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俊的家族 神族部·第四(1 / 1)

辽阔的荒野之中,耸立着有十二座山头的不庭山,山的东面是波涛万里的无极渊,渊中有大岛,名为三身岛。不庭山南面是风平浪静的从渊,北面是幽暗的少和渊,只有西面是广阔的大陆。众神之王帝俊和他的儿女们,就生活在这片远离中土的大荒世界里。

帝俊是在女娲和伏羲的神魂重归太古洪荒之后,在山岳和云层之间诞生的神,他拥有创世神的一切力量。在不庭山最高的一座山峰上,有巨大的岩穴,那就是他的神殿,第一缕阳光总是最先照到这里。岩穴前的悬崖名为万风崖,四方的风都在这里汇聚,崖上有古鼎,是女娲补天时所铸,鼎中盛满了清澈的露水,永远不枯竭。帝俊吸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然而他也有爱。

夜晚来临了,不庭山上的一切都睡熟了,就连万风崖上的风也停止了吟唱。帝俊脚踩着水波,在黑暗的无极渊上游**,他看见远方的山上有银色的星辉在移动,便隐藏了身形,悄悄尾随上去。一个身披轻纱的赤足女郎,在山脊上奔跑,所过之处,一切都披上了一层朦胧的银色。帝俊显露神形,邀请女郎夜游无极渊,女郎同意了。他牵起女郎的手,飞行在水面上,幽暗的无极渊让她害怕,浑身发颤,手也变得冰凉。帝俊从袖中抖搂出一颗火磷珠,迎风一晃,点亮了整个夜晚,女郎脸上露出了甜蜜的微笑,她告诉帝俊自己名叫常仪,是月神。帝俊将火磷珠送给她,她却调皮地将珠子抛入了水中,磷珠入水,浮而不灭,照亮水下十余丈,水中的鱼、虾、老鼋(yuán)、游龙和其他水族都看得清清楚楚。她爱上了这至高的神,跟着他到了山顶上的神殿,为他生了十二个女儿,全都是月亮。自此之后,不庭山夜夜都笼罩在月色之中。不过,东方一破晓,月神和她的孩子们就要隐没于泛白的天空,只留下独自彷徨的帝俊。

有一天早晨,帝俊再一次独自醒了,云层间光芒闪烁,一缕金色的秀发飘舞其间。帝俊乘风凌虚,朝云间飞去,想看个究竟。只见四匹天马拉着一辆金光闪闪的太阳车驶来,驾车的是一位头戴银盔、身穿五彩长裙、手执金戈的少女,她的长发在风中飘扬,曳(yè)动一缕缕金光。帝俊只看了一眼,就爱上了她,她的名字叫曦和。为了赢得她的芳心,帝俊用神力在天空和大地之间架设了一座七色的彩虹桥,吸引着曦和的马车上了桥。彩虹粘住了车轮,使马车不能移动,曦和非常生气,用手中的金戈刺向虹桥,无数条金色的光如同箭镞(zú),彩虹瞬间化为乌有。帝俊召唤出云神丰隆,滚滚的乌云罩住了太阳车,曦和挥舞金戈,给乌云镀上了金边儿。眼看乌云四散,帝俊唱起了一首歌,少女被他的歌声打动了,痴迷地望着他,那一天的时间非常长,太阳久久地停在天空。曦和就这样嫁给了帝俊,为他生了十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太阳。这些孩子十分调皮,为了照管好他们,曦和与孩子们一起住在名为旸(yáng)谷的东方神殿。每天早晨,她亲自安排一个孩子驾着太阳车出门,傍晚,又亲自在虞渊的神宫迎接,就这样日复一日,让每一个孩子都为人类世界提供光明和热量。

无极渊中的三身岛上,生活着一支人类部族,他们吃生肉,披着兽皮,住在茅草屋中。帝俊经常隐没神形,化作风在这里游**。有一天,他看见了一个头戴花环、腰间扎着兽皮裙的少女,步尘上无迹,行日中无影,他大为惊奇,尾随着少女进了一个白色的孔雀毛装饰的帐篷。少女也发现了帝俊,叱责他的无礼,他只好显露神形,以火齐指环为聘礼求婚,就这样他娶了第三个妻子,名字叫娥皇。后来,帝俊又娶了娥皇的妹妹,名叫女英。娥皇所生的第一个孩子,以岛的名字命名为三身,他生来有异能,懂得鸟语,能够让鹰、鹫(jiù)、雕等猛禽为自己效力。他教族人们种植谷物,以黍(shǔ)为食,族人们奉他为王,他成为该部族的第一位君长。

