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著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①泥中?”答曰:“薄言②往愬,逢彼之怒。”
【注释】
①胡为乎:为什么会。
②薄言:助词,无义。
【译文】
郑玄家里的奴婢都读书。一次他使唤一个婢女做事情,干得不称心,郑玄要打她。她正要分辩,郑玄就生气了,叫人把她拉到了泥水里。一会儿,又一个婢女走来,问她:“你为什么会在泥水中?”她回答说:“我去诉说,反而惹得他发火。”
卫玠问乐令梦
卫玠总角时,问乐令梦,乐云:“是想①。”卫曰:“形神所不接而梦,岂是想邪?”乐云:“因也。未尝梦乘车入鼠穴,捣齑啖铁杵,皆无想无因故也。”卫思“因”经日不得,遂成病。乐闻,故命驾②为剖析③之,卫即小差。乐叹曰:“此儿胸中当必无膏肓之疾!”
【注释】
①想:思想,念头。
②命驾:让人驾车,出发前往。
③剖析:解析,分析,解释。
【译文】
卫玠幼年的时候,问尚书令乐广,人为什么会做梦。乐广说是因为心有所想。卫玠说:“身体和精神都不曾接触过的却在梦里出现,这也是心有所想?”乐广说:“总是有关联的。人们不曾梦见坐车进老鼠洞,或者捣碎姜蒜去吃铁杵,这都是所思没有关联的原因。”卫玠便思索关联的问题,成天思索也得不出答案,于是就生了病。乐广听说后,特意让人驾车去给他分析这个问题。卫玠的病有了起色以后,乐广感慨地说:“这孩子胸中一定不会得郁结于心的病!”
南北做学
褚季野语孙安国云:“北人学问,渊综①广博。”孙答曰:“南人学问,清通②简要。”支道林闻之,曰:“圣贤固所忘言③。自中人以还,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④中窥日。”
【注释】
①渊综:深厚而且融会贯通。
②清通:清楚通达。
③忘言:无须用言语来表达。
④牖:窗户。
【译文】
褚季野对孙安国说:“北方人做学问,深厚广博而且融会贯通。”孙安国回答说:“南方人做学问,清楚通达而且简明扼要。”支道林听到后,说:“对圣贤,自然不用说了,从中等才识以下的人来说,北方人读书,像是在敞亮处看月亮;南方人做学问,像是从窗户里看太阳。”
殷浩能清言
谢镇西①少时,闻殷浩能清言,故往造之。殷未过②有所通③,为谢标榜诸义,作数百语,既有佳致,兼辞条丰蔚,甚足以动心骇听④。谢注神倾意,不觉流汗交面⑤。殷徐语左右:“取手巾与谢郎拭面。”
【注释】
①谢镇西:谢尚。
②过:过多,过分。
③通:陈述,解释,阐发。
④骇听:骇人听闻,使人听起来惊讶。
⑤流汗交面:汗流满面。
【译文】
谢尚年轻时,听说殷浩擅长清谈,特意去拜访他。殷浩没有做过多的解释,只是给谢尚讲了好些道理,说了几百句话,不但谈吐举止有风度,而且辞藻丰富多采,很能动人心弦,使人震惊。谢尚全神贯注,倾心向往,不觉汗流满面。殷浩从容地吩咐手下人:“拿手巾来给谢郎擦擦脸。”
白旃檀非不馥
有北来道人好才理,与林公相遇于瓦官寺,讲《小品》。于时竺法深、孙兴公悉共听。此道人语,屡设疑难,林公辩答清析①,辞气俱爽。此道人每辄摧屈②。孙问深公:“上人当是逆风家,向来何以都不言?”深公笑而不答。林公曰:“白旃檀非不馥③,焉能逆风?”深公得此义,夷然不屑。
【注释】
① 清析:清晰透彻。
② 摧屈:受挫屈服。
③ 馥:香,气味芬芳。
【译文】
有位从北方过江来的和尚很有才思,他和支道林和尚在瓦官寺相遇,两人一起研讨《小品经》。当时竺法深和尚、孙兴公等人都去听。这位和尚的谈论,屡次都设下疑难问题,支道林的答辩都清晰透彻,言辞气概都很爽利。这位和尚总是受挫屈服。孙兴公就问竺法深:“上人应该是顶风上的人士,刚才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说?”竺法深笑笑,没有回答。支道林说:“白檀香并不是不香,但逆风怎能闻到香呢?”竺法深体会到这话的含义,泰然自若,毫不在意。
强口马,决鼻牛
孙安国往殷中军许①共论,往反精苦②,客主无间③。左右进食,冷而复暖者数四④。彼我奋掷麈尾,悉脱落,满餐饭中,宾主遂至莫忘食。殷乃语孙曰:“卿莫作强口马⑤,我当穿卿鼻!”孙曰:“卿不见决鼻牛,人当穿卿颊!”
【注释】
①许:处所。
②精苦:尽心竭力。
③无间:没有隔阂。
④数四:再三,几次,三番四次。
⑤强口马:比喻嘴硬,犟,不肯服输。
【译文】
孙安国到殷浩处一起清谈,两人来回辩驳,尽心竭力,宾主之间毫无隔阂。侍候的人端上饭菜也顾不上吃,饭菜凉了又热,热了又凉,这样已经好几遍了。双方奋力甩动着拂尘,以致拂尘的毛全都脱落,饭菜上都落满了。宾主竟然到傍晚也没想起吃饭。殷浩便对孙安国说:“你不要做硬嘴马了,我要穿你鼻子了!”孙安国说:“你没见过挣破鼻子的牛吗?当心人家会穿你的腮帮子!”
