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奏《广陵散》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①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②焉。
【注释】
①索:索要,索讨。
②寻悔:后悔,悔恨。
【译文】
中散大夫嵇康在东市将要被处死,他神色不变,索要古琴来弹奏,奏的是《广陵散》。他弹奏完毕后说:“袁孝尼曾经请求学习这首曲子,我很吝啬,不肯传授给他。从今以后,《广陵散》就要失传了啊!”那时有三千太学生上书,请求以嵇康为老师,没有被允许。过后不久,文王司马昭也开始后悔了。
倚柱作书
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①破所倚柱,衣服焦然②,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不得住。
【注释】
①霹雳:响声很大的雷。
②焦然:烧焦的样子。
【译文】
夏侯太初有一次靠着柱子在写字,当时下着大雨,一个霹雳击坏了他靠着的柱子,衣服也被烧焦了,但他神情不变,照样写着字。宾客和随从们都跌跌撞撞,站立不稳。
道边苦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①,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②。
【注释】
①折枝:使树枝弯曲。
②信然:确实这样。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有一次和一些小孩儿出去游玩,看见路边的李树上挂了很多李子,都把树枝压弯了,小孩儿们争先恐后地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别人问他,他回答说:“树长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果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那人拿李子来一尝,果真是苦的。
王戎观虎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①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②,戎湛然③不动,了无恐色。
【注释】
①承间:同“乘间”,乘机。
②颠仆:跌倒。
③湛然:安然的样子。
【译文】
魏明帝在宣武场上砍掉老虎的爪子和牙,任凭百姓观看。王戎当时七岁,也去看。老虎乘机攀住围栏大吼,吼声震天动地,围观的人全都吓得连连后退,摔倒在地上。王戎却没有动,一点儿都看不出害怕的样子。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刘庆孙在太傅府,于时人士多为所构。唯庾子嵩纵心事外,无迹可间①。后以其性俭家富,说太傅令换千万,冀其有吝,于此可乘②。太傅于众坐中问庾,庾时颓然已醉,帻堕几上,以头就穿取,徐答云:“下官家故可有两娑千万,随公所取。”于是乃服。后有人向庾道此,庾曰:“可谓以小人之虑③,度君子之心。”
【注释】
①无迹可间:没有机会可以钻空子。
②乘:利用(机会等)。
③虑:思考,思想。
【译文】
刘庆孙在太傅府任职,在这期间,很多人被他陷害,只有庾子嵩不把心思放在世事上,使他没有空子可钻。后来因为庾子嵩生性节俭而家境富裕,就怂恿太傅向庾子嵩借千万钱,希望他表现得吝啬不肯借,然后在这里找到可乘之机。于是太傅就在大庭广众之下向庾子嵩借钱,这时庾子嵩已经醉醺醺的了,头巾掉在小桌上,便把头凑到头巾处戴上,慢吞吞地回答说:“下官家有两三千万,随您取多少。”刘庆孙这才佩服了。后来有人向庾子嵩谈起这件事,庾子嵩说:“这可以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东床坦腹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①,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坦腹②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注释】
①嘉:嘉奖,夸奖。
②坦腹:敞开上衣,露出腹部。
【译文】
郗太傅在京口的时候,派门生送信给丞相王导,想在他家挑个女婿。王导对郗太傅派来的人说:“您到东厢房去,随意挑选吧。”门生回去,禀告郗太傅说:“王家的那些公子还都值得夸奖,听说来挑女婿,就都拘谨起来,只有一位公子在东边**袒胸露腹地躺着,好像没有听见一样。”郗太傅说:“正是这个好!”后来查访,原来是王羲之,便把女儿嫁给他了。
仲智举烛掷伯仁
周仲智饮酒醉,瞋目还面谓伯仁曰:“君才不如弟,而横①得重名!”须臾,举蜡烛火掷②伯仁。伯仁笑曰:“阿奴火攻,固③出下策耳!”
【注释】
①横:意外;无缘无故。
②掷:扔。
③固:的确。
【译文】
周仲智喝酒喝醉了,瞪着眼扭着头对他哥哥伯仁说:“你的才能比不上我,却意外地获得那么大的名声!”接着,他就举起点着的蜡烛扔到伯仁身上,伯仁笑着说:“阿奴用火来攻击我,的确用的是下策啊!”
王、谢旧齐名
桓公伏甲①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祚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②席,方作③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④。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注释】
①甲:士兵。
②趋:快步走。
③方作:通“仿作”,仿效。
④解兵:撤退了伏兵。
【译文】
桓温埋伏好士兵,设宴遍请朝中百官,想趁此机会杀害谢安和王坦之。王坦之非常惊恐,问谢安:“应该采取什么办法?”谢安神色不变,对王坦之说:“晋朝的存亡,在于我们这一次去的结果。”两人一起前去赴宴,王坦之惊恐的神态,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在脸上;谢安的从容镇静也表现得更具气势。他看着台阶快步入座,模仿洛阳书生读书的声音,朗诵起“浩浩洪流”的诗句。桓温害怕他那种旷达的气量,便撤掉了伏兵。王坦之、谢安过去名望差不多,在这件事上开始分出了高下。
谢奉故是奇士
谢安南免①吏部尚书还东,谢太傅赴桓公司马出西,相遇破冈。既当远别,遂停三日共语。太傅欲慰其失官,安南辄引以它端。虽信宿中涂②,竟不言及此事。太傅深恨在心未尽,谓同舟曰:“谢奉故是奇士。”
【注释】
①免:罢免,免职。
②中涂:中途;半路。
【译文】
谢奉被免去吏部尚书的官职后就要回东边老家了,谢安因为应召出任桓温的司马而往西边来,两个人在破冈相遇了。既然要远别,于是就停留三天一起叙旧。谢安对谢奉丢官一事想安慰几句,总是借别的事避开这个话题。虽然两人半路上同住了两夜,却始终没有谈到这件事。谢安因心意还没有表达出来而深感遗憾,就对同船的人说:“谢奉确实是个奇特的人。”
谢安下棋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①。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②于常。
【注释】
①向局:面向棋局。
②异:不同,不一样。
【译文】
谢安和客人下围棋的时候,没过多久,谢玄从淮河前线派来的信使就到了,谢安看完信后,默不作声,又对着棋局,慢慢地下起棋来。客人问他淮河前线的胜败情况,谢安回答说:“孩子们大破贼兵。”说话的时候,神情、举止和平时没有什么不同。
二王神宇
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忽发火。子猷遽①走避,不惶②取屐;子敬神色恬然,徐唤左右扶凭③而出,不异平常。世以此定二王神宇④。
【注释】
①遽:匆忙,急忙。
②不惶:没有时间。惶,通“遑”,空闲。
③扶凭:搀扶。
④神宇:神情气度。
【译文】
王子猷和王子敬曾经同坐在一个房间里,这时忽然发生了火情。子猷就急忙逃避,连木板鞋也来不及穿;子敬却神色安详,慢悠悠地叫来随从搀扶着他再走出去,跟平时没什么两样。当时的人就从这件事上来判定二王神情气度的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