,原来他们在远处看到的光芒便出于此。师黄走上前去,见遍地玄色,他认出这是北方天帝祠,北方天帝名汁先纪,是北天的最高神祇,当用祭祀天地四方的六玉来祭。所谓六玉,就是玉璜(huáng)、玉琮(cóng)、玉璧(bì)、玉圭、玉璋(zhāng)、玉琥(hǔ)。

师黄和阏伯在祠前的祭坛生起了火,然后将六种玉器一一投入火中,念完祝词,祈求神派遣鹏鸟相助。二人看着烟色慢慢飘向半空,忽然听到山左一阵声响,瞬时巨浪滔天,狂风漫卷,一只青色巨兽从水中升起,那是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鱼,甫一离开水面,肋下便生出两翼,在几声清越的鸣叫声中,化身为一只金色的大鸟,朝天空飞去,就连太阳的光芒也被遮住了。天空风云变色,如同海面上涌起的巨浪,一时间不辨海天的界限。

师黄和阏伯仰头望着那只大鸟,只见它越飞越高,越来越小,仿佛一颗金色的星子,定格在了天际。就在两人诧异间,那颗星越来越大,像一片云缓缓飘落,这一次风清气静,竟然没有掀起任何风浪,当它停驻在山顶的时候,两翼几乎覆盖了整座山,两只眼睛仿佛两个太阳。它对着师黄和阏伯微微点头,又仰头对天啸叫。师黄和阏伯二人会意,朝鹏鸟驻足的地方奔去。

鹏鸟的翎羽如同黄金制成,看似柔软,实则坚如金石,二人登上鸟背,仿佛蝼蚁(lóu yǐ)爬上了大山。二人在鹏鸟背上四处查看,不觉间鹏鸟已飞到了半空。鹏鸟越飞越高,青冥海也越来越小,竟然成了一片树叶形的水洼,最终看不见了。风从耳边掠过,他们在云中飞翔,如白泽兽所言,仅用了半天,便到了风穴山脚下。到了这里,已经是北方大地的边缘,连鹏鸟也不肯向前了。二人从鸟背上爬下,拜谢一番,那鸟儿便消失在了北方苍灰色的天际。

风穴山是一座白色的山脉,通过它进入方林,只有一条路—玄冥谷,这是北方极寒之地的大门。谷中寒冰万丈,如同狼牙,稍有不慎,就会堕入冰的裂隙,万劫不复。师黄和阏伯在冰上走了九天,一路狂风肆虐,伴随着大冰雹,巨大的冰块和岩石如同转轮,被风吹得到处乱滚。两人正要找个避风的地方,忽见一道黑影袭来,一股劲风直逼阏伯的耳后,他心知有异,拔出铜剑向后反刺,只听一声怪叫,那黑影朝天空飞去,旋即又像闪电一般,朝师黄扑了下来。阏伯不敢怠慢,连发三箭,那黑影跌落开去,瞬时风也停了。只见师黄背部流血,似是被锋利的钩子划伤,二人走到那黑影跟前,发现是一只全身覆盖黑色羽毛、腿上有鳞的怪鸟。师黄说,这是幽昌,此鸟出没之地经常发生旱灾,阏伯射杀了它,倒也是一件功德,一边说着,一边取出一柄锐利的铜匕首,切下幽昌胸部的翎羽,让阏伯帮自己覆盖在背部的伤口上。幽昌的爪非常锋利,能够刺穿最厚实的铠甲,而且有毒,但它胸部的翎羽却可以解毒。至毒之鸟,也有仁焉,可见,天下没有绝对无用之物。师黄又斩下幽昌最长的一根爪趾,制成矛送给阏伯,从而成为英雄的标志。阏伯也成为第一个杀死幽昌的人族英雄,后世将他视为半神,称他为玄契王。

他们在玄冥谷的避风处休息了一天,再次出发,风越来越大,仿佛马的嘶鸣、狮子的狂吼、龙的长吟,他们知道,风穴快要到了。他们又走了三天,终于走出了山谷,风也停了下来,一片云气氤氲的开阔地出现在眼前。师黄刚往前迈了一步,忽然觉得身体一轻,险些坠落下去,幸好被阏伯一把拉住了,那是一个看不见底的青冥色的巨穴,再往前望去,不知有多少个洞穴,或大或小,大的径口有数百丈,小的只有碗口那么大,布满了整片大地,每个洞里都在向外飘溢着云烟。师黄面色如土,说不出的恐惧,阏伯轻轻问:“师父,这就是风穴了吧?”

师黄点点头说:“据说风穴是大地之窍(qiào),风穿流其中,就像人的呼吸,这里的洞穴通往九州各地,进入风穴,可以到世界的任何地方。”

阏伯说:“这是真的吗?”

师黄摇摇头说:“我也不知道。”他取下背囊,从囊中取出各色香花、香料摆放在石头上,又取出帝喾亲自书写的祭册,对着最大的洞穴诵读祭文,最后将香花、香料、祭册一起抛入洞穴中,半晌之后,有声如龙吟凤鸣,悠香四溢,一大朵白云从巨穴中涌出。一只巨大的灵物出现在洞穴对面,身体大半为云雾笼罩,身体像鹿,又似龙,头如雀,有巨大的双角和两翼,正是风神飞廉。

师黄与阏伯下拜作礼说:“中土下民师黄、阏伯,拜见风神。”

飞廉作人语说:“你们两人的目的,我已知晓,帝喾乃人间圣王,我停风三日,让你们通过风宫,方林采药后,我再送你们回中土。”两人连连拜谢,只见地上的风穴连同风神一起瞬间都消失了,脚下变成了一片坚实的大地。

方林是一片赤红色的树林,在风穴山这片土地上,如同白色巨人的心脏,缓慢蠕动着。林中不见光,腐烂的枝叶不知沉积了几万年,散发着怪异的气息,师徒二人在一棵巨木的树根下发现了细辛,两人采集满背囊后,不敢多停留,准备踏上折返的路,然而却怎样也走不出方林,这片看起来并不大的林子似乎永无边际。

阏伯心知林中必有怪异,十分气恼,但仍然压住心中的愤怒,对着林中弯弯曲曲的道路作祝说:“诸神在上,中土阏伯师徒来此采药,还请给予周济,必定四时祭祀,不敢有违。不然,我纵火焚林,纵使上神,也灵无所栖。”话未说完,只听一声长鸣,如同虎啸龙吟,一股狂风将二人卷上半空,不知翻了多少个跟头,才又跌落在地,而这里已是冀州之野。

“飞廉”“契”的故事见于《楚辞》《史记·殷本纪》《左传》等书。“楚辞”是先秦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宋玉等创立的一种文学体裁,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屈原的长诗《离骚》《九歌》,保存了大量丰富的神话,开启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后世将《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并称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双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