田舍儿强学人
殷中军尝至刘尹所,清言良久,殷理小屈,游辞①不已,刘亦不复答。殷去后,乃云:“田舍儿强学人作尔馨②语!”
【注释】
①游辞:不切实际的言辞。
②尔馨:这样。
【译文】
殷浩曾到刘尹那里,两人清谈了很久,殷浩阐述的义理有点处于劣势,就不停地用些浮辞来应对,刘尹也不再答辩。殷浩走了以后,刘尹就说:“乡巴佬硬要学别人说这样的话!”
无正方圆
殷中军问:“自然无心于禀受①,何以正善人少,恶人多?”诸人莫有言者。刘尹答曰:“譬如写②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③,略无正方圆者。”一时绝叹,以为名通④。
【注释】
①禀受:指受于自然的天性或气质。
②写:通“泻”,很快地流。
③流漫:流淌。此处指一切都是任其自然。
④名通:名言通论,指精妙通达的解释。
【译文】
殷浩问道:“大自然赋予人某种天性,本来是无心的,可为什么世上恰恰好人少,坏人多?”在座的人都不说话。刘尹回答说:“这就好比把水倾泻在地上,水只是四处流淌,绝没有恰好流成方形或圆形的。”当时大家非常赞赏,认为这是名言通论。
钱本粪土
人有问殷中军:“何以将得位①而梦棺器,将得财而梦矢②秽?”殷曰:“官本是臭腐,所以将得而梦棺尸;财本是粪土,所以将得而梦秽污。”时人以为名通。
【注释】
①位:官位;爵位。
②矢:通“屎”,粪便。
【译文】
有人问殷浩:“为什么将要得到官位却梦见了棺材,将要得到钱财却梦见了粪便?”殷浩回答说:“官位本来就是腐臭的东西,因此将要得到它时就会梦见棺材尸体;钱财本来就是粪土,因此将要得到它的时候就会梦见肮脏的东西。”当时的人认为很有道理,是名言通论。
子弟答谢公问
谢公因子弟集聚①,问:“《毛诗》②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公曰:“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③深致④。
【注释】
①集聚:聚集在一起。
②《毛诗》:西汉时期,以毛苌和毛亨作注的《诗经》最负盛名,流传至今,故称《毛诗》。
③雅人:高尚文雅的人。
④深致:深远的意趣。
【译文】
谢安趁子侄们聚会在一起的时候,就问道:“《诗经》里面哪一句最好?”谢玄称引说:“最好的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谢安说:“应该是'谟定命,远猷辰告'最好。”他认为这一句特别有高尚文雅人士的深远意趣。
舌本间强
殷仲堪云:“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①间强②。”
【注释】
①舌本:舌根。
②强:音jiàng。生硬,迟钝。指对理论根据生疏了,才思就不敏捷,言谈就不流畅。
【译文】
殷仲堪说:“三天不读《道德经》,就会觉得舌根发硬。”
七步作诗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①。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②,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注释】
①大法:大刑,重大的刑罚。
②然:通“燃”,燃烧。
【译文】
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要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受到大的刑罚。曹植开口就作成了一首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后感觉很惭愧。
孙子荆作诗悼亡妻
孙子荆除妇服①,作诗以示王武子。王曰:“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览之凄然②,增伉俪③之重。”
【注释】
①除妇服:脱去为妻子服丧的丧服。
②凄然:形容凄凉,悲伤。
③伉俪:夫妻。
【译文】
孙子荆为亡妻服丧期满后,作了一首悼亡诗,拿给王武子看。王武子看了过后说:“不知道是文字由情而生,还是情由文字而生。看了你的诗感到很凄凉悲伤,也增加了夫妻之间的深情重义。”
正在有意无意之间
庾子嵩作《意赋》成①,从子文康②见,问曰:“若有意邪,非赋之所尽;若无意邪,复何所赋?”答曰:“正在有意无意之间。”
【注释】
①成:做成,完成。
②文康:庾亮,庾亮死后的谥号是文康。
【译文】
庾子嵩写完了《意赋》,他的侄儿庾亮看见了,就问他:“如果有意,那不是赋能够完全表现出来的;如果无意,又写赋做什么呢?”庾子嵩回答说:“正是在有意和无意之间。”
排沙简金
孙兴公云:“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①;陆文若排沙简金②,往往见宝③。”
【注释】
①善:好的。
②排沙简金:披沙拣金,从一堆沙子里捡到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挑选精华。
③宝:宝贝,瑰宝,宝物。
【译文】
孙兴公说:“潘岳的文章,好像摊开锦绣一样文采斑斓,没有一处不好的;陆机的文章好像披沙拣金,经常能够发现宝贝。”
掷地有声
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①声。” 范曰:“恐子之金石,非宫商②中声。”然每至佳句③,辄云:“应是我辈语。”
【注释】
①金石:指用金属和玉、石制成的钟磬之类的乐器。这句是自夸文章之美,掷地有声。
②宫商:符合五音之声。
③佳句:好的句子,优美的句子。
【译文】
孙兴公写成了《天台赋》,拿去给范荣期看,并且说:“你试着把它扔到地上,一定可以发出金石般的声音。”范荣期说:“恐怕您的金石声,不是五音之声。”可是每当看到优美的句子,他总会说:“这正该是我们这些人要说的话。”