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fú xī)和女娲一样,同为创世神之一,有人说他的母亲是华胥氏,也有人说他从风中,也就是盘古的呼吸中诞生。在古老的传说里,他被视为女娲的哥哥,但在另一些相对比较近的文献里,他又与青帝、太昊(hào)合并为同一人,成为东方天帝和木神,总之,他的身份神秘莫测,仿佛隐藏在雾中。
人族被女娲造出以后,逐渐繁衍成了不同的部族,有了部落君长,也学会了捕猎,然而他们依旧生活在黑暗之中,那是心灵的黑暗。尽管人们抬头看得见天上的星辰,但是和鸟兽并无明确的分野,他们不记得部族和家族的历史,对未知的一切充满了恐惧,就像恐惧死亡那样。伏羲看着族人们狩(shòu)猎、捕鱼、采集、繁衍生息,在无可预料的命运中死亡,他产生了无穷的困惑,我们是谁?天地的奥秘是什么?命运为何选择了我?他走上河边的一处山丘,坐了下来。他的神情如此严肃,族人们明白,他在思考重要的问题。
伏羲坐了一天又一天,春天的花朵凋零了,炎热的夏天很快也过去了,北方的雁群高声鸣叫着飞往南方,寒冷的冬天也快来了。伏羲在山坡上挖了一个仅能转过身的方形洞穴,决定在这里度过冬天。他半坐在方寸室内,从狭小的洞口望着飞掠过的鸟儿、飘过长空的云彩,甚至是一寸一寸移动的日影,他强烈地感受到了一种存在,然而那是不可言说的。如果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那我们不过是时光的囚徒而已。
人没有鸟儿的翅膀,但只要内心是自由的,灵魂就可以飞。他从洞穴里走了出来,到了河边,看到了灵龟背上的花纹,河水退去后留下的印痕,凋零的树叶的脉络,被大风折断的树木的年轮,他沉浸于大自然,仿佛浑身都长满了耳朵和眼睛,他看到了从未见过的事物,听到了这个世界全部的声音。他喜极而泣,泪水从浓密的胡须上滚落,他捡起一根小木棍,画下了不同的横线,那是一些神秘的符号,代表着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卦”诞生了,这里有宇宙万物的全部奥秘。自此,人类终于真正懂得和接近了天地自然。
下山后的伏羲给所有事物都命了名,他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蜘蛛结网捕蝇,从中得到灵感,教族人们制网,铺设在水中的网用来捕鱼,张设在树木间的网用来捕鸟,置于原野上的网用来捕兽。他教族人们饲养捕获的小兽,驯化了马、牛、羊、猪,还有鸡、鸭、鹅。他发现同族男女结婚,生育的孩子孱(chán)弱,因而制定了男子外娶、女子外嫁的婚姻制度,从而使得部族强盛起来。
冬天过去,温暖的春天来了,伏羲部族的男女老幼用篝(gōu)火点亮了夜晚,坐在火堆前听伏羲讲述远古的故事。伏羲用歌谣的方式记录部族的历史,教族人们进行传唱,族人们学会了用歌唱表达感情。他又创制了埙(xūn)、琴等各种乐器,有了音乐和历史,人类慢慢走出了蒙昧(mèi)和黑暗。
“伏羲画卦”的神话见于多部典籍。其中较早的记载见于《周易》,《周易·系辞·下》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易》相传是周文王姬昌所作,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理论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