和他的父亲一样,三身从小就喜欢到处游**,他几乎走遍了海岛上的所有地方,还曾在被族人们视为禁地的无极渊中畅游。有一天,他游泳时,发现前方的波浪中有一双眼睛在窥视,那双眼睛与他目光接触后掉头便跑,他大为震怒,加快速度追了上去,那东西却下潜隐而不见了。他掏出母亲送给他的火齐指环,照亮了水底,一匹毛色青白的鸐(táo tú)马现身了。它未及逃跑,已被这位人族的王者抓住了鬃(zōng)毛,一人一马在水中搏斗,不一会儿马儿就被驯服了。三身骑着(左马右匋)(左马右余)跃出水面,那马儿在波涛之上如履(lǚ)平地,很快就到了海岛对面的大陆上。三身发现原来大渊之外有更加广阔的世界,但他的族人们被水阻隔,只能偏居世界的一隅。他决定架设一座通向大陆的桥梁,然而工程持续了四十年,当初的少年已经成了老人,老人们已纷纷凋零,三身的鬓角也有了白发,大桥依然未竣工。他日思夜想,苦苦思索解决的办法。有一天,他在海边散步,看到远处的海岬(jiǎ)上有个戴着斗笠、披着蓑(suō)衣的渔翁。他走上前去,不由得大吃一惊,渔翁并非在钓鱼,而是手持一根玄色的鞭子抽打海滩上的石头们,石头们仿佛长了脚一样,全都走进了水中,排成整齐的队形。他赶紧向渔翁施礼请教:“不知老丈手中是什么东西,能够让石头听你的话?”

渔翁哈哈大笑,把鞭子递给他说:“你也试试。”三身接过鞭子,挥向海滩上的石头们,石头们果然听话,全都朝水中移动。他高兴极了,想问渔翁这是什么神鞭,却发现老人不见了,只得向空中拜了几拜。他不知道的是,渔翁就是他的父亲帝俊,一直默默关注着他的造桥大业,后来实在不忍,化身为渔翁来相助。

造桥工程再次启动,三身挥动神鞭,驱赶石头入海,族人们点亮火把来照明,昼夜不停地砌桥,一座通往大陆的桥梁出现了。大桥修通后,三身也病倒了,不久便离开了人世。族人们将他葬在了桥边,安葬的当天,鸟群像一片赤红色的云团从遥远的丹州飞来,每只鸟儿都衔(xián)着一粒砂石,瞬间堆积起一座巨大的坟墓。族人们捡起砂石细细观察,那砂石虽然像微尘一般小,却是浑圆的石珠。这种石珠极其轻细,风一吹就像雾一样飘浮在空中,风停之后又凝聚成一座大丘,人们称之为浮丘。

三身死后,他的后代以“三身”为国号,从海岛迁往富庶(shù)的中土,最终演变成华夏主要部族,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王—舜(shùn)帝。作为神族后裔,舜帝的两个妻子继承了“娥皇”“女英”的名字作为尊号。至于三身留下的神鞭,人们称为“赶石鞭”,或者“赶山鞭”,后来在秦始皇时代还曾出现。他曾赶山石前行,修建了长城。

帝俊是一个精力充沛、喜好游玩的神,在大地上留下诸多后裔。他的后裔们创建了中容国、黑齿国、司幽国、白民国等王国。据说,白民国就是羽民国,他们不是人族,而是拥有羽翼的精灵。此外,从各种零星的上古文献中还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帝俊与帝喾(kù)等多位人族的王都有着神秘的联系。

帝俊的故事见于《山海经》,书中对帝俊的妻子、儿子及其后裔所创建的国家记录十分详尽。《山海经》是先秦时期的著作,作者已不可考证,现代学者认为并非成书于一时,作者也不是一人。《山海经》大体分为“山经”和“海经”两大类,故而得名,记录了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内容。“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故事都见于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